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

學習1.01W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1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

喬家大院陳展有5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主的民情風俗;陳列有農俗、人生儀禮、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間工藝;還設立有喬家史料、喬家珍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
  

喬家大院的歷史價值

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羣體,綜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從高空俯視院落佈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探口。

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體現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説,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2

喬家大院的起源

其實所有的建築風格,都受當時的社會現狀所影響。當然,如今的喬家大院也是從最初的雛形發展至此。

説起喬家大院第一代主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叫喬貴發。

喬貴發的身份和他的名字正好相反,他是康熙年間喬家堡村一位最不起眼的窮人。

幼年因為窮困失去了雙親,成了個孤苦伶仃的孤兒,年齡尚小的喬貴發吃着百家飯飢一頓飽一頓,卻也是平平安安地長大了。

長大後的喬貴發不再受同鄉人接濟,決定自己找個出路謀生,於是跟着在內蒙古營生的同鄉一起走了。

到了內蒙古,同鄉人給他介紹了一家典當鋪子,讓他在這裏做夥計。

喬貴發想都不想連忙應下了,勤勤懇懇地在當鋪裏工作。

因為喬貴發年紀小,又沒見過世面,一開始沒少吃苦,但好在老闆是個寬厚之人,一直不曾厭棄他。

就這樣,喬貴發在當鋪的幾年間見過不少人,識過不少物件,倒也算是開拓了眼界,學會了很多待人接物的道理。

最主要的是,喬貴發隻身一人,無牽無掛,幾年裏竟也攢下一小筆錢。

到此,喬貴發想着利用這些錢去幹點別的事,於是把當鋪的活兒料理妥當,和老闆告了個別,離開了當鋪。

離開當鋪的喬貴發沒有閒着,他找到另一位同鄉,兩人合夥開了一家豆腐店,日子便慢慢滋潤起來。

誰知沒過幾年卻趕上了一整年的大旱,整個北方地區糧食收成悽慘,糧食價格翻倍上漲。

巧的是經營豆腐店要提前囤貨,喬貴發手裏恰好囤了一大批現成的黃豆。

沒有過多猶豫,喬貴發和同鄉達成一致後便把這批黃豆高價賣出,兩人賺了一大筆。

手裏有了這筆錢,喬貴發更是不堪平庸,他又盤下了一家店,這次的店面又比之前大了很多。

喬貴發有經商頭腦,一心想要做大做強,於是他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除了衣食住行相關生意以外,積累到更多財富之後,喬貴發還做起了“金融”生意,走進銀行業,設立了大德通票號。

自那以後,喬貴發的產業越做越大,命運逐漸逆轉。

多年後,喬貴發回到了老家,回報這個養育自己多年的村莊,當年吃不起飯的窮苦小子,外出多年,回來竟搖身一變成了大富商。

喬貴發還鄉以後,經人介紹娶了妻子,雖是個寡婦,但是勤勞能幹。喬貴發出身也不好,也沒説什麼。

之後他又在老家買地修建了一處院落,也就是喬家大院最初的樣子。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 第2張
  

喬家大院的發展

喬貴發和妻子繼續做生意,妻子還生下三個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

隨着年份的增長,喬貴發自知已老矣,於是將自己一生積攢的產業分給了三個兒子,自己安享晚年。

三個兒子成年後也各自娶妻生子,各自分家,手裏攥着老爹留下的產業,日子也算過得充裕。

但小兒子喬全美似乎是完美地繼承了喬貴發的經商頭腦,早在分家之前就曾壯大過家族一部分產業,此事還曾被村裏人討論過。

分家後,喬全美更是生財有道,沒多久便發了家。

於是,喬全美又在喬家堡東北處買下了一大片地,修建了一處大宅子。

要説喬貴發修建的宅子是喬家大院的雛形,那麼喬全美的這處宅子,基本上奠定了喬家大院的風格和基調。

喬全美自年輕時便像父親一樣充滿野心,在商界起起伏伏,深知這世間充滿不可預測之事,好壞都要防備。

於是他壘起了高牆,修築成五進三院的封閉式結構。

這種結構一方面體現出了喬全美十分重視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迎合了他喜歡平靜,不願被外事打擾的性格。

喬全美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喬致廣,另一個叫喬致庸,兩人相差不少歲數。

後來喬全美夫妻倆英年早逝,喬致庸被尚且年少的哥哥撫養長大,悉心培養。

可誰知,喬致庸本想科舉後進入官場,哥哥卻突然病逝。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 第3張
  

喬家只剩下了喬致庸這一位繼承人,他便順理成章地接下家族產業,繼續做生意。

也許是上了多年學,喬致庸的致富之路也可謂是相當精彩,一度成為當年的“商界精英”。

他不僅疏通了南北茶路,還將中國茶葉賣給了外國人。

與外國人做生意,也真是一個巧合,不過從中也能看出喬致庸善於把握機遇的特點。

某一天喬致庸到外面吃飯,席間看到一個外國人端着一杯茶讚不絕口。喬致庸本就是做茶業生意的,這一幕引起了他的興趣。

恰好座處有一個會説洋文的秀才,他便立馬叫那人上去與這外國人交流一番。

秀才回來後説道,這洋人很喜歡咱們的茶葉,想回家的時候帶去一些。

這讓旁人聽去,可能會覺得就是洋人也不見得有什麼世面。

可是喬致庸是個經商天才,他立馬決定要拓寬自己的茶葉商路,將茶葉賣給外國人。

彼時朝廷動盪,社會不安,太平天國運動使得全國各處都有動亂,想要出口商品,恐怕不是什麼易事。

但喬致庸經過多年的打拼,早就積累了一大把人脈。

他先是找了一處能與外國人聯繫上的鋪面,設立了一座茶磚坊,專門生產外國人喜歡的茶磚,名叫洋露洞。

很快他的茶磚坊一度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茶葉行。

後來喬致庸又花錢和政府官員打交道,以便疏通水路運輸,來和當時最大的對手——俄國商人競爭。

就這樣喬家生意蒸蒸日上,逐漸走向鼎盛。

直至清朝末年,喬家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200家商鋪商行,資產達到了數千萬兩,在山西有着“亮財王”的稱號。

喬致庸發財之後,又將喬家大院擴建至四院。

由於當時那個年代戰亂四起,到處有流匪逃竄,山西人民在修築院落時都會加高圍牆以抵擋匪患。

於是喬致庸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高了圍牆,使得喬家大院安全和封閉的主題更為深刻。

除此之外,他還縮短了廂房東西向之間的距離。

這種封閉式的結構實際上非常能夠體現出那個年代人們家族一體觀念較為封建的思想,自給自足自保的理念尤為突出。

後來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喬家大院拍攝的。

封閉式的院落和裝修風格也更加加深了電影沉重壓抑的感情色彩。

大門上的匾額上寫着“福種琅嬛”四個大字,是後來慈禧太后所寫,意思是,這裏被福氣籠罩,是神仙可以居住的地方。

另外門兩側還有一副對聯,內容為“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來自李鴻章。

由此可見在清朝末年,喬家的名聲可謂是享譽全國。

院外,喬致庸又加築了一處大門,氣勢豪派,風格飄逸,西邊建築了一處祠堂,來供奉祖宗的牌位。

在戰亂年代,家房抵禦外侵是不容忽視的。

尋常人家只會在外牆上下功夫,修高加厚來抵禦侵略。

但喬致庸不僅做到了這一點,還將房頂上加修了通道,連接了四個院子,更加方便了院子之間的聯繫。

從這一點出發,喬家大院的設計又充滿軍事風格,十分值得考究。

不過幸好,這些都沒怎麼利用上,但抗日戰爭時期,喬家大院也曾差點淪為日軍的盤中餐。

種善因得善果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四處燒起戰火,燒殺搶掠,不放過任何一家,稍微有點財富的都會被洗劫一空。

不久,戰火燒到了祁連縣,作為山西首富,日軍早有耳聞,帶了一大支軍隊,準備將喬家大院佔為己有。

當時喬家當家人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一籌莫展之際,想到了當地意大利天主教堂的神父孟擇喜。

原來喬家與這座天主教堂也是有淵源的。

1900年,洋人被排外,山西巡撫大肆殺害當地的洋人,不少教堂因此遭受迫害。

太原一座教堂裏逃出了7名修女,一路逃到喬家堡。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 第4張
  

當他們陷入無人搭救的絕望之際時,心慈的'喬致庸伸出了援手,將她們藏了起來躲過了追殺,事後又給了她們很多錢財送他們離開。

喬家老爺派人去給孟擇喜講述了這件事,並且尋求孟擇喜的幫助,以躲過日軍的掠奪。

原來意大利和日本是盟國,受盟國保護的地方是萬萬不可侵犯的。

果然,當日軍感到喬家大院時,看到了貼了安民告示,上面寫道:

“這裏是我的子民,你們不能亂來。”

日軍軍官馬上下令撤退,並且警告隊伍中的士兵任何人不得騷擾喬家。喬家也成為當年日軍大掃蕩中唯一一個“倖存者”。

再後來,戰爭的煙火越燒越旺,喬家也因為新政府新政策的打壓一落千丈。

為了躲避戰爭,喬家人紛紛逃往他鄉,也有一部分人走上革命道路,在戰場上揮灑血汗。

後來也沒有人回到大宅生活,這處老宅也一直被保存完整,遺留至此。

改革開放以後,1985年,當地政府保留了這座宅院,將它設立為博物館並於次年對外開放。

博物館裏存放着數千件展品,除了老宅留下的一部分,還增設了很多當地民俗文物,內容豐富,花樣繁多。

正如當年鼎盛時期的喬家產業,除了涉及衣食住行以外,還涉及到了當地習俗禮儀。

後來又有一些導演到此拍戲,因此也專門設立了一些與相關影視題材有關的展館。

喬家大院在山西哪裏 第5張
  

傳承承載的精神

雖然喬家人後來的歸處已經無跡可尋,但是這所遺留下來的大宅院卻完整地保存了多年的歷史。

它承載着幾代人的精神,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拼搏和善良。

從喬貴發開始,發家後沒有選擇安逸,而是衣錦還鄉,重新開始。

喬致庸帶領喬家走向鼎盛,卻也不忘本,一直保持善意。

如果當年他沒有伸出援手解救意大利修女,多年後喬家大院早已毀於日本人之手,我們也不會到現在還能看到它雄偉的氣派。

在財富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人性的希望,實屬可貴。

因此,喬家大院不僅留下了可供觀賞的宅子和頗富傳奇色彩的歷史,它承載的精神也被傳承下來。

這種精神才是比財富和物質更為重要的至寶,也正是這些精神才支撐喬家輝煌百年。

如果不是遇上世事變遷,喬家人可能會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所宅院裏,當然,這都是人們的無限幻想。

喬家大院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追逐財富的道路上,不僅要敢於拼搏,堅持到底,還要始終謹記心中那份踏實質樸和善意,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地走下去。

標籤:喬家大院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