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誰

關漢卿。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誰1

生地不定,關漢卿被三方爭搶

《錄鬼簿》中將關漢卿排在“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第一位,但關於他的附註卻是隻言片語:“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大都人,京城人士。

《平史類編》中關於關漢卿的籍貫部分標註為:“關漢卿,解州人。”解州,今屬山西地帶。而乾隆時期《祁州舊志》和《祁州志》卻斷言關漢卿來自河北省安國縣伍仁村,地點詳盡,讓人無法辨別真偽。

三種説法都有各自史料支撐,均不能説服彼此,索性彼此各退一步,業界現在公認一個説法,“關漢卿,祁州伍仁村人,祖籍解州,生平重要的戲劇活動均在大都,最後回到伍仁村故里,終於此。”

生卒年不詳,關漢卿差點成了金朝遺民

好不容易籍貫商量了一個稍圓滿的説法,但在生卒年上又犯了難。明朝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中有記載:“關漢卿,號己齋叟,大都人。金末為太醫院尹,金亡不仕”。持這種説法有鄭振鐸、趙萬里等人,他們認為關漢卿是金朝遺民,並且職業曾是太醫,金朝亡國後不再做官,以替戲班寫劇本謀生。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誰
  

此種説法遭到了胡適等人的竭力反對,“我們必須承認關漢卿是死在十四世紀初的人,上距金亡已七八十年,他決不是金源遺老,也決不是‘大金優諫’……”

兩種説法爭執不休,後來有人甚至提出了“大小關漢卿”的説法,但孰真孰假無從考證,遂罷。

風流放蕩的翩翩公子實是沒有緋聞的老實編劇

“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卧柳”,風流倜儻佳公子,萬花叢中過,多情又恣意。不僅喜愛,而且多才,關漢卿本人曾言自己擅“圍棋、蹴鞠、打圍、插科、歌舞、吹彈、咽作、吟詩、雙陸……”看來不僅多才,而且全才。元末的熊夢祥在《析津志》中評價關漢卿“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藉風流,為一時之冠”。

如此配置的才子,在當時的聲色場所想必極為歡迎,可是翻遍正式野史,關於關漢卿“豔遇”的記載竟然沒有,最有苗頭的竟然是曾向人贈詩一首,然後竟然沒下文了。相比同為知名戲曲家的湯顯祖,不僅追從者無數而且還有少女為其終身不嫁甚至投河而死,關漢卿的`“風流一生”只能説是平平無奇。

或許相比作品和同行而言,關漢卿的一生記載實在是乏善可陳,但正是本人的看點太少,才會讓後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作品上,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説,以作品流芳百世何嘗不是一種幸運。“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藉風流,為一時之冠”,關漢卿當之無愧!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誰2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散曲還分套數(也稱散套)、帶過曲和小令三種形式。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雜劇。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説,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着元滅宋一統天下,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概括説來,元雜劇之所以興盛的社會原因是元代取消科舉,文人沒有政治出路,文人和民間藝人結合,促進了戲劇藝術的發展;

金元時期城市規模擴大,市民階層增加,對於文化的需求增加,對於戲劇藝術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文學內部的原因是:歷史上各種表演藝術發展的結果,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説唱諸宮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元雜劇是把歌曲、舞蹈、賓白、表演結合起來的.舞台藝術,一般由四折一個楔子構成。劇本主要由曲詞和賓白構成。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誰 第2張
  

文學史上有“元曲四大家”之稱,指的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但歷史上還有部分人認為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和白樸。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他們:

關漢卿

關漢卿在1234年前出生於解州(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運城),漢卿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他的字,號已齋。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奠基人,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也最多。現在留存下來的雜劇有18部,但已知他寫有67部,其中最著名的元雜劇是《竇娥冤》,也寫有很多歷史劇,如《西蜀夢》、《單鞭奪槊》、《單刀會》等,散曲小令《不伏老》也非常著名。

白樸畫像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是誰 第3張
  

白樸

白樸,在1226年出生於汴梁(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本名白恆,字仁甫,後來改名為白樸,字太素,號蘭谷,白樸一輩子沒有進入官場,但是他在江湖上是著名的雜劇作家,其代表作有《天淨沙·秋》《裴少俊牆頭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

馬致遠

馬致遠,在大約1250年間出生於元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元代的著名雜劇家、作家、散曲家、戲曲家,後來被人們讚譽為“馬神仙”,所作雜劇已知有15種,散曲120多首,馬致遠的雜劇代表作有《天淨沙·秋思》《漢宮秋》等等,其《漢宮秋》寫昭君出塞的故事。另《天淨沙·秋思》被後人稱作“秋思之祖”。散曲中套數和小令各有《秋思》一篇,均極其精彩。

馬致遠年輕的時候,命途多舛,仕途艱難,晚年因為不滿當時的朝政,而選擇隱居在田園生活,傳説他死於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

標籤:元曲 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