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

學習2.73W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李景隆是朱棣的外甥。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1

一、李氏爵位傳三代,皇親貴胄小公爺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當時一共封了6公28侯。大多數人都認為,所謂的“六公”是六個人,即:李善長(韓國公)、徐達(魏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魏國公)、常茂(鄭國公)。

實際上,洪武三年的“六公”,並不是6個人,而是7個人,其中,曹國公這個爵位,除了封給李文忠外,還封給了李文忠的父親李貞,用朱元璋的話説,這叫“父子同爵”。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在明朝開國之後,李文忠在武將中的地位僅次於徐、常,他被封為公爵,理所應當。

《明史·李景隆傳》記載:

景隆,小字九江。讀書通典故。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太祖數目屬之。

李景隆,字九江,不僅通曉經史,而且長得相當英俊,朱元璋比較看重他。由於李景隆出生於名將家庭,他從小就被父親李文忠重點培養,在軍伍中接受訓練。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他為岐陽王。三年後,李景隆繼承父親曹國公的爵位,正式成為大明朝的“公爵”。當時,在大明勛貴中,能和李景隆並列的“將二代”,也只有徐達的長子徐輝祖(襲魏國公)了。

在朱元璋後期,開國名將大多去世或老邁,李景隆受到了重用,《明史》雲:

屢出練軍湖廣、陝西、河南,市馬西番。進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意思是,李景隆屢次到各地去練兵,並負責和西番互通茶市和馬市。洪武末期,朱元璋讓李景隆掌管左軍都督府,並加封太子太傅。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
  

明朝的左軍都督府是五大都督府之一,掌管全國五分之一的兵馬,李景隆能掌管左軍都督府,足以説明他受器重的程度。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對李景隆甚是倚重。李景隆幫建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活捉周王朱橚。

二、老友相見揮兵戈,李帥慘敗忙遁逃

建文元年七月,在朱允炆連續削掉五位藩王,特別是在湘王朱柏被逼自殺之後,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終於決定舉兵“靖難”。北平附近畢竟是朱棣的地盤,20天之內,通州、薊州、遵化、密雲全部被朱棣攻破。

朱允炆在得到朱棣“反叛”的`消息後,並沒有太多驚慌,他帶領朝臣祭告太廟,將朱棣廢為庶人,然後下旨,以長興侯耿炳文為將,北上平叛。

耿炳文是朱元璋眾多開國名將中僅存的兩人之一(另一人是武定侯郭英)。此人最擅長防守,當年耿炳文守長興,讓張士誠十年間未曾西擴一步,可見其防守能力有多強悍。

然而,朱允炆卻讓耿炳文帶兵去進攻,結果,燕軍以逸待勞,在真定打了耿炳文一個措手不及。

耿炳文兵敗,立即轉攻為守,雙方進入僵持階段。朱棣知道,若耿炳文決定死守,以自己的能力,是無法擊敗耿炳文的。在這個時候,朱允炆出了一個昏招。

朱允炆認為,耿炳文老了,他雖然止住了頹勢,但距離平定叛亂的要求相差甚遠,於是,朱允炆決定換帥。

由於開國名將僅剩耿炳文和郭英二人,郭英又常年疾病纏身,不適合做主帥,所以最好從第二代將領中尋找代替者。

當時可供選擇的人有兩個,一是魏國公徐輝祖(徐達長子),二是曹國公李景隆。但考慮到徐輝祖是朱棣的小舅子,怕他和朱棣有瓜田李下之嫌,黃子澄、齊泰等人便上奏推薦李景隆。

《明史·李景隆傳》記載:

齊泰、黃子澄等共薦景隆。乃以景隆代炳文為大將軍,將兵五十萬北伐。

在齊泰、黃子澄二人的共同舉薦下,朱允炆決定以曹國公李景隆替換耿炳文,擔任大將軍,帶兵50萬北伐。為了表達自己對李景隆的信任,朱允炆親自到江邊給李景隆送行,還按照古禮行“捧轂推輪”之禮,這是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較為隆重的禮遇。

是年九月,李景隆一路調兵遣將,來到河間。朱棣是李景隆的表叔,又和同齡李景隆,相互知根知底。他聽聞李景隆的到來,甚為輕視。《明太宗實錄·卷四》:

上語諸將曰:“李九江,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矣。”

朱棣的意思是説,李景隆是在安樂窩裏長大的,不僅驕傲自負,還缺乏勇氣和謀略,如今朝廷將全副身家託付給他,簡直就是“自坑”。

事實證明,朱棣的預言完全正確。朱棣讓妻子徐氏和長子朱高熾鎮守北平老巢,自己親率精鋭先攻打永平,再奔襲大寧。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2

李景隆被稱為草包將軍,後來為何戲稱大明戰神

1402年6月,燕王朱棣登基稱帝,改年號永樂,對李景隆進行封賞,加官進爵,這樣一個毫無戰功的草包竟成為第一功臣,是因為:

1、燕王朱棣剛起兵時,手下不過幾萬人,建文帝派李景隆率領60萬大軍北征,想讓他把朱棣一網打盡。

2、當朱棣得知南軍主帥是李景隆時,非常高興的説道:“李九江,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矣。”

3、李景隆果然沒讓朱棣失望,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裏,接連失敗,前後喪師數十萬,使得雙方的'攻守形勢一下子發生了轉變。

4、李景隆雖然戰敗,但建文帝並沒有懲罰他,當朱棣打到長江邊上時,還讓他前往燕軍大營,代表朝廷與朱棣議和。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 第2張
  

5、之後朱棣進軍南京,負責守衞金川門的李景隆竟然下令打開城門,迎接燕軍入城,從這件事來説,李景隆對朱棣確實有功。

擴展資料:

李景隆生平

1、李景隆(生卒年不詳)是明朝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早年襲爵曹國公,常奉旨出京練軍,後協助建文帝削藩。

2、靖難之役時,李景隆被拜為大將軍,率朝廷軍隊征討燕王朱棣,結果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3、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繼位後,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勛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羣臣之首。

4、永樂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國公、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人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永樂末年,李景隆去世。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3

底層人物往往都是政變的犧牲品。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實質是朱家王朝內的權力之爭,但為此卻犧牲了幾十萬底層士兵,朱棣奪權後,對原建文帝朝廷的大部分官員都是一種不信任的態度,殺害了一部分人,關押了一部分,充軍了一部分,還把宮女和家眷充軍做了軍妓,手段毒辣,令人髮指。

朱允炆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被立為太子,在攻佔南京的戰爭中死去,無法查實。小兒子朱文圭當時只有兩歲,在有仁德之心的'大臣建議下,朱棣沒有斬盡殺絕,留下朱文圭一條性命,把他送往安徽鳳陽老家,在廣安宮羈押。

李景隆和朱棣的關係 第3張
  

據記載,朱棣下令看管極嚴,不許朱文圭走出宮門一步,也不允許外人進入,即就是看管人員也不能和朱文圭多説話,這樣嚴厲關押了五十五年,成為中國歷史上被囚禁時間最長的囚犯。

直到明英宗復辟之後,可能感受到自己被關押的處境,動了惻隱之心,才釋放了朱文圭,兩歲被囚禁,出來時五十七歲,從一個幼兒變成一個老人,朱文圭不懂外面的語言,分不清牛羊六畜。不幸的是,恢復自由後不久就死去了。朱棣為了自己的利益,殺害了不少人的性命,磨滅了許多無辜人的人性,這就是皇權對人性犯下的罪行。

好像沒有屠殺,全給關起來吧!其中一個兒子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二次登基後才被釋放,釋放後牛羊不分,可悲可歎!

標籤:李景隆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