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閲讀1.44W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來自《晏子春秋》,意思是用計謀殺人。以下詳細介紹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1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展現了晏子的智慧和智慧。你想知道晏子是怎麼殺三士的嗎?來看看這個故事吧!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梗概春秋時期,齊景公賬下有三位將軍自豪。嚴子建議齊景公儘快消除災難。嚴子設立了一個局,邀請了三名勇士,説他們應該獎勵他們三兩顆珍貴的桃子,這樣三位勇士就可以拿一顆桃子而不是功勞。

結果,三位勇士互相競爭。最後,他們的醜陋被揭露,他們感到羞愧和憤怒。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春秋時期,齊景公賬下有三位將軍: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他們有着輝煌的成就,但他們也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為了避免將來可能造成的災難,燕子建議齊景公儘快消除災難。燕子設立了一個局:讓齊景公邀請三名勇士獎勵他們三兩顆珍貴的桃子;三個人不能平分兩顆桃子,燕子提出了協調措施——三個人比信用更多,信用可以拿一顆桃子。

公孫和田開疆都先報了自己的功績,分別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做出了更大的'貢獻,憤怒地拔劍指責前兩個;公孫接和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告自己的功勞後,自覺不如,羞愧地讓桃子自殺。儘管如此,古冶子還是為之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於是拔劍自殺——就這樣,三個威脅只靠兩顆桃子去掉。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2

春秋時,晏子對齊景公説:“那三位得儘早除掉,不然以後會危害到國家啊!”齊景公點頭又搖頭説:“有道理,但是……”

但是什麼?齊景公忌憚什麼呢?

這三個人,可不簡單,這是齊景公手下的三個勇士。

公孫接:空手抓野豬,跟猛虎搏鬥,夠不夠勇?

田開疆:戰場屢次退敵,戰功赫赫,夠不夠勇?

古冶子:一人一劍,入黃河,逆流百步,順流九里,殺巨黿,夠不夠勇?

如此勇士,自然是國家之福啊!但是,這三個勇士卻也有問題,問題是他們雖然功勞很大,但是,卻不把晏子放在眼裏,這引來了晏子的忌恨,所以,晏子在齊景公跟前説他們的壞話:“這三位有勇而無禮,等國家需要他們上戰場殺敵的時候,能指望嗎?還不如趁早除掉,省得以後給國家帶來危害。”

説實話,年輕時讀這段故事,覺得晏子是對的,現在讀,感覺這真是對勇士的揣測和侮辱啊!包括齊景公的反應,一樣的問題。

齊景公怎麼説的?齊景公説:“他們三人勇猛無比,殺死他們三個中的任何一個都很難,更別説一起殺死三個了。”

齊景公的擔心是什麼?殺一個不易,就算殺掉了,另外兩個就會提高警惕,甚至會搞事,這就是引火燒身了,如果沒有萬全之策,堅決是不能動這三個人的。

晏子的主意馬上就來了,他既然給領導提出來這個問題,恐怕是心裏早就琢磨着搞掉這三個人了。

不得不説,晏子這小心思,能在齊國曆經三位君主,50多年官場不倒翁,受到三任君主的重用,陽謀陰謀絕對是一把好手。

這天,齊景公召見三個勇士,齊景公讓人端出來兩個桃子給三位勇士,對他們説:這是外國使者進貢來的'桃子,可惜就兩個。你們按照自己的功勞和本領,覺得自己夠格,就拿一個桃子。

人多桃少,咋辦?那隻能説出來理由,讓別人服氣了。

第一個勇士公孫接説:“我是一個勇武的人,空手捉野豬,跟猛虎搏鬥,這個水平應該可以吃一個桃子了吧。”

説完,就伸手拿來一個桃子。

田開疆一看,只剩一下桃子了,馬上説:“我衝鋒陷陣,多次打退敵人,立功無數,難道還不配吃一個桃子嗎?”見無人説話,他也拿了一個桃子在手上。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2張
  

古冶子一看,一個桃子也沒有了,非常生氣,振振有詞地説:“我隨主公在渡河的時候,遇到一隻巨黿把主公的馬銜住拖入滔滔河水中,我跳到河中,水底潛行殺死了巨黿,左手拖住馬尾,右手抓住黿頭,從水裏跳出來,河邊看到的人,都把我當成河神了。我有如此功勞,今天居然連一個桃子都不配吃。你們還不把桃子放回來?”説着竟拔劍而起。

公孫接和田開疆聽了之後,感到非常慚愧:“你説得對,我們二人的勇武和功勞都沒法跟你比,卻還舔着臉跟你爭桃子吃,真是太丟人了,以後沒臉見人了!只能用死來洗刷自己的羞愧了。”説完兩個人把桃子放回去,齊刷刷地拔劍自殺。

公冶子一看:“因為我一番話,死了兩個勇士,我一個人還活着,這是不仁;我為了區區桃子,吹捧自己又踩低他人,這是不義;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還不敢死,這是無勇。”一番話説完,他羞憤地自殺了。

【子霄讀史感悟】

二桃殺三士,晏子可以説有大功!只用兩個桃子,輕鬆地殺死了三個有功的勇士。有人説“二桃殺三士”是千古陽謀,其實,咱們再想想,這裏面又何嘗沒有陰謀呢。

咱們先説説,這個陽謀能破嗎?自然可以破,有人謙讓一下不就破了嘛,或者大家分一分,也就破了。

之所以不能破,説明晏子對這三個勇士是仔細分析過的。至少有這麼幾個特點:一、爭強好勝,好大喜功;二、勇而無謀,心眼比較實在;三、有自知之明,有羞恥心。

正是因為有這些特點,這個陽謀才實在無法破,換三個人,這陽謀根本就隨手可破了,比如説,你上前把桃子砸爛了:咱們哥三個沒必要為了兩個爛桃子傷了和氣……;比如説,碰上心眼多的,就知道國君這是沒好心,還能上當嗎?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3張
  

再想一想,晏子這個陽謀靠得住腳嗎?

一、這三個勇士除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犯過錯嗎?沒有,一個殺野獸,造福百姓,一個戰功赫赫,有功國家,一個救過國君,他們三個該死嗎?

二、三個勇士對國君是忠心的,至少沒有晏子説得那麼囂張跋扈,不然為了兩個桃子就可以讓他們如此對待?放在一般人身上,你給我倆破桃子想讓我們當猴耍,你看不起誰呢?所以説,三個勇士是有榮譽感的,對國君至少不是敵對的態度。

三、晏子為什麼要請國君誅殺三個勇士?根由是三個勇士見了晏子沒有打招呼,沒有禮貌,讓晏子覺得他們三個目中無人。説白了,晏子看不起這三個沒腦子的武夫,偏偏這三個勇士還不愛搭理晏子。所以説,晏子這個陽謀背後也充滿了個人私怨。至於説三個人對國家有危害,那是有罪推斷,這就是舌頭的力量啊,又何嘗沒有排除異己的心思呢!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3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到齊景公時已經是三朝元老,在齊國地位極高,他眼見這三員大將日漸驕橫,擔心如果他們勢力越來越大,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於是,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裏想法説出來,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只得應允。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

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下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事情變成這樣,古冶子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着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二桃殺三士”這個故事雖有一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讓人感覺有些不合理之處,但,從“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中,還是至少可以悟出三個道理: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4張
  

第一個道理:作為一把手,一定不要幹“自毀長城”的.蠢事。

故事中的齊景公身為一把手,卻放縱晏子這個心腹之臣用計策殺死三員大將,這三員大將既然戰功彪炳,應是一代名將,屬於國家棟梁之才。這三員大將或許的確有恃功而驕的行為,但從他們的死來看,他們頗有古君子之風,並不是那種真正狼子野心、可能會弒君竊國的奸邪之人,相反,他們識大體、明大義之人。

倘若真的有弒君竊國的野心,他們必然不會落入晏子的計謀,更不會如此輕易自殺。由此來看,這三員大將實為棟樑之才,之前之所以會恃功而驕,估計還是齊景公這個國君的問題,如果齊景公對這三員大將及時加強監管、警示,或許他們會及時糾正驕橫的毛病,但遺憾的是,齊景公聽任晏子使計殺了他們,這實在就是幹了件“自毀長城”的蠢事啊!

第二個道理:做人要低調,驕橫生禍端。

故事中這三員大將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呢?禍端的根源還是由於他們自認為戰功彪炳,因此恃功而驕,在常人面前驕橫倒也還罷了,偏偏對晏子這樣的三朝元老也不是很尊敬,估計對齊景公這位國君也有驕橫之舉。由此,讓晏子對他們產生聯想和猜忌,認為再發展下去,他們必會倚仗權勢生出事端,乃至於極有可能弒君竊國。

晏子以此為由遊説齊景公,一國之君最忌諱的就是叛逆、謀反之臣,所以,齊景公即便是認為這三員大將還沒有謀反篡逆之心,罪不至死,內心有不捨,但還是聽從了晏子的建議。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三員大將落得自殺的下場,實在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這個道理對大多數人來説都挺有警示意義,做事宜高調,做人宜低調,倘若做人高調、驕橫跋扈,自然容易樹敵,以致生出禍端。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5張
  

第三個道理:要看淡浮名,不可為浮名所累。

故事中這三員大將為何會掉入晏子設計的陷阱之中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自己的身外浮名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要,三人都認為自己居功至偉,應是排名第一,有權利享用代表權威、地位和名望的君王賞賜之物。為了這些虛幻的浮名,三人爭相拼搶,瞬間矛盾爆發,以致最終紛紛羞愧自殺身死。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也是不能看淡浮名,以致為浮名所累,做出一些得不償失的事情。就像《飛狐外傳》中的湯沛,苦心經營多年,才為他在江湖上贏得了“甘霖惠七省”的俠名,這是他畢生追求的理想。為了這“甘霖惠七省”的俠名,他廣交朋友、仗義疏財,讓他經濟陷入困頓;他以人前道德楷模自居。

不做嫖妓納妾之事,慾望長期得不到宣泄,終於憋到失控,藉機逼奸袁紫衣的母親銀姑,被鳳天南以此為把柄進行要挾,終於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深淵。最終以“假君子、真小人”的形象成為典型的反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