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

戰國青銅劍依舊很鋒利。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1

越王勾踐劍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吧,號稱“中華第一劍”。其實吳越之地還出土很多的青銅劍。而製作它們的都應該是吳越工匠們所打造。

古代的青銅劍劍通常有兩個部分,劍身和劍柄。這個劍身它中間凸出來的一條長線叫脊,脊的兩邊叫叢,叢的最外緣的部分就是刃。

在劍身的尖端開刃的部分叫作劍鋒。《警世賢文·勤奮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寶劍要鋒利就需要不斷地去磨礪,人要成功就需要不斷地去努力,克服困難。

靠近劍身的尾部就是劍柄,但是古代人不會叫它為劍柄。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莖。吳越的青銅劍在劍柄上都有數個圓形的箍。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這箍的作用了吧。沒錯這是防止手出汗,出現手滑,握不住劍,加數道箍後可以穩固持劍者。古人通常在劍柄上纏繞絲綢,這樣握劍的手感更加舒服。這種絲綢的帶子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緱。

吳越劍柄它一般是空心的,為減輕劍的重量。劍柄連接劍身部分這個叫格,這個格的作用就是防止持劍者的手被劍刃誤傷。

吳越劍的特點就是劍柄為圓形上面有箍,劍柄內部中空的 。吳越的劍在幾大劍系裏面是設計最科學制作精良的一個劍系,戰國時期我們後來各地興起的'雙箍劍空莖劍實際上都是從吳越的劍裏面學習模仿的。

吳越的青銅劍都很出名,那麼一把精良的青銅劍要符合哪些條件?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讀《荀子》,有一篇叫強國,它裏面談到這個青銅劍的製作。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
  

講到了“刑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刑範正,指的是模具澆鑄的方法標準。金錫美,鑄造劍身的材料,銅錫純度要高,含有雜質比較少。工冶巧,技工冶煉的技術精巧。火齊得,就是鑄造的温度一定要控制的精準。做到以上幾點,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把好劍。在吳越時期出現過干將莫邪鑄劍大師,他們的作品應該是當時最好的劍。

鑄劍需要大量金屬材料。那麼在吳越之地那些地方有銅礦和錫礦。江蘇的無錫根據史書記載盛產錫,現在無錫的一個標誌性的一座山叫錫山。

有學者研究認為,先秦時候有很多戰爭都是為了要爭奪象銅錫這樣一些戰略物資而引起的。當時大家競相開採把錫山裏面的錫都採光了,所以這地方今天叫無錫。

在吳越這個地方它有這個資源優勢,它的銅礦和的錫礦很含量豐富。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地理的一些因素包括當地的水質。

《考工記》中寫道吳越劍“遷乎其地而不能為良,地氣然也。”就是説同樣的師傅同樣的材料換一個地方就做不出來了,原因是地方不同。水質當中含有各種微量元素受到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

吳越這地方得天獨厚,它做出來的劍是天下聞名。《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書中説,越王勾踐有五把寶劍。五把劍的名字叫湛廬、純鈞、 勝邪、 魚腸、巨淵。傳説這些劍鋒利程度都達到了吹絲斷髮,削鐵如泥。

吳越之間當時頻頻發生戰爭,後來越王的五把寶劍其中有三把被吳王闔閭所得了。吳王發動戰爭最想得到的戰利品就是越王手上的那幾把劍。

這幾把劍好到什麼程度呢?根據《戰國策·趙策三》記載馬服君趙奢對田單説:“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吳越之劍不僅可以斬斷牛馬之軀,而且可以斬斷青銅質地的盤匜。這也印證了吳越的青銅劍在當時是比較出名的。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2

在河南省的西平縣,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古人鍊鐵的遺蹟。兩千多年前,這一帶是韓國的冶鐵中心,鐵器的生產在當時已經有一定的規模。最早的鐵器,屬於春秋時代,其中多數發現於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地區。戰國時代,耕地和灌溉面積擴大,農耕技術提高,手工業興盛,還有平凡的戰爭都需要更先進的工具來支持。

鐵器的出現剛好滿足了這個需求。楚國、燕國的軍隊,裝備基本上以鐵器為主。在河北冀縣出土的一把燕國鐵劍,鋒刃部分已經達到了今天高碳鋼的硬度,鐵器比青銅器更結實,還有鐵礦的分佈也比銅礦和錫礦分佈更加廣泛,這讓鐵器的成本更低廉。

這些優點使得在戰國時,各個國家都大量的'使用鐵器。奇怪的是,強大的秦國好像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兵馬俑坑中出土的四萬件兵器,幾乎全由青銅組成,難道用武力統一中國的秦軍是一支裝備落後的軍隊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後就要捱打。秦軍的青銅武器從材料上來説,不如鐵器。問題來了,秦軍為什麼不裝備先進的鐵器?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 第2張
  

由於青銅材料容易折斷,所以青銅劍一般都是短劍。春秋戰國時期,鼎鼎有名的越王勾踐劍,全長不過五十五點六釐米。青銅劍普遍寬而短,六十釐米似乎是青銅劍的極限。而1974年,在兵馬俑坑的黃土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銅劍。令專家們吃驚的是,這把劍的長度竟然超過了九十一釐米。

秦人將劍加長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19世紀英國古兵器學者理查伯頓認為,在短兵器格鬥中,刺要比砍更有優勢,因為它更加逼近對手。也許這就是秦劍加長的主要原因。但這畢竟是青銅劍,秦人用什麼方法讓長劍不易折斷呢?

在青銅時代,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里加入多少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對秦劍做的化學定量分析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

但是秦劍更讓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秦劍的厚薄寬窄是從劍柄到劍尖呈階段性遞減的,這種設計使秦劍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強,而又保持了一定的彈性,同時劍身又不會過於沉重。秦劍是青銅劍鑄造工藝的頂峯,它在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攻擊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3

兩千年前秦朝青銅劍

秦始皇兵馬俑一、二號坑所出土的青銅兵器,最讓人着迷的——首先要數鋒利堅韌的秦青銅劍。柳葉狀劍身的秦劍,又細又長又尖,長度均在81~94.8釐米,遠遠超出戰國時期其他諸侯國的寶劍。1994年在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內又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

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青銅劍在黃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青銅劍不僅長,而且很鋒利。一些劍出土時毫無鏽蝕,光潔如新,鋒刃鋭利。經試驗,一次尚能劃透18層紙。這些劍表面都呈灰黃色,組織細密,沒有沙眼。而且劍身表面都進行了精細的銼磨、拋光,故極為平整光亮。

戰國青銅劍鋒利嗎 第3張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青銅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事實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青銅劍就已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