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

學習9.49K

吳國章、蔡正國、饒惠譚、薛劍強、羅春生等。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1

第一個:吳國章

曾是中國志願軍39軍的副師長。他很小的時候在為革命事業奮鬥,犧牲時也只有32歲。

第二個:蔡正國

當時是志願軍50軍的代理軍長,20歲就參加革命,犧牲時僅44歲。

第三位:饒惠譚

當時是志願軍23軍副師長,13歲就參加革命,1953年2月犧牲在戰場,年僅38歲。

第四個:薛劍強

曾經是志願軍39軍116師的'參謀長,於1951年1月犧牲,犧牲時只有30歲。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
  

第五個:羅春生

當時是志願軍40軍118師長,於1952年5月犧牲,享年36歲。

第六個:胡乾秀

曾經是志願軍20軍58師參謀長,13歲參加革命,犧牲於1952年12月,享年34歲。

第七個:蔡啟榮

蔡啟榮是志願軍12軍35師副師長,犧牲於1951年5月,犧牲時年僅32歲。

第八個:王珩

當時是志願軍炮兵8師師長,26歲參加革命,1951年夏天犧牲,犧牲時年僅39歲。

第九個:湯景仲

山東壽光人,曾是志願軍一名參謀長,犧牲時年僅35歲。

第十位:張慶和

曾是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助理,於1953年10月犧牲,年僅32歲。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2

一、抗美援朝精神的內涵

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性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這賦予了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以崇高的歷史意義與豐富的當代價值,其中提到的抗美援朝精神更是值得我們代代傳承的寶貴財富。我們對抗美援朝精神的紀念,就是要審視歷史、觀察現實、思考未來,突出其中所藴含的情懷擔當。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種捨己為國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 第2張
  

愛國,既是對我們的國家深沉熱愛,也應當是對身邊每一個具體人的關愛。我們應該學習當年志願軍的精神,將愛國、愛家、愛民融為一體,以濃厚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在自己的崗位上攻堅克難、勤勉苦幹,同時也像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時的“最美逆行者”們一樣,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種敢於“亮劍”的偉大斗爭精神。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告訴我們,面對險惡的環境與外部挑戰時,只有敢於“亮劍”,才能永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不能在強敵面前投降,不能在困難面前放棄,不能在艱險面前氣餒。抗美援朝精神中藴含着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正是中華民族面對困厄險阻永不言敗、鬥爭到底的光輝精神。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3

抗美援朝總共犧牲了多少人?

在抗美援朝中根據志願軍作戰處從1951年8月15日到1958年9月20日統計,我國在朝作戰犧牲的人數約為18萬左右,其中包括病亡,事故,失蹤及被俘人數,在2015年,我國軍方將在戰場上的戰鬥中喪生的人數更新為198,000人。其中包括4位高級將領,這場最終以我方全面勝利的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建國之後,遭遇的最大規模的戰爭,是中國保家衞國,反對外來侵略一場正義之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用生命和鮮血支援了朝鮮,當時的部隊剛剛從抗戰和解放戰爭裏走出來,再次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戰爭可以説是非常疲憊了,但是我軍發揚了艱苦奮戰的傳統,再次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去。

在抗美援朝的這三年裏,中國人民志願軍為這場戰爭勝利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時的聯合國軍侵犯朝鮮,把手伸到了中國的邊界線上,已經侵害了中國的國家領土主權。朝鮮也向中國伸出了求助之手,而且朝鮮半島是我國的戰略緩衝區,為了保護我國的領土安全,我們接受了朝鮮的請求,出兵朝鮮,對抗美軍。

這些整個朝鮮戰爭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我軍與敵軍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我們是邊打邊談,這三年裏我軍深入腹地,冬季立案後勤都無法保障,中朝兩國的軍隊面對得是17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傷亡人數是相當大的。據中國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的`統計,志願軍參戰人數為290萬,犧牲人數為183108名烈士,還有作為後勤補給,沒有部隊編號,沒有名冊的參戰人員,他們大多都沒有生還,但是已經無法統計了。惟願中國烈士英靈長存!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大英雄 第3張
  

志願軍總共犧牲了多少人

抗美援朝期間,共有240萬人先後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中190萬人依次入朝,補充部隊近50萬人,共計240萬人。以及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宣佈,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消滅敵人109.3萬餘人(包括傷亡和俘虜)。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佈“聯合國軍”總傷亡人數為147萬餘人。

美國和南朝鮮官方公佈的各自戰鬥減員總數超過113萬人(不包括其他“聯合國軍”戰鬥減員)。數據朝鮮戰爭開始前,中國計劃在三到五年內恢復生產。軍費從1950年佔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佔預算支出的30%,總預算的70%投入到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衞生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1950年11月15日,中國財政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

經中央政府批准,確定戰時財政經濟政策為國防第一,市場穩定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的準備工作進一步突出和加強。1952年確定了“抗邊、穩邊、建邊”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