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

閲讀1.02W

李世民傳位給李治。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1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以長安為京師。

此後,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了長安。

李淵深知形勢,於是,禪讓帝位,成為了太上皇,之後,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

然而,大唐到了第三代,皇位便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手中。都説虎父無犬子,可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真不能與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日而語。

甚至,連自己的皇后武則天都不及。歷史評價其承貞觀遺風,行事頗為穩重,但是,後世卻對其“弱夫”的形象印象深刻。

李治尚為晉王之時,曾有人於太原一處發現奇石,石頭表面紋理天成,最為奇特的是上面還呈現着“治萬吉”三個字,這被時人認為是瑞兆,一時傳為佳話。

不過,此時的唐太宗,尚未有立李治為太子的考慮,所以,就不曾過多關注。

後來,隨着朝中局勢的變化,加之,瑞石之兆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導致影響範圍不斷擴大,使得唐太宗不得不重新考慮此事背後所藴含的神祕意義。

當然,此事只是李治引起唐太宗注意的一個引子,他能順利登上皇位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點,在李治粉墨登場前,朝堂上有權參與皇位爭奪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二人已經鬥得是兩敗俱傷。

嫡長子李承乾被廢黜,政治生涯已然走到了盡頭,再無力迴天。而嫡次子李泰在爭鬥中,雖佔有優勢,卻也因鋒芒過露而成為了眾矢之的。

第二點,在兩位兄長的爭儲之戰中,李治一度置身事外,也不展露才能,一切低調行事。在別人鬥得不可開交,甚至落馬時,他卻是“歲月靜好”,這一番做派無疑讓世人高看了他。

加之,李治一貫保持“寬仁孝友”的形象,這對親身經歷了玄武門之變和二嫡爭儲的滿朝文武來説,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畢竟,誰也不想有一個殘忍暴戾,喜怒無常的頂頭上司。

第三點,對於手握大權,如長孫無忌這樣的重臣而言,君主仁孝,這不僅是守成之主該有的德行,還意味着自己能否掌控君王,以確保自己的權勢、地位不被剝奪。

太子人選關乎朝廷社稷,唐太宗一時之間也是猶豫再三,拿不定主意。

而李泰的才能唐太宗是瞭解的.,但是,卻擔心他容不了人,上位後做出迫害手足之事。唐太宗欣賞李治忠厚良善,卻也知道他優柔寡斷的性情,恐難成大器。

然而,在唐太宗舉棋不定時,李泰卻犯下一個致命錯誤。當時,漢王李元昌剛因反叛而被賜死,正巧李元昌與李治頗有交情,正是這一點讓李泰覺得自己抓住了李治的把柄。

於是,就以此為要挾,恐嚇李治主動退出儲位之爭。經此一遭,李治如驚弓之鳥,整日憂心忡忡,魂不守舍。

李治的異常被唐太宗看在眼裏,再三詢之下,李治向太宗稟明瞭實情。如今,唐太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兒子手足相殘,本就因李泰性格而在定儲一事上猶豫不決,此事一出,唐太宗對其更是不滿。

在《舊唐書·濮王李泰傳》中,記載了李承乾最後的關鍵一擊,徹底打碎了李泰的太子夢。

一日,李承乾覲見,經過謀反案後,唐太宗對他是恨鐵不成鋼。

當時,李承乾這樣對太宗説道:“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是,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

此話説的合情合理,同時,再次提醒了唐太宗,李泰一旦為帝,大權在握,因爭儲結下了怨恨,李承乾怕是性命難保。

為避免玄武門事件再次重演,唐太宗最終決定放棄李泰,改立李治為皇太子。為了能讓李治名正言順地成為太子,唐太宗很是動了一番心思。

在太極殿中,唐太宗召見文武百官再提立誰為太子一事,此時有了前面的鋪墊,滿朝文武都認為李治仁孝當立為嗣。

最終,在百官的擁護之下,李治順理成章成為了一國太子。但是,此時的李泰,卻對宮中形勢毫不知情,親自帶領百餘名侍衞去往了太極宮。

誰知,剛走到位於太極宮西面的永安門,侍衞就被全數撤去,隨後,自己也被強行帶至肅章門,囚禁於北苑。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
  

待到一切塵埃落地,李泰被免去官職,降為東萊郡王,遣至均州。

李治於貞觀十七年被立為太子,看似這條路走的格外順利,但是,這不僅是因為李承乾與李泰兩位“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經歷過因權勢兄弟相殘的慘狀,所以,他寧願將兒子“貶”至遠方,也不願後人再步自己的前塵。

六年後,唐太宗去世,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在朝中眾大臣的扶持下,他開啟了“永徽之治”。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

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説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與此同時,他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

顯慶五年後,他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2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是怎樣一個人?為何能使兩兒子結死仇?

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也是千古名君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那麼李淵是怎樣一個人呢,為何他的兩兒子之間會產生死仇?

下面,筆者就從李淵本人、李建成、李世民、皇室文化這四方面來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解讀。

李淵本人

李淵,生於公元566年,去世於公元635年,享年69歲。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因此他的身世也是非常顯赫的,可以説世代都是王公貴族,是統治階級。

他的祖父李虎在北周時期被封為唐國公,因而唐朝的“唐”之名就源於此。到了隋朝,李淵的姨母又是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因此李淵也是深受隋文帝器重,擔任的都是對隋朝非常重要的官職。

李淵對自己看法的改變其實源於一次相面。有一位相面先生説李淵面相奇特,有帝王之相,因此要他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出意外或者名聲上受傷害。而李淵聽到相面先生説的話後,自然是非常高興,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更加看好。只是,他性格卻因此自負起來。

後來,隨着隋朝越加沒落,隋煬帝引發的民憤也使隋王朝逐漸陷入一種泥潭。但是,儘管如此,卻依然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忽視的。

李淵因為受命經過隋煬帝巡行的地方,但卻沒有去拜見隋煬帝,畢竟他們之間還有外戚的關係,這是非常無禮的。正好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李淵也就得知了隋煬帝的生氣。

於是,他非常害怕,就只能靠沉迷酒肉、貪污受賄的污名來保全自己。雖然説他的做法有點怯懦,但卻也真的保全了自己。

後來,隋朝的沒落已經指日可待,很多地方門閥組織都在鬧起義獨立,李淵也藉此機會起兵太原。然後又在自己兩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和眾部將的輔佐下吞滅和招降其他起義組織,從而建立了唐朝。不得不説李淵的氣運真的挺旺的。

李淵長子李建成

李建成擁有豪放通達的個人氣度和習性,作為將軍,他平常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就連百姓種在路邊地裏的瓜果蔬菜,也要一定付了錢才能吃。他得來的食物和酒水,也都與將士們一同分享。這樣,李建成很快就與自己的將士打成了一片,並在軍隊中建立起了很好的聲望。

作為官員,他能夠温和地處理投降的官員和百姓,就能保證他所治理的地方定法度嚴明,而不會有濫殺枉法一説。因此,在軍政上,李建成都有極高的才能和手段。

但是,在與自己身邊的謀者交流上,他就顯得有點不太重視,也因此沒有很好的把握唐朝開國時作為太子的機會,打壓和排斥李世民,這才被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一箭射殺。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 第2張
  

李淵次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嫡次子,助力父親完成開國大業,並因為戰功卓越,而被唐高祖封為秦王。但是由於自身的才幹突出,深受很多大臣、大將的信任,因此成為太子李建成繼承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後來由於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最終引發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射殺了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為唐高祖李淵剩下的唯一嫡子。最後,又促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稱唐太宗。

從這也可以看出,李世民骨子裏就是一個不甘於人下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兄長和父親。在繼承皇位面前,他覺得自己並不差,可為什麼要立兄長李建成為太子,而不是他?因而從唐朝開國開始,李世民的心裏就深深地埋下了要取代李建成成為太子,繼承皇位的種子。

皇室文化

其實縱覽古代的歷史,皇室中皇子之間對皇位的競爭的確是很激烈的,因此在唐朝也不例外。

每一個有雄心的皇子,其實都想着做皇帝,因為他有皇室的血脈。而這引發的就是,其他皇子會與太子進行競爭,這種競爭一旦發生,那就是儘可能的取得勝利,因為一旦失敗,除了死就是被流放做個空頭王爺。

結語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君主,雖説有氣運原因,但也有自身優秀才能的原因,比如很有心計。這裏的“心機”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因為沒有心機的話,李淵可能就做不成皇帝。至於兩個兒子之間結死仇,則是兩兒子之間爭奪皇位而起,是皇室的正常優勝劣汰,雖説有點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3

問題

1、李世民兒子李牧簡介。

2、李世民傳位於哪位皇子是誰所生。

3、李世民傳位於誰。

4、李世民傳位。

以下內容關於《李世民傳位於哪位皇子李牧》的解答。

李世民的皇位傳給誰 第3張

1、李世民傳位給李治。

2、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將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

3、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4、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