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親子 > 孕期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

孕期3.12W

家長溺愛、不會換位思考、小氣的家庭。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1

1、家長溺愛

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説從來沒有拒絕。無底線的滿足孩子,最後造就了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的心理。在家長看來,不管自己有多麼艱難,也不能苦了孩子,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家長的無私奉獻,並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2、不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大人有的時候做起來都難,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還沒有形成這種思維形式,他們不會考慮到別人是怎麼想的,只知道這個是我想得到的我就一定要得到。

3、小氣的家庭

有些家長在小的時候受過窮,對於現在的生活很是節儉,不捨得扔掉一粒米,只要關乎到自己的利益就會斤斤計較,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自然會變得自私不懂分享。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
  

4、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孩子,在家裏你拿一樣東西讓她分享時,小孩子會很自然地直接説:“他們不願意吃。”這就是因為現在家裏都是一個寶貝,當孩子第一次拿東西給你分享的時候,你説:“不用給我,你自己,我不願意吃,”類似的話,慢慢的就會讓孩子形成“我不用考慮別人”這樣的.想法,潛移默化的養成了孩子自私的行為。

5、家長總是搞特殊化

有些小孩子是從小被父母搞特殊化養大的,譬如像是家裏來了其他小朋友時,家長總是給自家孩子單獨準備一些零食,家長的這種行為讓孩子認為沒有必要去分享,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變得自私,不願意和周圍的小朋友去分享,這個時候家長即便是要求孩子去分享,孩子也會去拒絕。

6、家長過分滿足孩子

現在我們的生活質量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同時也代表着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嬌生慣養的。也正是因為家長過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甚至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

即便自己在生活中多麼艱難,也要將孩子寵得像是一個公主王子一般。認為自己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讓孩子變得孝順自己,但實際上只能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性格也正是因此養成的。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2

自私的小孩子都有什麼表現?

1.不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自私,寶媽一定會發現孩子是不願意跟別人分享的。如果平時買回一些孩子比較喜歡吃的東西,自私的孩子會不捨得讓寶媽吃,甚至是自己直接全部霸佔下來。有時候家裏去了客人,如果有小朋友,那孩子肯定是不願意讓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的。

2.不懂得為別人考慮

自私的孩子是不懂得為別人考慮的,任何事情都是隻要自己舒服就好。比如下雨的天氣,孩子只顧着自己有雨傘不被濕了就好,是不會考慮寶媽會不會被雨淋的。當寶媽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小事情,那孩子肯定是懶得動的,這種孩子就是比較自私的。

3.總覺得自己沒錯

我們在日常人際交往時,最不喜歡打交道的就是自私的人,當然在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樣。孩子自私並不是先天就存在,而是後期家長教育不到位,或是過度溺愛孩子導致;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如果沒有及時正確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或是覺得孩子只是年齡小不懂事,然後就這樣任其發展下去,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即便犯錯也不願意承認和改正,緊接着就會形成自私的性格。

4.唯我獨尊不尊重任何人

一個性格正常的孩子是會懂得去尊重別人的,這是人的.天性。但是有的孩子特別的唯我獨尊,不管做什麼都要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給身邊的人,更加不會尊重別人,而且性格特別的暴躁,輕則罵人重則動手,這樣的娃父母就要特別注意他們的成長曆程了。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 第2張
  

5.喜歡吃“獨食”

喜歡吃“獨食”的孩子,一般都會很自私,他們只是想讓自己得到更好的體驗,而不會顧及到他人的感受,也不會想到這麼做妥當與否,所以這第一種行為就非常受人不待見,因為這也能證明孩子沒有那種替他人着想的心理,自己舒服就可以了。

小孩自私家長怎麼教育?

1.提早預防

父母應該給孩子積極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樹立孩子正確的物質觀念,讓孩子學會與朋友分享,感受給予和付出的快樂。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吃東西時,父母需要告訴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幾份,一份給自己,其餘的分給家裏的其它人,不要獨自享用。吃飯時,不要只吃自己愛吃的,並將自己喜歡的食物放到面前挑來挑去,要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愛的玩具和食物。

2.多讓孩子經歷挫折

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採取極端行為。比如有因為論文答辯不通過就跳樓的,有因為戀愛失敗就自殺的,行事作為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到身後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訓練,不要事事都依從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經受打擊。

3.言傳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樣。父母在平時的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及對社會的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就會影響孩子,使他們也關心別人。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會替別人着想。

4.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

在孩子做對事情時的鼓勵要比做錯時的教訓有效得多。無論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表揚時一定要具體:“你為哥哥騰出地方來坐,肯為他着想,真是個好孩子,媽媽真為你高興。”

5.讓孩子學會共贏

共贏,能讓合作者一起體會到創造財富的樂趣。例如,一個人有一片土地,可是沒有好種子,一個人有好種子,卻沒有地,那麼他們合作的結果必然是收穫金燦燦的作物。人們通過互相信任和共同努力,收穫的將是更大的財富。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3

孩子不懂得分享該怎麼教育

面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 面對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很多家長往往沒有太多的耐心,有些人會粗暴地從孩子手中奪走他想保護的東西,對孩子進行説教或懲罰。父母首先要明白,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分享,而不是批評和懲罰。

當一個孩子還沒學會如何與別人協商問題時,父母一定要有足夠多的耐心,幫助他們學習“分享”這項很重要的人生技能。

分享可以讓孩子獲得的快樂變成雙份,這當然需要父母的引導,孩子具備一定的同理心,可以從他人的歡樂中找到令自己歡樂的感覺,這是需要父母的教育技巧的。如果分享意味着失去,那麼孩子肯定是不願意配合的。

孩子不懂得分享,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分享,但父母沒有任何的干涉孩子的權利,孩子不懂得分享,家長也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需要孩子心甘情願,分享需要家長積極正面引導,前提是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分享的.目的與意義才能達成,並非強迫實現。

日常生活中,家庭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是,家裏買了各種吃的東西都先緊着孩子,讓他們先吃夠了,甚至可以都吃光,大人們不吃也沒關係。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習慣了,無論吃什麼都不會問別人要不要吃,甚至會演變成拿爸爸媽媽的東西也不打招呼。正是因為大人總是這樣“包容”孩子,孩子忘記了“分享”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

小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是什麼引起的 第3張
  

孩子會“見風使舵”,會“察言觀色”,他們的敏感度要高於爸爸媽媽,如果家中或者在外,他們不分享得到了好處,他們會繼續這種可以嚐到甜頭的方式。

同理,孩子分享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擁護,得到了父母的稱讚,得到了周圍人的支持,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分享意識,孩子會將分享進行到底。

孩子不懂得分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説有着非常大的示範性,當家長們做好孩子的榜樣後,孩子的行為更加有參照性,更加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父母的榜樣的力量會讓孩子更清楚的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

將東西分類,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 告訴孩子,不必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每一樣東西。

平時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分類,將他願意分享的物品放在一個專屬盒子裏,將不願意分享的物品收起來。如果家裏有其他小朋友來訪,提前與孩子討論他可以分享哪些玩具,避免在玩耍的過程中發生爭奪同一玩具的情況。

標籤:自私 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