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

學習1.64W

楊貴妃被縊殺。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1

千百年來,本能總是驅使人類去接近美好的事物,美人,英雄,江山,愛情,我們用華麗堆砌的辭藻定格美麗,用口耳相傳的故事傳頌美好;

而美麗的事物總有殘缺,縱使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也終有美人遲暮,英雄末路;縱使帝后一心,伉儷情深,也終究比不過江山大業,千古留名。

於是,美豔堪比牡丹花的楊貴妃,在“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與唐明皇許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海誓山盟;

卻又在短短几年後被縊死於馬嵬坡,而白居易那首流傳千古的《長恨歌》,也成了她與唐玄宗這段悲愴愛情的遮羞布,掩蓋住的是一個女人為整個朝代赴難的悲歌。

一、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公元719年(開元七年),農曆六月七年級,盛夏的蜀州蟬燥不已,一户高門大院中,有產婆進進出出忙碌着,很顯然;

這家的女主人正在生產——伴隨着一聲嘹亮的哭聲,一個在日後讓唐明皇專寵十五年,而又讓帝王悔恨終生的女人,出生了。

縱使她在後來如何的驚豔世人乃至於位列四大美女之一,此時此刻,她也不過是一個剛出生的沒有長開的女嬰,有着並不纖細的胳膊和皺成一團的眉眼。

她叫楊玉環,宦門世家的千金,叔父都曾任地方高官,楊玉環並非出生在長安,她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

有關楊玉環童年的記載少之又少,後世對童年的楊玉環的瞭解全憑猜測——和古代所有養在深閨的富貴小姐一樣,她衣食無憂,並且受過良好的教育。

開元十七年,父親楊玄琰去世,十歲左右的楊玉環便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愛女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辦婚宴,楊玉環作為世家女,也應邀參加;

宴會上,楊玉環“天生麗質難自棄”,風姿綽約,雖年歲尚小卻難掩姿色,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回到家後茶飯不思,念念不忘,一心想把楊玉環娶進門。

壽王李瑁何許人也?咸宜公主之胞弟,唐玄宗第十八子,他的生母是在當時位同皇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武惠妃。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
  

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於同年下詔,將楊玉環立為壽王妃,時年楊氏16歲,李瑁與她年紀相仿,婚後夫妻生活恩愛非常,李瑁十分寵愛自己貌美的妻子;

對她百依百順,還專門請來著名的樂工教習楊玉環樂舞,而楊玉環不僅善歌舞,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她的卓越風姿不僅贏得丈夫的萬般恩寵,也深得公公唐明皇李隆基和婆婆武惠妃的喜愛。

李隆基時常讚歎楊玉環的多才多藝,而武惠妃則經常將楊玉環召入宮中陪伴她,賞賜給她大把的金銀珠寶,當時的武惠妃雖沒有皇后之位,卻掌六宮事宜,有中宮之實;

雖然皇儲鬥爭波雲詭譎,但在武惠妃的庇佑下,楊玉環和壽王遠離朝堂之爭,獨享安逸閒適的家庭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這樣美滿的日子僅僅過了四年,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暴斃,年僅38歲。

唐明皇李隆基是深情的,在他多情旖旎的一生中,讓他情根深種的女人不多,王皇后和武惠妃算其中兩位——自王皇后色衰後,武惠妃得唐玄宗專寵幾十年;

如今突然香消玉殞,唐玄宗一時之間鬱鬱寡歡,後宮佳麗三千,竟無一人能引得皇帝開心。高力士為討李隆基歡心,進言到: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

現在對楊貴妃的印象都是“胖美人”,據野史考證,她換算成現代人的身高體重大概是1.65米,138斤左右,在唐代以胖為美;

講求的是女子的珠圓玉潤和富貴面相,也就是“胖的可愛且勻稱”,楊玉環身姿優雅,體態綽約,正像是一朵恣意盛放的牡丹花。

楊玉環被冊立為王妃之時,唐玄宗曾以父皇的身份接受叩拜,當時便贊楊玉環“含章秀出”,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李隆基喜愛音律;

而楊玉環恰好擅樂舞,唐玄宗回想起與楊玉環僅有的幾次見面,她的姿態風度都與逝去的武惠妃是如此相似。

昔日武惠妃伴駕,唐玄宗無心他顧,如今武惠妃已死,唐玄宗的心彷彿被楊玉環緊緊地揪住了,那顆枯槁的心似乎一下子就復活了,當下便將楊玉環召入宮中,滑稽又荒唐的“父奪子妻”,便堂而皇之地上演了。

雖然已經將楊玉環接入宮中,但她此時還頂着壽王妃的身份,為了不落人口實,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唐玄宗下詔,以為他的`生母竇太后祈福為名,讓楊玉環出家;

為太后祈福五年,道號“太真”,五年後的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又將韋昭訓第三女嫁給壽王李瑁,隨後將楊玉環以“太真娘子”的名義迎回宮中,冊立為貴妃。

由此,壽王妃楊玉環搖身一變成了楊貴妃,開始了她長達十五年的專寵生涯,楊貴妃的父兄也因此飛黃騰達,她的三位姐姐分別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

一個朝代的衰落從來不會是一朝一夕,每一個小小的事件都像是不起眼的蟻穴,在無聲無息之間侵吞着看似繁盛的王朝,縱有“開元盛世”的強大繁榮;

也無法抵擋唐朝的傾頹,安史之亂已經悄悄埋下了罪惡的種子,並在日後逐漸壯大,最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點。

然而此刻,温香軟玉讓唐明皇沉浸在温柔鄉里,不願醒來。

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新唐書》記載楊貴妃“善歌舞,通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而對音樂頗有造詣的玄宗將楊貴妃引為知音,每當貴妃舞《霓裳羽衣曲》,玄宗便會在一旁散發擊鼓;

此時的帝王像極了年輕嬌羞的兒郎,為心愛的女子歌舞助興,與其説他們是皇帝與妃子,倒不如説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又像是也會拌嘴吵架的老夫老妻。

楊貴妃曾有兩次被遣回孃家,多是因為忤逆玄宗,但每當她被送回去,唐玄宗便有一種心被抽走的無力感和空虛感,茶飯不思,只得又將貴妃接回——尋常妃子觸怒聖上,只能在宮中處治,或是斬首或是打入冷宮。

然而唐玄宗和楊貴妃卻開了后妃回孃家的先河,他們就像是尋常夫妻那般,也會鬥嘴,也會遷就,在玄宗早已年老的外表下是一顆滾燙熱烈的心,他和楊貴妃食則同席、寢則同榻。

白居易《長恨歌》有言:“三千寵愛在一身”,確實不假。

“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唐玄宗對待楊貴妃,不似尋常帝王將妃子看作玩物,玩膩了就丟棄;

《楊太真外傳》記載:玄宗無意間看到宮中的一棵橘樹上有兩個柑橘長在一起,便急忙召來貴妃對她説:“看這果實似乎明瞭我的心意,暗喻我兩就像這果實一樣心心相印難以分開呢。”

帝王與妃子一起賞玩,同坐一席,共嘗“合歡實”,坐擁天下掌人生死的帝王,此時此刻就像一個普通的男孩子向心愛的女孩分享一切所見所想,令人動容。

杜牧的《過華清宮》也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以此彰顯楊貴妃所得寵愛和奢靡之盛。

楊貴妃喜食荔枝,唐明皇便不惜耗費鉅額人力財力,將荔枝從遙遠的蜀地一路運送至長安,不知為此跑死了多少匹駿馬。

楊貴妃所得盛寵,從如雲的浩瀚詩篇中便可尋得端倪,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因為主角的特殊性而更顯得纏綿悱惻。

白居易《長恨歌》有詩云:“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夜色闌珊,星河璀璨,月明如水,正是天寶十年的七月初七。

此時的楊貴妃已經32歲,她早已過了如花似玉的最好年華,卻更有一番成熟女人的特殊魅力。

她在宮中行走自如,雖然尚未立後,宮中人卻都要稱她一聲“娘子”,位同皇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的美貌總會在年華流逝中褪色,不知道那時,萬千寵愛還會不會獨屬於她一人。

儘管獨得恩寵,貴妃心裏卻也有顧慮。

不知道什麼時候,玄宗悄悄立於她身側,兩人並肩而立,一起望着天上的牛郎織女,感念牛郎織女重逢,悲歡交集,良久,唐明皇握緊了楊貴妃的手:“我們必得要生生世世為夫妻。”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山盟海誓在此時此刻顯得尤其浪漫且珍貴,兩人相擁而泣,一時無語,或許歷史也在此時此刻悄然停滯了片刻,不忍向前,不忍打破他們對於愛情的全部喚醒,不忍去譜寫一曲悲歌。

三、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美好的事物總有殘缺。

天寶十四年,以安祿山史思明為首的一場內戰爆發,史稱:安史之亂。

雖説安史之亂的成因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但是唐玄宗聲色犬馬,不務朝政,任用奸臣,楊家一家獨大,揮霍無度,楊氏兄妹權慾薰心;

奸相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楊國忠“不顧天下成敗”徇私枉法,如此種種加劇了社會矛盾。

浩浩蕩蕩的安史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於次年兵臨長安,長安失陷。

唐玄宗攜楊貴妃一路奔逃,途經馬嵬坡時,以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們軍心大亂;

他們認為安史之亂全由楊家禍起,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在譁變之中,楊國忠被亂刀砍死,然而軍士們並不滿足,又要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否則便不再前行。

楊國忠其罪當誅,然貴妃無罪,奈何自古紅顏禍水,盛世時,紅顏是王朝的門面,衰敗時,紅顏就成了替罪的羔羊,褒姒如是,妲己如是,楊貴妃亦如是。

前有安史追兵緊逼,後有隨行禁軍威脅,在軍士們的層層包圍之下,李隆基含淚望向曾經深愛的妃子,此時此刻,帝王的心中也有着萬般無奈,萬般不捨,可他又能如何呢?

如今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大難當前,除了賜死楊貴妃再無他法。

曾經生生世世為夫妻的誓言猶言在耳,貴妃長歎一聲:“算來無計解軍譁,殘生甘願罷。”

罷了罷了,是為情殉身,更是為國赴難,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於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

曾擁有讓花朵都為之羞愧的美好面容的女子,終究是死在了花樹下。

坊間傳聞楊貴妃在馬嵬坡只是假死,後來祕密東渡日本;甚至有人編出繪聲繪色的《九尾狐傳》,説一隻九尾妖狐曾先後變身妲己和楊貴妃;

後來又逃竄到日本化身玉藻前,其實楊貴妃的死,在正史中就有清晰明確的記載,她確實死在了安史之亂中,至於究竟是魂斷馬嵬坡還是死在亂軍之中,尚存爭議。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玄宗回到了宮裏,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他曾遍尋楊玉環屍體,卻只得到“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的回覆。

那隻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曾經讓貴妃伴香而舞,不知如今是否能將她一縷香魂收留其中?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雖令人唏噓,卻又令人扼腕歎息——楊貴妃是無辜的,美貌是她的利器,也是她的毒藥,他們的愛情故事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唐明皇是無奈的;

身為一國之君,卻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究其根本,還是他耽於酒色,聲色犬馬,最終釀出這一場叛亂,葬送了愛妃的性命,也成就了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2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被縊殺。

《舊唐書》記載:“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力士覆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yì掩埋]於驛西道側。”

這段文字的白話意思是:唐玄宗一行人逃難至馬嵬[wéi],禁軍大將陳玄禮在太子的支持下,發動士兵譁變,逼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楊貴妃在佛堂縊死,時年三十八歲,葬在了馬嵬驛西邊的路旁。

《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記載類似,都是沒有説明楊貴妃是自縊而死,還是被他人縊殺。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明確説明,是唐玄宗命宦官高力士將貴妃縊殺——“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與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

其他説法:死於亂軍

這種説法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例如杜甫的《哀江頭》,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語;又如李益的《過馬嵬》和《過馬嵬二首》,其中又有“託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句。

再如杜牧的《華清宮三十韻》中有“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之句,而張佑中的《華清宮和社舍人》則有“血埋妃子豔”一句,温庭筠的《馬嵬驛》則有“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這些描述無疑都在暗示,楊貴妃乃是死於馬嵬驛兵變的亂軍之中,畢竟被縊殺是不會見血的。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 第3張
  

楊貴妃美容祕術

祕術之一:重自然

摒棄濃粧豔抹,講究淡粧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

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粧豔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粧,追求蛾眉輕掃的淡粧。

而在現代,麗質天成的自然美女也成為大家最為欣賞的美女類型。

雖然精緻的粧容可以讓女人看起來更美麗更優雅,但年年粧容潮流不同,你是否跟的上這樣的變化,你的肌膚是否可以承受化粧品帶來的傷害呢?而不施粉黛的天然之美卻永遠有其不變的魅力。

祕術之二

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温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温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温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

《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温泉時,常把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

《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説“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祕術之三: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

據説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祕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

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藥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楊貴妃之死歷史真相是什麼 第4張
  

祕術之四:服人蔘,保健美容邀君寵

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説:“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

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楊貴妃的飲食結構中,總是少不了人蔘,少許服用人蔘,有“補五臟,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的功能。今天的藥療保健中,人蔘亦是當然的補品,堅持微量服用,可以減輕疲勞,滋補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