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不僅是諸侯互相爭霸的時期,也是文化、藝術等方面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青銅器製作達到了一個高峯,尤其是青銅劍的製作技術與藝術價值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現代,對這些戰國青銅劍的鑑定工作也非常重要,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1

觀測劍身與手柄

我們需要了解和正確認識到,青銅劍中所有劍都是採用了分段鑄造工藝實現的,劍體是需要單獨鑄造加工結束後,才能鑄接手柄部位的,否則劍身是無法實現打磨加工的,因為有格部存在,從加工角度講是個大問題,因此只能先結束劍身。

對於一般的劍也就是常説的竹節柄、喇叭筒這樣的劍,一般從格到柄首實行整鑄,就是首部範型于格柄範型組合後一次澆鑄結束,澆口通常呈現橄欖型,在首部下端,有時候也會打磨掉,多數時候會完整保留下來。

澆口的.兩個端部正好與劍柄側邊範線相接,因為這是分型線也是合範的結合部位。

對於同心圓相對就複雜一些,多數同心圓都是採用三段式鑄接,因為同心首部位是單獨鑄造,同時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同心圓劍的格,基本上講這個格也是單獨鑄造後插接上去的,部分同心圓的格部甚至可以看到縫隙,就是這個原因。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
  

範鑄工藝對應的脱範問題

與範鑄工藝對應的脱範問題,以及劍體上的特徵。一般講竹節柄、喇叭筒劍均屬於兩次鑄造,其格部到首是整鑄,因此格部位於劍體所構成夾角必須符合鑄造圓角理論,否則會出現脱範困難甚至無法脱範的問題。

所以真品的這個角度是大於90度的;但是對於同心圓劍就不一樣了,同心圓的格是單獨鑄造後插接進去的,因此不存在脱範問題,就發掘的實物看,同心圓的此部位夾角基本上都會小於90度。

表面加工特徵

一般講劍身是沿脊部進行縱向打磨成型,開刃是垂直脊部進行的,這種開刃方式是具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在放大鏡下看,我們會發現刃口呈現細鋸齒狀,就殺傷力講,這種細鋸齒狀具有更高破壞力。

這種開刃方式在新疆維吾爾人的小刀上依然應用着,所以維吾爾人的這種開刃方式的小刀聲明赫赫,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鋒利,其次才是美觀,因為刀的作用和價值就是切割。

當然了使用後再次被開刃的劍或者戈等兵器就不一定採用這種開刃技術了,因為這種開刃技術只能是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做到,所以使用後二次開刃甚至多次開刃的兵器上會出現橫向開刃,其實這不是規範的。

但是我們通過觀察還是會發現有些角落部位或者使用不到的部位也就是後面也不會磨到也沒必要磨的部位,往往依然會殘留下初次開刃的痕跡。格部位的打磨方式基本是兩種方式。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2

首先,鑑定戰國青銅劍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青銅劍的外觀、形狀、紋飾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戰國青銅劍的.製作工藝非常高超,所以其外觀細節的處理也非常精緻,而這些紋飾和形狀的細節恰恰是判斷青銅劍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

其次,鑑定戰國青銅劍時還需要注意器物的質量及其銘文。戰國青銅劍通常由青銅製成,因此需要關注銅的成分,顏色和質地等。此外,很多戰國青銅劍上會有銘文或符號,這些銘文和符號也可以幫助鑑定者確定青銅劍的時代和製作地點。

最後,鑑定戰國青銅劍時也需要考慮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戰國青銅劍不僅是一種武器,更是一種藝術品,因此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非常重要。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 第2張
  

例如,一把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如果有極高的紀念價值,就會成為收藏界的熱門品種。而如果這把青銅劍的藝術價值非常高,就可能被收藏家或博物館爭相收購。

總之,鑑定戰國青銅劍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外觀、質量、銘文、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等等。在實踐中,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才能夠做到準確鑑定。希望科技的進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這些重要的文物和歷史遺產。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3

一、青銅器範鑄形式

認知青銅器範鑄是鑑別青銅器真偽的基礎,就如外科醫生必須要熟知人體解刨一樣。要鑑別青銅劍的真偽,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幾種範鑄形式。

中國古代,傳統範鑄形式主要包括:泥範、陶範、石範、金屬範、砂範、失蠟法等幾種範鑄法,從目前考古發現的範具與存世青銅器的範鑄痕跡比對得知,唐以前所有青銅器的加工製作,基本採用的都是泥範和陶範這兩種範鑄形式,其餘範鑄形式並沒有做為主流體現。

二、青銅劍範鑄特徵

青銅劍自產生到被鐵刃器逐步取代之前,一直採用的多是泥範和陶範兩種範鑄形式。但在一些離中原地區稍遠的少數名 族地區,也發現過石質劍範。

如1978年在貴州省普安縣發現的銅鼓山遺址就出土過1件石質劍身範和4件劍範,但其劍身形制完全有別於中原以及周邊戰漢時期各國的青銅劍造型,多是劍身短而寬的曲刃劍,類似於匕首一樣。

(見圖1)這種形式的劍體從範鑄形式上看,使用石範是合乎邏輯的一種形式。因為石範透氣性不如陶範,同等重量也大於陶範,再加上鑄前也不適於範體加熱減少膨脹。

因此只適合範鑄一些尺度比較短小的鑄件,反觀中原以及周邊地區的劍體來看,細長的劍身如果用又重,透氣性也不好的`石範範鑄。

可想的結果就是很容易導致範具開裂,或腔內的空氣阻礙銅液流淌,所以石範不能作為戰漢青銅劍的主流範鑄形式。這裏我們着重介紹一下,陶範與泥範這兩種範具的本質區別及常使用的範圍:

戰國青銅劍鑑定方法 第3張
  

圖1貴州黔西南一帶出土的一字格曲刃劍

陶範和泥範的最本質區別:一個是經過高温燒製,一般都在1000度以上;一個只是焙燒,温度一般在850至900度範圍內。使用範圍區別:陶範是可以多次使用的範具,範鑄學上俗稱“活範”,如秦漢時期的鏡範、帶鈎範等;

(見圖2)泥範是隻能使用一次的範具,範鑄學上俗稱“死範”,如商周時期眾多青銅器的範具,(見圖3)成語“一模一樣”就來源於此。認清這些區別對鑑別青銅劍的真偽至關重要。

之所以要認清這些區別,這是由於兩者所呈現在青銅器上的範鑄痕跡截然不同,我們只要認清了這些範鑄痕跡,就能依據性的瞭解一把青銅劍的製作工藝,是不是符合所屬年代的範鑄特徵。

標籤:青銅劍 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