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一會天堂一會地獄別讓可怕邊緣型人格傷害你

許多人經常感覺人際關係緊張,總幻想自己被親人拋棄,被朋友背叛,於是選擇逃避。這種心理上的孤獨感會在事實上造成自己的孤立。其實,這些人是患上了“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有關調查顯示,中國有大約1%~2%的人患有這種心理障礙。

一會天堂一會地獄別讓可怕邊緣型人格傷害你

王婷離職前是一名醫生,換過好幾家醫院,平均在每家工作的時間都不到半年。“每次我都想有個好的開始,我努力融入新環境,但最後總是失望。”她無奈地説。無論什麼時候,她與周圍的人都是一副很親密的樣子,可一聽到否定意見就立即情緒失控。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她屢次被迫離職?答案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已經無聲無息地潛入大眾生活。有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1%~2%的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北京阿尼瑪心理分析研究與諮詢室心理專家趙晨濱表示,通常,統計學數據顯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中女性居多。但由於男性暴力破壞性較強,bpd男性患者多被誤診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比如焦慮時尋釁更壯碩的男子、打架鬥毆導致被拘留這種逃避拋棄和自毀行為,常常不被認為是bpd的表現。

天堂與地獄一牆之隔

“我被拋棄了,到底該怎麼辦?”停職讓一直糾纏王婷的“被拋棄”成了“事實”。無人交流的痛苦使難以忍耐的空虛感不斷湧上心頭,她只能不停地給以前的同事打電話,即使是在凌晨時分。這種異常行為更使同事們對王婷敬而遠之。

dsm-iv-tr(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顯示,bpd患者的人際關係緊張,因為他們對別人的期望總是很高,而後又極度失望。他們的世界中充斥着“全好”和“全壞”,當假想的依賴對象無法滿足要求時,便產生厭惡感和牴觸情緒。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通常選擇逃避現實的解決方式。

34歲的王婷開始工作時,覺得每個同事都是善良單純的。當發現沒有人接受她午夜的電話傾訴、手拉手地上衞生間的親密後,立刻覺得辦公室變成了“把天使墮落成魔鬼的地獄”,嫌惡和批評每天都攪得她心神不寧,情緒會忽然亢奮,忽然又抑鬱。

bpd在強化“世界無法信賴”這一觀念的同時,總以背叛依賴對象來測試對方的容忍度。比如,有些男性輕度bpd患者,在追求不可能成為伴侶的女性失敗後,會以自我否定、自殘來“懲罰過錯”。一旦女方答應交往,他們又懷疑對方的誠意,立即拋棄對方。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偶爾的分離或者孤獨,bpd患者會表現出難以抑制的自我否定:“我失去了知覺,我什麼也不是。”哪怕只是晚飯時父母的沉默也會使其不知所措。感受自己存在的通常方式是疼——用玻璃碎片、剪刀、煙頭自殘。面對血跡斑斑的傷口和被弄髒的衣服,又會感到自卑和悔恨。

不難看出,bpd患者伴有高度人際焦慮、低自尊,缺乏緩解壓力的其他策略。

bpd患者缺乏一貫的認同感,主要表現在對自我形象、性別取向、職業選擇、價值偏好等的不確定。

不愉快的生活經驗告訴bpd患者,按照自己意願嘗試的事情都可能是錯誤的、被責備的、被處罰的,這使他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而同時他們絕大多數又是“完美主義者”,諸如電腦出現病毒這樣與自身毫無關係的事情,也會讓他們被焦慮、恐慌和自責吞沒。

與“完美”相匹配的是,bpd患者不會“寬恕”自己。一位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漂亮女子,無論她在怎樣的讚美聲中生長,當面對一個她認為更美的女子時,從前的讚美灰飛煙滅,她會覺得自己非常醜陋。

童年陰影是主因

“無論是我考試得第一名,還是跟同學打架頭破血流,都不能讓她抬一下眼皮。”在與治療師的對話中,王婷回憶了童年生活。父母早年離異,在她印象中,母親是個極度冷漠的人。小的時候無論怎樣與母親溝通,都不能贏得母親超過一週的陪伴。王婷自出生起就帶着奶粉寄宿在不同的親戚家,入學後便遊走於各個學校。

這種童年時期母親撫慰能力的缺損,是造成bpd的主要原因之一。母親無法提供足夠的認可、陪伴等基本的撫慰,而兒童的心理沒有適應外界的能力,所以bpd患者不知道如何對自我進行認同、撫慰和調節情緒,他們必須在外界環境中不斷尋找可以依賴的客體。

因此,大部分bpd的成年患者通過一紙法律將配偶綁在身邊,他(她)之前未滿足的依賴需求終於找到了釋放的客體。一旦配偶暫時離開自己,像母親一樣拋棄自己的假象和恐懼就會投射出更多敵意,婚外情、酗酒、自虐等過激行為就成了他們測試依賴對象忠誠度的工具。為了證明“我真的存在”,感受不到疼痛的自虐所產生的平靜而愉悦的快感,經常成為這類病患擺脱焦慮的特殊藥物。bpd患者的童年創傷除了情感虐待,還有軀體虐待。這些負面經歷使患者脆弱,頻繁地將周圍的人和事分離開來,面對矛盾難以調節情緒,“完美無缺”與“糟糕透頂”的兩極世界由此形成。

bpd的主要治療方法

辯證行為療法

技能訓練是幫助患者抑制不適宜的邊緣行為或思維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訓練包括單個技能訓練和團體技能訓練,有4個部分:正念訓練(形成正確的觀念)、情緒調控訓練、有效人際關係訓練和忍受痛苦訓練。

圖式療法

通過關注患者對概念、事物和事件的認知結構(即圖式)和對外界信息的加工過程,幫助患者改變封閉、自我挫敗的生活模式或心理圖式。治療的重點是處理與治療醫生的關係、日常生活及童年心理受創的經歷。

家庭療法

以家庭為對象施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通過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聯盟,達到認同;運用家庭成員的個性、行為模式相互影響的效應,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療(也叫婚姻治療)是家庭治療的一種特殊模式。

移情焦點療法(tfp)

通過移情情景讓患者形成正常的身份認同。典型的患者-治療師移情配對如下:破壞性的小孩-懲罰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沒人要的小孩-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失控、憤怒的小孩-無能的父母;依賴、滿足的小孩-溺愛、讚賞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