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國中教師隨筆15篇

閲讀1.02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教師隨筆15篇

國中教師隨筆1

中學物理知識內容是物理學的初級層次。嚴格地講,它的科學性、系統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闡述了物理學中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並不是十分嚴謹的物理理論。其主要內容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而以力學、電學為重點。本文就力學部分的教學法談點看法。

一、從全局觀點分析力學部分教材

從全局觀點分析力學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認真分析教材。

1.力學教材的基本知識結構

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經典物理的基礎之一。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及其守恆定律為經典力學的棟樑。現行教材的體系是先講靜力學,後講運動學,最後講動力學。把牛頓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順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靜力學中講授。這種安排符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學習靜力學時,有牛頓第三定律作準備知識,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有力的合成與分解作先行。通過靜力學的教學,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力的概念。

物體受力分析是力學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的力學問題都要涉及物體的受力分析,所以靜力學教學是最重要的基礎。

2.物理思維方式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加工的過程,是人腦的功能,通過表象、概念判斷和推理以及其它過程來反映客觀現象的能動過程。物理思維就是運用思維的一般規律於物理學習、研究中所體現的具體的一種思維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維結構,就是要掌握怎樣運用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論證等)和思維的基本方法(比較、分類、鑑別、分析、綜合、歸納、證明、反駁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一章“力”要重點講清三種力產生的條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為物體受力分析做好準備。力的三要素,在國中已經講過,對質點來説不會發生關於力的作用點的問題,而對剛體來説,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關外,還跟力的作用點的位置有關。教材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剛體概念,但所説的物體都是指剛體。力的.作用點可以沿力的作用線移到剛體內任一點而不改變力的作用效果。因此,與其説力的作用點是一個要素,還不如説力的作用線是一個要素。物體的平衡,用了“平衡”和“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等理想模型方法;“力的分解和合成”用了分析、綜合、等效的方法。

第二章“物體的運動”用了理想模型(過程模型)的方法。高中教材以國中教材為基礎,先提出質點這個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體在一直線上的運動以後,立即研究物體在一個平面內運動的有關概念、規律和描述方法。運動學是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其它各章的必備知識。對平面運動的速度的合成與分解運用了分析、綜合、等效的方法。

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用了經驗歸納方法論。雖然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證明,但由第一定律推導出的一切結論都與實驗結果相符合,這就間接地證明了牛頓第一定律的正確性。當今的實驗已能近似地驗證這個定律,例如用氣墊導軌實驗,運動物體——滑塊在水平方向可以近似地認為不受力,因而它近似地做水平勻速直線運動。隨着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牛頓第一定律有可能得到更加嚴密的證明。牛頓第二定律是通過實驗歸納得出的。在功和能,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動量守恆這幾章中,主要是用了推理的方法。如教材中機械能守恆定律是藉助於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推導出來的。但應當明確一點,這是一條實驗規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客觀規律的反映。這此規律能夠相互推導,這説明它們之間存在着內在聯繫。動量定理出自於牛頓第二定律,又異於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瞬時的關係,而動量定理則説明狀態過程,它可以按過程始末狀態處理物體的動量變化,而不必涉及過程的細節。如果只考慮兩個物體的孤立體系,把牛頓第三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結合起來,就得到作用前後的總動量不變。我們可以用實驗進行檢驗,牛頓也正是用這個方法驗證牛頓第三定律的。

國中教師隨筆2

時間如流水,不知不覺已經工作十幾年了。從教這些年來我多少對教師這一行業產生了不少的感情,有人説教師是臭老九,天天與學生打交道,一輩子沒什麼大作為,可我不這麼想,雖然教師工作很辛苦,過不了朝九晚五的悠閒生活,可是我覺得這樣活得很充實。我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的感覺,雖然有時他們會帶給我心酸,但同時也帶給我快樂。

那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帶八年級英語,當時班級中有個特別調皮的學生叫李勇,他每天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做小動作,使得我的課堂教學都無法進行下去,更不用談什麼課堂效率了。我第一次找他談話問他為什麼課上不聽講,他理直氣壯的説了一句話:“我國小沒學過英語,現在上課什麼都聽不懂”。我當時就開導他,跟他講了一堆大道理。他似乎明白了一點,之後的幾天他主動的找我默寫單詞。可是沒堅持幾天,他又原形畢露了。我又找他談過幾次話,可是感覺他是左耳聽右耳冒,變得滑頭了。把他交給他的班主任效果還是如此。所以為了班級其他學生我決定放棄他,跟他提了個要求,只要他課上不干擾其他同學聽課,我就不會理會他。可是他這個要求都做不到,我非常的生氣。在課堂上我依舊會訓斥他,給他臉色看。

有一次在英語課上因為他惡作劇,我又當着全班學生的面大聲的訓斥他,甚至還出手打了他兩巴掌。可能他覺得在同學面前丟臉面子,所以他起身也想打我,被其他同學攔住了。我當時被他的舉動給氣炸了,讓拉着他的'學生把他拽到政教處去,可是他甩手不去。我只好打電話給政教處主任,讓他過來把他給帶走了。這個學生當天就被他的家長領回家反思去了。課後,我心裏也不好過,雖然很氣憤,可是我也有錯,我不該出手打他。當時政教處主任找我談了一次話,説我剛畢業,課堂上有些經驗還不足,讓我多虛心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他還告訴我對那些在課堂上搗亂的學生,課上千萬別處理,等下課了再把他叫到辦公室慢慢的處理,打他罵他都行,當着辦公室的那麼多老師,他也不敢反抗的。想想無論是誰,被當眾打罵,都會有逆反心理的,更何況是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呢?我聽了他的話之後感覺有點慚愧。

臨走的時候,他給了我一本書讓我回去好好看看。我翻開第一頁,裏面有個小故事很讓我感動。故事説在古代有一位老禪師,一日晚上看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是哪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個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發覺剛才踏着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説;“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看完這則故事後,我的心觸動很大。老禪師的寬容大度使我敬佩,我們做教師的難道不應該擁有這麼一顆寬容的心嗎?我們天天面對的是一羣純真的孩子,我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着他們的成長,我們對他們寬容,他們也會對別人寬容的。有時候想想,芸芸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孩子們還小,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是很正常的。作為教師,我們能和他們計較嗎?學學故事中的老禪師,他就清楚的知道,寬容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一個星期後,這個學生被家長送回來了。他來的時候,我正在教師外面,我主動遞給他一個微笑,這時他也是笑着向我走來,他向我道歉並保證以後一定要學好英語,否則他就自動退學。聽了他的話,我深受感動,我也承諾一定要幫助他。從此以後他變了很多,英語課上也認真聽講了,我選他為英語課紀律班長,他做的很好,而且英語成績也大有提高。

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天才。”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對學生寬容,寬容,再寬容些。

國中教師隨筆3

一早,雨就下個沒完沒了,外面陰沉沉的,土地濕搭搭的。在屋裏,感到十分的煩悶,於是便走出屋,透透氣。

雨越來越小,細細的雨絲打在臉上,身上,微微的有些涼意,好久沒有淋雨了,這時,才不禁勾起了我心中的那場雨,一場讓我感覺十分個性的雨,讓我懷念至今。

當時遇到了煩心事,我去了我的朋友家。在濛濛細雨中,拿着傘,穿梭在稀疏的人羣當中,模模糊糊的看見了我朋友的身影,走了過去,與她相會,她邀請我到她的家中坐坐。在屋裏,聽着雨聲,望着窗外的風景,於是便想把心中的煩心事説給朋友聽。在講述的.過程,朋友靜靜的傾聽着,就像在講述她的煩心事一樣,絲毫沒有走神,但是,不明白怎樣的了,越説越氣,心中想的全是煩心事,壓的我快喘但是氣來,本想把煩心事説出來會好受一些,情緒卻更差了。

朋友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拉起我的手,向屋外跑去,外面的雨依然悄悄的下着,我着急的對朋友説:"但是沒拿傘呢”朋友卻回答了一句:"沒事,不用傘的。"看着她堅定的眼神,我也跟着她飛奔屋外。雨絲打在我和朋友的身上,滴在我和她的手上,頭髮也被淋濕。就這樣,在雨中飛奔着的我們,就像兩匹脱韁的野馬在遼闊的大草原中,歡快的馳騁着,感覺心中的那些煩心事全被雨水給衝之腦後了,什麼也不想,就一向往前衝,踏着水坑,濺起一陣陣水花,淋濕了褲腿,我們開懷大笑,煩惱全被帶走了。

雨,心中的那場雨,在我記憶中,是那麼的耀眼,那麼閃亮的一個完美畫面!

國中教師隨筆4

談思品教育中學生善良情感的培養我們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以“仁愛”名揚天下,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應該為之欣慰,在欣慰之餘,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的不足,作為一名向國小生進行德育的主要承擔者,作為一名學生思想、政治、品德上的引路人,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利用自己的舞台對學生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思想品德的基礎,使我們的下一代無愧於“炎黃子孫”的稱號。

思想品德的評價是對學生的道德行為作出的某種評定。思想品德的評價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口頭評價,一種是書面評價。如能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正確的、激在思想品德評價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勵性的評價,那將提高學生的道德辨析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能使學生受到善良情感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課的作業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佈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和加深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 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陣地,而思品課的老師大都又是班主任,這就更有利於教師通過思品課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灌輸,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養善良的情感,選擇高尚的行為。課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陣地,而思品課的老師大都又是班主任,這就更有利於教師通過思品課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灌輸,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養善良的情感,選擇高尚的行為。

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根據大綱要求、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使學生通過適量的練習,既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又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善良情感的教育培養。

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陣地,而思品課的老師大都又是班主任,這就更有利於教師通過思品課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進行灌輸,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養善良的情感,選擇高尚的行為。

國中教師隨筆5

反思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誤。

經常抱怨。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抱怨教材編排的雜亂無章;抱怨思想品德課太膚淺,沒有值得科研究的價值;抱怨思想品德不適合採取“先學後教”的方法;抱怨上好一節思想品德課比其他任何學科都難。現在我把平時的抱怨寫出來,發現抱怨的理由很多,唯獨沒有我自己!

我應該抱怨自己不能儘快地認識新學生,並採取措施很快地瞭解他們;應該抱怨自己對新課程理念還理解得不夠滲透;抱怨自己不能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抱怨自己還沒有找到適合新教材的新的教學思路。

經常自以為是。走進課堂,學生還在打鬧,自以為學生不尊重老師,而大聲斥責;課堂上,學生回答的問題與自己組織的標準答案不一樣,自以為學生是錯誤的,而急急忙忙出示標準答案;讓學生討論問題,一旦看到他們卡殼,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準備好的故事、問題、例子等告訴他們,自以為引導得很及時;和同事探討教學思路時,儘管虛心聽取他人意見,骨子裏卻自己為自己的設計最好!看到自己教學中,竟然有這麼多的自以為是,簡直是犯了夜郎自大的毛病。

在沒有了解學生的時候,大聲斥責,不能促進師生關係的良性發展;課堂上缺少的疑問,也便缺少了生機,又回到了原來“我講你聽”的老路子上;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他們就可能被侷限在老師設置好的狹小的思維空間中;……自以為是的毛病,讓自己的教學不能做到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經常半途而廢。開學初始計劃在基礎年級打破舊模式,開創新的教學思路,現在已經夭折。改變意味着吃苦,過去形成的教學模式“輕車熟路”,不用思考就會“走”。計劃把別人課堂上值得借鑑的'亮點記下來,並保存,現在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青山依舊在”老習慣長存:隨手紀錄,隨手扔到一旁,“狗熊掰棒子”到頭來一無所獲。對學生課堂表現的紀錄,現在也基本停止。……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己最難克服的毛病就是惰性。做事半途而廢,就是惰性的表現。戰勝不了惰性,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所有的夢想都是泡沫,所有的日子都是渾渾噩噩。

反思得出結論:“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

國中教師隨筆6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

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

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傳統教育以文化為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脱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國中教師隨筆7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理論知識較強的科目,教師講起來抽象,學生聽起來感覺枯燥無味,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課教師若能滿懷激情,生動有趣地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投入,使教與學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輕愉快的氣氛中,那麼學生就能學得主動,學得紮實,在課堂上充分體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悦,教學的效果就好,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性。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構建學習交流的平台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一名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課堂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忽視情感的交流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這種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課堂環境形成的基礎。

微笑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眼神,大方的儀表,會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祥的基調,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表情是精神的外在體現,精神愉快是教態積極的一面,微笑是精神愉快的外部表現。若春風拂面,帶給學生的是親切、融洽的學習氛圍,因為良好的表情始終是用微笑來贏得的。但課堂上有時會出現學生聽課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況,教師可作出凝視皺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動嘴脣想説而未説等來提示學生注意;對不守紀律的學生,必要時用冷靜的默不作聲的方法來制止,這樣,不僅有利於教學,也有益於養成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教師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處於積極探索新知識的狀態,就必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處於學習的主動之中,這正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創設的理想環境。教學中要重視課程實施與教學的關係,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主陣地,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創建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運行機制。

現代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這種關係的構建,關鍵在教師,要學生親其師,教師必先要愛其生,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集中反映。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改變惟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創造條件。

二、發揮教學藝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思想品德課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獨創性的特殊藝術。教師要善於將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教育性和科學性,用藝術化的形式訴諸於學生,使之入心入腦。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情緒和教態藝術,調動學生興趣和隨機應變的藝術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也是上好每堂課的重要保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掌握、發揮好課堂教學的各種教學藝術,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的語言藝術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優美、流暢、動聽的語言能夠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整個課堂教學處於一種張馳有致、輕重適度、緩急合理的良性狀態。這種優美的語言藝術應表現為:聲音洪亮、抑揚頓挫、語速適中、生動準確、娓娓動聽。在教學中若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藝術。靈活多變的設置各種不同的教學情境誘導學生“入境“。必然有助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語言中,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體態來表現的。體態語言的運用,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表達思想感情和內容的。當口頭語言不足以表達思想感情時,教師若能將體態語言運用得當,將會對教學活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體態語言的.運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這樣,體態語言和有聲語言互相結合互相彌補,調動教學信息的組織和傳達,促進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進行心理活動,有助於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排除一切雜念,全身心的以一種飽滿的、愉快的、積極的教學激情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保持良好的情緒。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氣氛熱烈、趣味盎然的學習情境,而且還能使學生由於受到教師教學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教師既能保持清晰流暢,又促使語言生動活潑,還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飽滿、思維活躍。

一節好課還與教師良好的教態有着內在的聯繫,是不可分開來的,教態是教師教學素質和能力的結合體,所以教師必須保持良好的教態。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生。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油然而生責任感、自豪感,會在教學中表現出和藹可親、嚴中有愛、微笑始終的良好教態。

興趣作為一種行為的動力,它將推動學生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解,使師生間的情感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使課堂氣氛始終 處於教師預定的效果。

一位合格的教師還應具備課堂教學中各種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的高低也直接體現出教師的自身素質問題。比如: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淘氣,把一隻剛會飛的小鳥或一隻大青蛙帶來不小心發出的鳴叫聲,因而影響到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作為教師就要適應這種突發事件,掌握好隨機應變的教學藝術,迅速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控制好課堂秩序,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人師表,善於學習,潛心探索,深入研究,不斷更新知識,豐富自身的文化修養,用新的教育思想,知識技能,教學藝術充實自己。逐步提高教師課堂藝術,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得到美的藝術享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教師要注意總結教學經驗,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閃光點,善於反思教學得失,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學的思想意識,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注意總結點滴的教學經驗並善於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只有從教學實際出發,立足於教學,立足於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國中教師隨筆8

新教材的推廣使用,宣告舊教材退出歷史舞台,然而,有些教師並沒有走出舊教材的陰影。在備課時,看完新教材看舊教材,新舊教材輪番轟炸。一顆心亡命於新舊兩條路上,太辛苦了!

問其故,方得之。新教材的文字説明部分太少了,講課時無話可説,只得從舊教材中獲得一點談資。

新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構建理論。舊教材立足於教師的怎麼教,新教材立足學生怎麼學。新舊教材的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這種做法就是穿新鞋走舊路,無論你走得多麼精彩,也走不出傳統教育的天地。

既然素質教育是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我們為何不把學生怎樣配合教師活動想一想呢?一味的回頭看舊教材能得到什麼呢?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講《海陸變遷》這節時,為了增加學生興趣,把兩張質地不同的白紙和有圖案的紙,一張剪成非洲的形狀,一張剪成南美洲的'形狀,拼合在一起説明兩者之間的聯繫。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活躍,得到一個普遍的看法:這是一種巧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出結論是巧合就夠了。然後把書中的三十三頁撕下來,再從中間撕開。提問學生假如你沒看見我從中間撕開,你憑什麼能判斷出這兩張紙原本是一體的?有的學生説撕開的兩部分圖殘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圖畫。這些都能説明撕開的兩部分原來是一體的。接着讓學生讀活動中的圖(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學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來是一體,後來由於地殼變遷而分離的觀念。課後我曾比較一下,做過“一拼一撕”的班級的學生參與數遠遠大於沒有做過的學生數。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備課時反覆斟酌的舉措。

所以説,只有教師在備課時感到有興趣,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自己在備課時覺得無味,在課堂上學生也一定厭煩,他們的積極性從哪裏來呢?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能時入夢鄉?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都亢奮呢?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每個從教人員思考嗎?

新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這是舊教材無法比擬的,希望我們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新教材上,用新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充分研究新教材創意,圓滿完成新形勢下的教學任務。

國中教師隨筆9

一、分層式教學的主要內容

1、學生分層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習基礎、成績和學習態度對學生進行分層,可以將學生大致分為幾個層次:(1)基礎紮實,成績優秀,接收能力強;(2)智力因素較好,但是學習主動性很差、成績不穩定或者學習自覺、成績中等;(3)質量因素較差,學習非常吃力,並且積極性也不高,成績不好。根據分層採用適合各層次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分層是動態變化的,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努力向高層次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分層備課和授課

以學生分層為基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因材施教。確定可行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除了整體目標之外,還要有具體的分層目標。這必須在備課時進行充分的考慮,根據每層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針對性,並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教師授課的作用是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數學知識,根據每層學生的學習能力,採用不同的授課方法,對層次較高的學生,設置一些難度係數高、邏輯性強的題目,針對學習程度低的學生採取激勵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水平,達到較高的教學目標。分層式教學的內容比較豐富,還包括作業分層、測試評估分層、課後跟蹤輔導分層等。分層式教學能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分層式教學使得教育的最終目的得以順利完成,分層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更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二、分層式教學模式應注意的細節

1、對學生自尊心的影響

分層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金字塔式層級教育,如果知道自己的層次,部分學生就會有很嚴重的心裏負擔。在分層時應對學生的層級進行保密,做到“隱形分層”,隱形分層指的是任課教師在經過協商後,對學生分層而不告知其所在的具體層次,這是符合義務教育法宗旨的。

2、分層式教學的教學目標確定困難

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分層式教學方法時很難確定教學目標。想要確定分層式教學的教學目標不僅要對教材非常熟悉,還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式教學對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剛參加工作的老師,會大大增加其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3、分層的時機難以掌握

分層式教學的一個難點是分層時機的把握,分層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應在數學基礎知識講解之後,具體實施分層式教學不宜過早,最好在八年級開始。因為七年級時,學生的差距已經存在,由於教師對學生數學水平以及學習情況還不瞭解,分層條件不充足。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會考壓力變大,也不適宜進行分層式教學。運用分層式教學的時機應該選擇在七年級結束,八年級開始階段。

4、分層式教學模式的適用範圍

分層式教學模式能適用於長期的學科教學。在班內實行分層式教學的優點是,各層學生能在原來的班級,教師不變、教學設施也不變,不涉及其他學科和其他班級,此種分層式教學模式的要求較低,適用範圍較廣。

三、總結

總之,國中數學分層式教學是國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及時展開分層式教學,不僅能夠確保每個學生的提高和發展,也能夠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國中數學教師應堅持分層教學的原則,結合教學實際,探索出更適合每層學生的有效、科學地教學方法,既能實現教學目標,又可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國中教師隨筆10

昨天跑步的時候,偶然間瞥了一眼天空,旗杆頂端有一顆好亮好亮的星星,當時天色已晚,偌大的操場只有我一個人循着跑道的軌跡一圈一圈地跑着。

身體在跑步,大腦也沒閒着,很多往事歷歷在目。

看着隔壁燈火通明的三十一中,突然想起,我在南一送走的那屆畢業班的孩子,今年已經高三了,也不知他們目前的'狀態如何,他們應該能夠hold住一切吧!

前段時間遇到一本很不錯的書,和青春夢想有關,於是給經常聯繫的幾個孩子依次郵寄了過去,當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受寵若驚的反應反倒弄得我有些不知所措。待到書郵寄到的時候,他們各自談了自己現狀和夢想,很多話,既像是説給我聽,又像是説給自己聽,為自己加油!想到此刻,我彷彿看到很多新星正在蓄勢待發,冉冉升起,不跟別人爭,只和自己比。

安靜的夜,閃亮的星,平靜的我。

今天在樓梯間,遇到一位同事,她説很希望像我一樣,能夠獨立地應對一切,其實我很想告訴她:她是曾經我,我不如她;我是未來的她,她比我強。

上國中的時候,幾何劉老師就告訴我們:學習要耐得住寂寞!現在想來成長亦然,我喜歡獨自做很多事情並享受這個過程,或許就是受這句話的啟發。對於結果抱有期待,但不絕對;對於生命過程,我很珍重,想讓它經由自己的手變得多彩、厚重,因為它獨一無二、更無可替代。

談及生命,我突然有些思念去年才病故的奶奶,都説地上一個人,天上一顆星,我就在想,那顆最亮的星會不會就是她,旁邊那顆若隱若現的小星星是不是我,那麼近又那麼遠,心中騰起一陣莫名的酸楚,用了很大的力氣才讓泛起的淚花收了回去。

工作上的事情,細細理高效辦;生活中的事情緩緩來用心做;生命出現的每個人慢慢處真誠待。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我,也是熱愛生命中一切的各位!

國中教師隨筆11

韓愈在《師説》一文中説道:“‘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顯而易見,教師不一定比學生有多高明,只是在學問與技藝上各有各的研究。更何況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容量大。教師如果還是執著於個人狹隘的經驗主義,一味地獨斷專行,勢必不合時宜,更不得生心。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只有彎下身來、潛下心來,向學生學習,向學生借智慧才能不斷地適應學生的需求,服務於班級管理的現實要求。

隨着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提升。僅靠教師原有的知識、才能、智慧已越來越有其不可避免的侷限性。經驗至上,本本主義,墨守成規式的教育教學觀念將不斷地受到現實的衝擊。尤其是學生內心的反叛,更有可能使知識學習與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因而,向學生學習,並不會讓班主任低人一等,而是基於平等、人本的理念,把學生當成不止於被管理的對象,而是管理中豐富、靈活的人力資源。學科教師與班主任都應擺正立場,不僅要看到教師與學生兩個對立營的區別,還要看到師生教學相長的統一性,向學生借智慧,為師生、學科教學、班級管理的共同發展服務。這才是完整意義上的.教育,也才是良好師生關係應有的內涵。

向學生借智慧,就需要班主任敞開胸懷,放低姿態,積極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班級服務。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班級的主體是學生,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要圍繞服務學生展開。只有積極作好引導,給學生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他們的智慧火花就會像雪片一般,越聚越多,直至成為班級管理中的美麗雪球。就以我們班來説,我昨天就在教室裏放了一本“班級管理金點子徵集”的本子。一則可以體現學生當家作主的願望與主人翁意識;二則可以集思廣益,讓智慧之花開遍班級。既可以為班級管理提供實用的小方法與技巧,又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雙方的信任感,真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國中教師隨筆12

第一、根據教材中每一課的六個板塊,即“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閲讀感悟”、“相關連接”、“拓展空間”、“方法與技能”,靈活機動的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體驗、領會、探究學習內容,探索學習方法。並讓課堂的評價方式呈現多元化,如學生自評、他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劉專家講的入心入腦的效果,收穫很大,全然一新的內容板塊設計讓我覺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學中根據學情適當選用其中的板塊內容,從調動學生的真問題入手,把學生需求和教學內容要求結合起來,用教學情境把內容、觀點、學生問題統籌起來,符合學生的發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採用富有時政性和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探討,可把教師對前面教材的經驗融入,啟發學生思維,得到結論的教學方式;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查找資料、社會調查,演示講解,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也可嘗試用音樂和視頻讓學生自導自演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小品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思考,活躍氣氛,積極主動學習。

第三、《道德與法治》這本新教材,教學內容特點確實有“近、實、難”的特點。內容主題與孩子的成長需求接近,活動設計貼近孩子成長需要,遵循孩子成長規律,教學資源時間節點,教學場景設計貼近學生。所以備課中教師要有意識,教學中要有落實。例如,每一單元都有優秀傳統文化的落實,這要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教材觀點引導和方法技能滿足孩子真實需求,教師利用已有資源拓展生活領域加強教育,同時注意觀點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生活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基於此,在教學中,可結合課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討、社會調查、寫感想、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但教師教學中講解要注意把握度,恰當的運用資源,根據學生情況給學生預防性教育或矯正性的教育,落實學科特點。

總之,通過此次培訓,我覺得新修訂教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材理解、教學內容組織、教學觀點的生成、教學資源的運用,兩位專家給出了建議。新教材的課堂教學,有的老師説猶如“放風箏”,要求教師既要放飛學生,讓學生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又要在學生將要失控時把學生“攏”回來,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

國中教師隨筆13

國中農村物理教學變革的根本是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變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早日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覺得農村的物理教學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首先,使學生的主題地位凸顯。

農村學校由於教學資源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不敢放手,學生在課堂上過於沉默,不敢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讓學生形成觀察和自學的能力,教師在整堂課中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被動學習。所以我們應該倡導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讓課堂變成集貿市場。教師在課堂中要適時的引導,既要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思考並及時解決,又要讓學生的探究方向不偏離探究目標。作為一名農村的物理教師,新課程改革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挑戰,儘快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其次,使學生重視學法。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實際生活的物理現象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和引導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能力和課堂教學之外的各種探究性能力的培養。

再次,使教師教學方式形式多樣,適時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學不能再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應該與時俱進,為新時代的教育添加新鮮的血液。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國中教師隨筆14

長期以來,國中歷史在許多學生和教師的心目中作為一門“副”、科,教師、學生及家長都不重視,是“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學生和家長的功利思想使學生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主科上,歷史作為一門“無所不包”的學科,每週只有2節課。

在整個國中階段,往往只有在九年級才能喚起學生的重視,這在當今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費解的。近年來,雖然教育部規定會考的科目裏已經加入了歷史考試,然而可能是開卷考試的原因,仍然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慾望。七、八年級的歷史更是可憐,往往被學生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都一樣”。

去年參加“國培計劃”的.時候,很多老師在網上發帖子討論,都放映各地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歷史教學,在歷史課程的安排上也不合理,一個歷史老師帶多個年級多個班級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大大影響了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目前的國中歷史是學校、家長不重視,學生不愛,歷史教學無人關注這樣一種尷尬而又可憐的境地。

國中教師隨筆15

週三下午去鄭州市第75中參加物理學科集體研究成果教研活動,75中的老師和我們學校的李陽老師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原則和方法,頗有所得。

兩位老師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教學上面的故事,那些理論的知識比較多,我覺得我得慢慢地品讀,研究,才能更好的實踐。

我印象最深刻且立馬能記住的是老師講述的一些關於實踐的實例。她説,在講述聲音的傳播的時候,她帶領着學生去高架橋上觀察隔音板,明白聲音傳播的條件,我想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明白了為什麼高架橋上要放隔音板,或者更有一些機智的孩子能夠體會到我們不管在創造或發明什麼東西時,不應該打擾或破壞周圍的生活,如果真的有傷害,但又非做不可,儘量減少傷害,不要破壞生態環境。我想,他們即使現在沒明白,這些事情也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他們意識的一部分,就像我對面老師對學生説的,你可能不記得你十年前那天吃的是什麼飯,但那些食物的營養已經融入了你的骨血,成為了你的一部分,讀英語課文也是,學習這些原理也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學習流體流速與壓強時,帶領學生去坐地鐵,深刻地體會到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道理,以及更讓學生近距離地知道地鐵外面黃色警戒線的意義所在,使物理真正地服務於生活,在老師講這些時,我好想突然間真正地明白了八年級物理老師説的那番話的意義,物理物理,識物明理。真的是一語道破物理的真諦啊!

這些都是物理知識很好的引入和迴歸,我之前可能是太單純地講解知識,急於求成,只想讓學生的成績高一點兒,忽略了物理的真諦,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講解以及一位老師的聽課點評,我突然覺得自己又明白了一點點。

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只是國中生,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我們作為老師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儘可能地使教材更生動,更有意思,其實課本編寫的時候已經很有意思了,只是我沒有很好的挖掘教材,使學生能多學一點兒是一點兒,或者他們能夠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我就是在講解生活用電,安全用電中時更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兒,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在電功率等難題的狂轟亂炸下,一些學生已經舉手投降,這一節沒有什麼難的知識點,很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安全用電知識和安全用電意識,瞭解常見的觸電事故和正確的處理方法,學生對於這些好奇心比較強,結合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覺得這一節課很有意思。

我想,這次培訓我接受到的這些信息不管我現在有沒有完全消化,都對我起到了很多積極的意思,同時,教研與我、我與學生都是相似的,我會以這次教研為基礎,努力提升自我水平,爭當一名對學生有用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