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伯邑考封了什麼神

閲讀2.18W

紫微大帝。

伯邑考封了什麼神1

封神之戰後,姜子牙主持封神,分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其中文王長子伯邑考被封為中天北極紫薇大帝,成為諸神中僅有的六位大帝之一。

但也正因如此,伯邑考的神職頗受爭議,因為無論從背景還是戰功上評判,他都沒有資格被封紫薇大帝。

先説背景。伯邑考的背景乍一看很大,畢竟他是文王的長子。然而,伯邑考生前,文王不過是殷商西伯侯,所以,實際上他只做過諸侯之子。

退一步説,即使以帝王長子的身份給伯邑考封神,他也夠不上紫薇大帝的標準。因為他的背景再大,還能超過紂王?紂王不僅是一代帝王,更被譽為人王——人間的統治者,人間一切都在他的統治之下,連聞仲和孔宣等大羅金仙也要向他俯首稱臣,可他的神職多高?不過被姜子牙封為天喜星。

再説戰功。封神榜上的.另外五位大帝,無不戰功赫赫,尤其是東嶽大帝黃飛虎,斬殺敵軍無數,連殷商名將高繼能也被他一槍刺死。

反觀伯邑考,他可以説寸功未立。這倒不是他能力平庸,而是他並沒有參加武王伐紂之戰,因為他早在武王伐紂前,便被紂王殺害。

伯邑考封了什麼神
  

伯邑考寸功未立,為何還能被封紫薇大帝?

有人認為,伯邑考的神職是文王所讓。

文王是西岐集團奠基之主,被譽為凡間聖人,而紫薇星又是帝王之星,所以,紫薇大帝的神職很可能是為文王準備。但如你所知,文王並沒有被封神,而紫薇大帝又偏偏被封給他的兒子伯邑考,確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然而,即使伯邑考的神職是文王所讓,但元始天尊為何同意文王的推讓?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伯邑考能被封為紫薇大帝的根本原因,我們只需弄清封神的第一大要求,便一目瞭然。

萬仙陣之戰後,鴻鈞老祖痛心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大弟子同室操戈,親自下界勸和,並批評通天教主招惹事端,説道:

“當時只因周家國運將興,湯數當盡,神仙逢此殺運,故命你三個共立封神榜,以觀眾仙根行淺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不意通天弟子輕信門徒,致生事端,雖是劫數難逃,終是你不守清淨,自背盟言,不能善為眾仙解脱。”

原來,封神第一大要求是根行,所以設立封神榜後,還要通過觀察眾仙根行深淺,才能確定神職的高低。

何謂根行?通俗地説就是德行。鴻鈞老祖為何要將德行視為封神第一大要求,而不是背景或戰功?因為姜子牙所封之神,都將進入天庭集團輔佐昊天上帝,庇佑三界神靈,如此神聖使命的承擔者,德行當然是至關重要的。

伯邑考的德行如何?文王被紂王囚禁,作為長子的伯邑考明知自己是西岐的儲君(如果文王遇害,他可以馬上即位),也明知入朝救父是九死一生,但還是義無反顧前往,實乃至孝至仁大勇之人。

既然德行才是封神第一大要求,而伯邑考德行如此之高,加上他又是文王長子,被封為紫薇大帝,也就不足為奇。

伯邑考封了什麼神2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在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許多朝代的興建與滅亡讓中華民族在失敗中成長,在挫折中歷練。

對於這些朝代和興建者,我們更耳熟能詳的知道唐宋元明清和諸如趙匡胤、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還有李世民、忽必烈、乾隆這樣的千古一帝。

不過老話説得好,吃井不忘挖水人,他們的成功還得感謝先輩打下的江山,正是從商周時期開始逐步形成的封建帝制,也才讓帝王統治在中國大地上持續統治了幾千年,而作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周。

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改革發展,有些仍沿用至今。

小時候電視上經常循環播放的封神演義和哪吒傳奇更是以此為腳本進行拍攝,從這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瞭解到文王姬昌武王姬發伐紂的經典故事。

不過相比於被人熟知的姬昌姬發父子,姬昌還有一個大兒子叫伯邑考,聽到這個名字或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同樣的父親,孩子的姓氏卻不一樣呢?

伯邑考封了什麼神 第2張
  

文王滅商建周

在文章的開篇我們必須要做先前解釋的是,紂王的商朝在實際歷史上並不像《封神演義》中表述的那般昏庸無道。

《封神演義》只是基於當時的歷史朝代,以朝代為背景刻畫了一出神仙鬥法和商周朝代更替的故事,只不過在演義中必須要塑造一個大反派才能讓起義造反之事顯露的理所應當罷了。

以當時的真實環境來講,紂王雖然算不上什麼千古明君,不過在治理國家和統率百官方面還是有為人稱道之處的。

至於當時的姬昌是反對紂王統治的第一大勢力,不論是哪位君主,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在當時都是無可厚非的,所以紂王軟禁了姬昌這一做法倒也理所當然。

只不過紂王后面的做法多多少少有些不講人性,要不然就給姬昌一個痛快,乾乾淨淨殺了他,要不然就放了姬昌,雙方來一場公平的爭奪。

可紂王想殺姬昌是真的,但又希望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讓天下人覺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就這樣越想越偏的紂王陷入了自己的怪圈之中,把前來營救姬昌的伯邑考活剮後做成肉讓姬昌吃,一旦姬昌知道自己的長子被害肯定要大發雷霆,到時自己就有足夠的理由殺人滅口。

不過沉着冷靜的姬昌知道此時就是發作一番也於事無補,懷着滿腔恨意的姬昌把一碗有着自己大兒子伯邑考的肉湯喝得乾乾淨淨。

看見此幕的紂王也是啞口無言,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中,倫理道義是被世人極其看重的。

無可奈何的紂王將姬昌送回了西岐,這也直接導致了文王姬昌和武王姬發父子攜手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只不過人們當時都在想,如果伯邑考還活着,那麼繼承王位的是不是就不會是姬發了。

伯邑考和姬昌的關係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同樣是姬昌的兒子,那麼為什麼兩個兒子的姓氏卻完全不一樣呢。會不會姬發是親生的兒子,而伯邑考是姬昌的義子呢。

可以肯定地説,雖然姬昌在外收養了許多幹兒子,教他們讀書打仗,為自己攻殺戰守,但伯邑考和姬發確確實實是他的親生骨肉,這點毋庸置疑。那麼同樣的後代為什麼姓氏卻不一樣呢?

姬發與姬昌在姓氏上保持了一致倒是無可挑剔,伯邑考是姓伯還是姓伯邑,再説百家姓中也沒有這個姓氏啊。其實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伯邑考姓姬,名字為考,把他的名字一一拆解可以看出。

伯是象徵着自己是姬昌所有兒子的老大,邑代表着諸侯的封地,作為姬昌的長子,有一天繼承父親的分封屬地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叫姬伯邑考的話名字又太過宂長,況且因為四個字的'名字在當時不常見所以大家便對他的稱呼改成了伯邑考,由此看來,伯邑考是姬昌的親生兒子倒也經得起推敲了。

伯邑考與姬發的關係

上一段我們解釋了伯邑考與父親姬昌的親生與否關係,那麼作為嫡長子的伯邑考為什麼不是姬昌的法定繼承人呢?

畢竟在當時來看,立嫡以長不以賢是王公貴族的儲君登基之道,那麼是不是有一種可能姬發才是長子,伯邑考是次子呢。

這種想法也有很多人提過,不過其可靠性卻有待商榷,首先就從名字來看,古代人對倫理十分看重,針對年紀大小更是有着伯仲叔季的兄弟之分。

正如同三國演義中孫策和孫權兩兄弟一個叫孫伯符,一個叫孫仲謀一樣。

同孫策一樣,伯邑考的名字中這個伯也印證了伯邑考就是姬昌名副其實的嫡長子。身份和地位都説清了,那接下來要説的就是,為什麼繼承太子這一位置的是姬發而不是伯邑考。

雖然伯邑考從身份上佔據優勢,不過在政治手段和政治能力以及為人處世方法上,伯邑考卻遠遠不如自己的二弟姬發,甚至連同為胞弟的姬旦都有着比他更強勁的實力。

尤其是在姬昌這樣一個致力於推翻商王朝統治的國君面前,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幫手顯然比一個僅憑藉名氣和身份的嫡長子要靠譜許多,所以在那個嫡長子繼承製不甚成熟的先行年代。

對於姬昌這樣一位試圖推翻商王朝統治的政權變更推動者、踐行者來説,太子的人選一定要有足夠的能力和政治手腕,能夠應對自己離開後的混亂局面。

否則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更是整個家族和國家的滅亡。

從結果來看,伯邑考是一個極具悲情色彩的悲劇人物,雖名義上是姬昌的長子,但實際來看不僅沒有嫡長子應具備的能力和手段。

反而在大好年紀之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落得一個悲慘的遭遇,這一結果又怎能不令人歎息呢。

回到開篇面對伯邑考的身世之謎這個問題,至於他為什麼到底姓什麼,為什麼後人對他的稱呼中沒有姬姓的字眼相信大家在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歷史的這段故事,我們更能感受到當時朝政動盪的波詭雲譎,而這不過也是每個朝代歷經的必然罷了。

標籤:伯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