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養殖

滷蕨的養殖方法

養殖1.5W

滷蕨Acrostichum aureum Linn.

滷蕨的養殖方法

別名:金蕨

分類:蕨類植物

科屬:植物界蕨類植物門蕨綱真蕨目滷蕨科滷蕨屬

盛花期:秋季

滷蕨的介紹

滷蕨為一年生草本,通常生於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花期9~11月。莖下部生水中,無葉,節上產生不定根;莖上部露出水面,具輪生葉。葉狹披針形,常3~4片輪生,無毛,無柄,葉長3~7mm,寬0.5~1mm。現廣佈於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熱帶及亞熱帶。國內分佈於廣東、海南、雲南、台灣、浙江、江蘇、湖北、陝西、河南。國外分佈於日本、亞洲其他熱帶地區、非洲、美洲熱帶、日本琉球、亞洲其他熱帶地區、非洲及美洲熱帶均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西印度羣島。滷蕨通常生於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喜隱蔽環境,不宜在強光下養護。

滷蕨的形態特徵

滷蕨植株高3~10cm,光滑無毛。莖下部生水中,無葉,節上產生不定根;莖上部露出水面,具輪生葉。葉狹披針形,常3~4片輪生,無毛,無柄,葉長3~7mm,寬0.5~1mm。花小,淡紅色,腋生;苞片2,鑽形,與萼近等長;花萼鐘形,長約1mm,有4~5個萼齒;無花瓣;雄蕊2~3個;子房球形,花柱極短。蒴果球形,2或3瓣裂。種子多數,細小。滷蕨根狀莖直立,頂端密被褐棕色的闊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0-60釐米,粗可達2釐米,基部褐色,被鑽狀披針形鱗片,向上為枯禾稈色,光滑;上面縱溝,在中部以上溝的隆脊上有2-4對互生的、由羽片退化來的刺狀突起;葉片長60-140釐米,寬30-60釐米,基數一回羽狀,羽片多達30對,基部一對對生,略較其上的為短,中部的互生,長舌狀披針形,長15-36釐米,寬2-2.5釐米,頂端圓而有小突尖,或凹缺而呈雙耳,凹入處有微突尖,基部楔性,柄長1-1.5釐米(頂部的無柄),全緣,通常上部的羽片較小,能育。葉脈網狀,兩面可見。滷蕨葉厚革質,幹後黃綠色,光滑。孢子囊滿布能育羽片下面,無蓋。染色體2n=60。

滷蕨的生態習性

滷蕨通常生於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喜隱蔽環境,不宜在強光下養護。滷蕨常生長於海岸邊泥灘或河岸邊或溪邊淺水中,或潮濕處,花期9~11月。

滷蕨的分佈區域

滷蕨原產地:中美洲;現廣佈於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熱帶及亞熱帶。 中國分佈現狀:台灣、浙江、江蘇、湖北、陝西、河南。產廣東(徐聞,防城,欽縣,陽春,香港)、海南(文昌,陵水)、雲南。國內分佈廣東、海南、雲南、台灣、浙江、江蘇、湖北、陝西、河南。國外分佈日本、亞洲其他熱帶地區、非洲、美洲熱帶、日本琉球、亞洲其他熱帶地區、非洲及美洲熱帶均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西印度羣島。

滷蕨的園林用途

滷蕨適用於蕨類專類園栽培觀賞。滷蕨為淺水濕地雜草,在水中蔓延後,可密集生長,排擠原有的水生植物,危害水中動物生長,當侵入稻田後導致水稻減產。

滷蕨的作用用途

盆栽作用滷蕨株形美觀,盆栽用於光線充足的卧室、客廳等外擺放觀賞。

滷蕨的栽培技術

種植要點日照:滷蕨喜隱蔽環境,不宜在強光下養護。温度:滷蕨生長適温20~30℃,5℃以上可安全越冬。水分:盆土保持濕潤狀態,冬季可稍乾燥,不要積水。土壤:可用腐葉土、泥炭等加少量珍珠巖及河沙配製成營養土。養分:半個月施1次1000倍的平衡肥,冬季半休眠減少或停止施肥。

滷蕨的繁殖方式

滷蕨繁殖使用分株、孢子繁殖。滷蕨常靠孢子繁殖及在水中的莖節長出新植株,蔓延成片。

滷蕨的文化背景

引入危害1930年採自台灣新竹,滷蕨為淺水濕地雜草,在水中蔓延後,可密集生長,排擠原有的水生植物,危害水中動物生長。當侵入稻田後導致水稻減產。控制方法滷蕨種子成熟之前將其清除,同時配以水面(中)除草劑醌萍胺、草甘膦等防治。

標籤: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