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緣木求魚的成語意思

緣木求魚的意思:爬上樹去找魚,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對,必將勞而無功。

緣木求魚的成語意思1

很多時候,在一個人生過程中產生災禍和問題的根源,就是一個人不懂得認清和審視自己。

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時刻反省自己,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能力與狀態,才能避免因為錯誤的言行給自己帶來問題,讓自己不斷進步。

孟子和齊宣王兩個人之中有這樣一番對話,其中所涵蓋的智慧就是一個人需要時刻審視自我,避免好高騖遠的慾望,給自己帶來問題的道理。

有一天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所要達到的目標,能不能説給我聽聽?”

齊宣王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孟子説:“是好吃的東西,不能滿足您的胃口嗎?還是又輕又暖的高級服裝,不能滿足您身體的需要,還是各種色彩不能滿足您眼睛的需求?還是音樂不能滿足你耳朵的需要,大王的臣子完全能滿足您上述的需要,為什麼還要追求這些呢?”

齊宣王説:“不,我不追求這個。”

孟子説:“既然大王不圖感官的享受,那麼大王高遠的目標就很清楚,想拓展國土,讓秦、楚等大國向您稱臣,君臨中原而安定邊境,但是您的辦法和您想達到的目的就好像緣木求魚一樣。”

齊宣王説:“有那麼嚴重嗎?”

孟子説:“比我説的還要嚴重,緣木求魚,抓不到魚也不會有什麼禍患,但是您的方式一定會有災禍,小國本來就不是大國的對手,少不可敵多,弱國也不能對抗強國,天下像齊國這樣的國家共有9個,齊國的土地也就佔據1/9,靠一個國家去征服另外8個,勝算太小,您為什麼不能從根處着手呢?”

通過孟子和齊全王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來,齊宣王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野心征服其他8個國家,凌駕於中原之上,做中原的霸主。

但是孟子卻在這裏提醒齊宣王,您的想法不錯,但是這整個狀態就是“緣木求魚”

緣木求魚的成語意思
  

何為緣木求魚?

意思就是跑到樹上去抓魚,這樣的想法簡直是錯上加錯,錯的離譜,而且結局一定會給自己留下禍患。

孟子和齊宣王兩人的對話,最精彩的這一處就是緣木求魚的比喻,不僅提醒的是齊宣王,也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

因為在很多人身上常犯的錯誤,就是因為無法正確的審視自己,而過度貪求慾望,給自己帶來禍害和問題

人對於自己需要有一個最起碼的認知和審視,看到自己的地位處在什麼程度,能力在什麼樣的狀態,才不會因為自己的'茫然冒失,給自己帶來問題。

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常常因為無法估量自己而過於自信,總覺得高人一等,甚至以自我為中心,造成了不必要的尷尬和悲劇。

包括一個人對於物質的妄想,大多也是來源於無法正確審視自己,而錯誤估量帶來的結果,就好像齊宣王一樣,總想一個人吞併其他8個國家,但是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呂氏春秋》之中説:無故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

一個人不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也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裏,才能不斷的自我調整,而讓自己進步,在避免後患的同時,也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一個更好的提升。

自知之明來源於自我修養和自我慎獨,也是儒學中一再強調的智慧。因為自省才能自律,因為自律才能自重,因為自重才能自信,最後才能具備更好的人格,讓自己與外界和諧共存。

緣木求魚的成語意思2

緣木求魚的意思是爬到樹上去找魚。緣木求魚(拼音:yuán mù qiú yú)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緣木求魚”的原義是爬上樹去找魚;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對,必將勞而無功;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中文名緣木求魚拼 音yuán mù qiú yú近義詞刻舟求劍、水中撈月、竹籃打水反義詞探囊取物、甕中捉鼈注音字母ㄩㄢˊ ㄇㄨˋ ㄑㄧㄡˊ ㄩˊ成語出處《孟子·梁惠王上》語法結構連動式語法屬性作謂語、賓語。

成語出處

(孟子)曰:“王之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緣木求魚”。

成語故事

有一天,孟子來王宮裏拜見齊宣王。寒暄數句後,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您心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齊宣王只是笑了笑,沒説什麼。孟子恍然大悟地感歎了一下,接着説:“是因為甜美的食物不夠吃嗎?還是因為輕而暖的衣服不夠穿?或者是因為美豔的女人不夠看?是因為美妙的音樂不夠聽,還是因為阿諛奉承的臣子不夠使喚?這些,我想您身邊的人都會盡力滿足您的`,難道您就真的為了這些?”

齊宣王連忙辯解:“不是的,大夫誤會了。”

孟子説:“那麼,您最大的願望就很清楚了。您想擴大國家的疆土,讓秦國、楚國那樣的大國都向您稱臣,給您供奉,您自己做天下的盟主,並統領四方。”

眼看自己的心思被孟子看穿了,齊宣王只好默認。可孟子卻看了齊宣王一眼,用嘲笑的語調説:“如果您心懷這樣遠大的夢想,就以您如今的所作所為去衡量,若想實現那個理想,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齊宣王一聽,羞臊得臉頓時紅了。

緣木求魚的成語意思 第2張
  

成語寓意

戰國時期的孟子用“緣木求魚”的故事來説服齊宣王停止武力,推行仁政。人們做任何事情,一定先要確定正確的目標,然後朝着正確的目標,努力追求,直到成功。如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愈行愈遠,是永遠達不到目標。

成語運用

“緣木求魚”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璧猶緣木求魚,升山採珠。”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緣木求魚,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成語基本釋義:

[ 成語形式 ]ABCD式的成語[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繁體 ]緣木裘魚[ 成語正音 ]求,不能讀作“qǔ”。[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方法不對頭

緣木求魚近義詞

水中撈月、竹籃打水

緣木求魚反義詞

探囊取物、甕中捉鼈

緣木求魚造句

1、緣木求魚公元前319年,孟子周遊列國,第二次來到齊國

2、興化致理,譬猶緣木求魚,升山採珠

3、想培養學生自覺性而不讓學生逐漸學會自主選擇,那是緣木求魚。學生找不到自主的感覺,將來就只能是臣民而不是公民。

4、傳統民法賦予違約金擔保債務履行的功能,但將違約金視為損害賠償的預定無異於緣木求魚,只有完全是懲罰性質的違約金才能實現債的擔保功能。

5、向他這種吝嗇鬼募款,無異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標籤:緣木求魚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