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能夠説出孩子十個優點的家長是優秀家長,能夠説出孩子三個優點的家長是合格家長,説不出孩子一個優點的家長是不合格家長。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非常喜歡家裏的一隻小羊。每天放學後,他總是牽着羊到山坡上玩耍。每當他看到心愛的小羊有滋有味地吃着山上的嫩草,就感到無比快樂。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只小羊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自己聽來的和從書上看來的故事講給小羊聽,覺得和小羊在山坡上曬太陽是最幸福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由於疲勞過度,孩子躺在山坡的陽光下睡着了。當他一覺醒來,發現羊不見了。孩子焦慮地走遍了整個山坡,仍然沒有見到羊的影子。他哭了,因為他害怕永遠也見不到這個最心愛的夥伴。天快黑了,他趕緊跑回家,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希望他幫助儘快找回羊。沒想到是,父親聽説小羊不見之後,不由分説把孩子打得鼻青臉腫。“我只有這隻羊,不把它找回來,你就別進家門。”説完,父親就把他推到門外。

孩子難過極了。他獨自在山坡上奔跑,邊跑邊想,越想越不明白,父親為什麼打他,他又不是故意把羊弄丟了。“如果找不到羊,父親叫我永不回家,難道我還不如一隻羊嗎?”不久,孩子看到遠處有一個小白點。當他走近時,看見了那隻羊,它正悠閒自得地吃着青草呢。這時,受到粗暴對待的孩子一反常態,他沒有像往常那樣抱起這隻羊,而是舉起了一塊大石頭。“就因為你,父親才會這樣粗暴地對待我……”孩子一邊哭,一邊發泄般地將石頭向羊砸去。第二天,人們在山坡的一塊巖石旁發現了那隻已經死去的羊。而那孩子一氣之下再也沒有回家。我們可以想像,那個孩子心裏當時有多麼的痛苦,是他親手殺死了最心愛的朋友和夥伴。羊和孩子的故事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一位哲人説過:尊重是教育的最高原則,沒有尊重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教育。在現實生活和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和家長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居高臨下,對孩子或教育對象缺乏民主平等的態度,稍有過失或錯誤,就採用打罵甚至侮辱人格的方法。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學生或孩子不管年齡大小,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泯滅。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俗話説:樹怕傷根,人怕傷心。所以,教師、家長千萬不要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一個人的成長可以沒有鮮花和掌聲,但是絕不能沒有自尊心,否則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與發展,甚至產生嚴重的後果。

其次,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不是教育,而是對孩子的摧殘。在當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錯誤教育觀念仍然存在。有些家長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孩子有了缺點或不順其心,動輒打罵體罰,缺乏耐心細緻的説服教育。有位國小生在校做了好事,老師讓該生回家告訴父母,説最近要去家訪。家長以為孩子在校又犯了錯誤,就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揍了一頓。第二天,家長讓孩子捎信兒告訴老師,你不用家訪了,我已經替你把他狠狠揍了一頓。

孔子家裏不知罵,老子家裏不知怒。其實,打罵只能傷害孩子的肉體和自尊心。教育只能靠説服、啟發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從某種意義上講,體罰打罵是無能和無知的表現。因此,家長、老師教育孩子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疏導孩子。前面故事中的那個孩子絕對是個善良的孩子,但父親粗暴野蠻的“棍棒教育”,竟使他變成了一個殘暴的孩子,由愛羊的天使變成殺羊的兇手。

第三,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髮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有限。如果批評懲罰過度,容易產生負面效應,達不到教育的初衷。人們常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青年教育家孫雲嘵認為:能夠説出孩子十個優點的家長是優秀家長,能夠説出孩子三個優點的家長是合格家長,説不出孩子一個優點的家長是不合格家長。表揚、激勵就像春風、雨露,激勵孩子迅速成長。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家長或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用正面激勵教育,少用批評等懲罰性教育,堅決杜絕有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貶低人格的粗暴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標籤: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