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國中教學隨筆集錦15篇

閲讀2.8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教學隨筆集錦15篇

國中教學隨筆1

我們的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幼兒充分的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幼兒身上潛存着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孩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幼兒學習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表演、會創編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牢,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幼兒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悦的氛圍中讓幼兒紮實的學到知識,並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幼兒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其實在教唱歌曲的時候,首先讓幼兒感受曲子,理解歌詞,從而啟發幼兒表達出來。在學《高高的蘋果樹》這首歌時,我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了一個高大的蘋果樹下畫兩個席地而坐的小孩,簡單、明瞭。讓幼兒聯想自己在樹下會幹什麼?在豐富實際感受的基礎上對歌詞中的詞意有了進一步理解,使其產生相應的感受,然後我用歌詞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它的內容,並讓幼兒學習。當幼兒學的`容易時,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活動有了興趣,也促使他們會自然的按自己的意願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然後我示範演唱歌曲。讓幼兒學唱三遍後我把畫上的蘋果擦去換上幾個橘子,讓幼兒來學習創編新的歌曲。最後讓幼兒來想出還可以換成什麼水果樹。邊唱邊跳對於中班幼兒來説是他們的發展特點,他們的表現有了粗淺的技能和經驗,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幼兒一些示範動作,教給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在創編動作時,當唱到“我們唱歌,做遊戲”時,幼兒都會隨着音樂結合生活中的事創編各種動作;如:兩兩相對拍拍手;幾個人拉成圓圈開心的轉一圈;站在地上點頭等;在創編動作中,逼真的表現出了孩子們投入的喜悦之情。

我覺得這樣上有幾個好處:

1、用簡筆畫來代替了原來的圖片,簡單、明瞭,減少了教師準備教具的時間,但卻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我想這樣的方式可以多用。

2、音樂的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從學唱、仿編到創編,逐步加深難度,使活動富有挑戰性,而不是機械地反覆。而且在學唱仿編不同的水果樹時幼兒也同時在熟悉、學習歌曲的節奏、旋律。

3、豐富幼兒的有關經驗。在活動中,有的孩子提出換成“西瓜”,於是馬上有孩子反對:“西瓜不是長在樹上的”。通過的討論、交流和碰撞,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

國中教學隨筆2

這些本是昨日應該寫下來的文字,被人性中的懶惰一拽,就硬生生地遲到了。

我常常在想,幸福是有味道的,你甚至可以嗅到那淡淡的氣息。是那種淡而不厭的味道。當地理老師應該是幸福的吧!至少我目前是這麼覺得,並且似乎隱約嗅到了。

在外省實習,我最不捨的其實還是學校那美麗而又舒適的圖書館。這幾天我又回來了,走進圖書館覺得心裏格外的踏實。昨日在圖書館待着的一個下午,讓人感覺舒適又充實。在四樓的現刊閲覽室,我直接就來到放着《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地理教育》的'書架前。我驚喜地發現兩個月沒來,有好多期新的雜誌已經擺上來了。

我還是不自覺地就拿起了我們學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看了起來,好像我也沒認真的看進去什麼。但是最後有了一個最深刻的感受:這個可以改行做文學雜誌了。雜誌有個博文精選的欄目,裏面經常會有一些地理教師的精彩博客文章。這次翻開讀到的兩篇,確實是非常優美的散文,以至於我都覺得應該投到文學類期刊去了。

對於此,我覺得自己是欣喜的,這個期刊越變越好是多麼值得欣喜呢。在期刊中,博客中,論文中,透露出越來越多的人文氣息,意義早已超越了知識本身。

我始終覺得,教育是飽含感情的職業而非乾巴巴的知識。而寫文章是這種感情的一種表達。我想,寫文章不是語文老師的專利,不是隻有作家才能有作品。這個在地理老師們的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很多地理老師寫的文章,是非常耐讀的。

不僅僅是寫文章,有很多的老師,有他們的專長,有他們的愛好。不一定非得與教學有關,或者只是自己的愛好,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吧。

堅持着自己的理想,不偏不倚,我想我嗅到了幸福的味道。

國中教學隨筆3

地理這門非會考科目在教學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學生興趣不大或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教學中比較吃力。如何解決這一困惑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我認為“樂趣”和“認識”應該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在學習中體驗愉悦和快樂;在成功後獲得興奮和滿足,以及老師和學校對於學生的肯定和讚賞都將是學生學習動機產生的助動劑,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也嘗試去探究、去思考。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導入,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很強,我在教學中就利用學生的這種優勢,以趣味性的內容導入新課,及時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世界地理知識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備課時就經常上網尋找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熱點問題作為引子,創設情景。如在《中東》一課中播放了動盪不安的伊拉克圖片,學生看後很震憾,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戰爭的,學生的探究興起就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學生既瞭解了國際動態,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策劃好課堂45分鐘的活動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向45分鐘要效率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可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如課時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學內容過難等,學生可能對地理會產生牴觸情緒,如何把每週2節的地理課變成興趣課,調動學生積極性呢,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

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性,所以我在每節課中都會設計適當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生通過讀圖、討論等形式歸納總結,從而掌握知識。“地圖”這一節的教學不能侷限於教材和課堂。如果能抓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實踐活動兩條,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就設計從熟悉的.環境入手,讓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在繪製過程中與同學討論在畫路線圖時會遇到什麼問題,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再把主要問題讓全體學生討論看看能不能解決,最後教師提出一些建議,同時強調地圖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並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各要係為繪圖服務。課堂中對錶現積極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更高了,事實上這種課堂的效率要比教師的再三強調要好。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只給學生提供了圖片或資料,並沒有詳細的文字説明,學生有時不明白其中的內涵,所以我在課前會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利用週五放假的時間上網查找資料,更多好地瞭解相關信息,以便課堂中學生間的資源共享。如在講授《東南亞》的華人集中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查找了關於“解放前,為什麼大批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去謀生呢?除了距離較近以外,是什麼吸引他們去呢”這個問題。學生要課堂中各抒已見,氣氛很活躍。

3、聯繫實際,讓地理課堂迴歸生活

已“學以致用”是地理教學的宗旨,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繫,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迴歸社會,瞭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比如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的學生從小就有進行了防震訓練,培養防震意識,如果我們生活中也發生了地震該怎麼辦呢?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模擬情景中分別進行了各種演示,學生邊參與邊掌握各種應變措施;學生感知“地理”就在身邊(如關注地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也感受了地理學的實用價值(如關注地理與生產之間的聯繫)。再比如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嗎?寒假與暑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何不同?同學們由於親身經歷過,所以對這兩個問題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們回答: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時長時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在寒假時,早上6:30起牀天還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間,晝夜長短的情況正好相反。

國中教學隨筆4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實施階段。新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改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改變課程過於注重傳授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作為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觀念是思想,觀念是生命,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催生新觀念的過程,而不是傳遞現成知識的過程,任何學生都會帶着自己的觀念進入教學過程,而教師觀念是課堂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更新觀念就是更新課堂教學。

一、創設寬鬆的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凸現學生的個性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環境,營造一個寬鬆的創新環境。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意見,對學生解題有創新的,即使在萌芽狀態,都要積極扶持,千萬不能有意無意的否定學生大腦中冒出的各種神奇的創新性火花;考試鼓勵創新,凡是新穎的解法和獨特的見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也要給予及時的讚揚;鼓勵學生科學探究的冒險精神,樹立敢為天下先的思想,強化進取精神,以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慾望;糾正“唯分數至上”的評價觀念,尤其是肩負大學聯考壓力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我們對學生應實行多元、發展性的積極,給予不同發展機會。這樣,我們不僅拓寬、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求異,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例如,學習用焓變説明化學反應的方向時,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在實驗室探究温度對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影響。課前,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動腦思考,得出實驗的設計方案;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相互之間交流經驗,而老師根據具體情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學生的個性不僅得到張揚,而且教學氣氛活潑、民主、平等,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二、更新教學設計觀念。

教學目標設計和教材處理是教學設計的內容

1、更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的整體構思,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以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所確定的課程目標為宗旨的,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未來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為根本依據,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更新教學目標是適應新教材教學改革的靈魂。教學目標設計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重結果、重書本教材和重現成結論的不良傾向,重視直接體驗和探究過程。在傳授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也就是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把“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擺到“技能與知識”同等重要的位置。

2、更新對教材的處理。

新教材的知識容量大,無論在形式、內容、觀念上都給我們全新的感覺,如:增設很多插圖、圖文並茂等。教材中安排大量的.閲讀內容和選學資料。如:資料在線、拓展視野等。並融入了大量的新知識,甚至有些知識是老師和學生同在一個起跑線上,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因此,作為教師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念去審視新教材,要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好深度和廣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結合教材內容與自己所處地區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改變傳統的重視“教教科書”的觀念,提倡“用教科書”的新的教學觀念。

三、更新實施課堂教學觀念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改變過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國中教學隨筆5

本學期開始,我校為了方面老師們使用多媒體工具,給每間教室的電視配了多媒體電腦。至此,用於多媒體教學的硬件基本全部到位,就看老師們是否願意用了。

從第一節新課,我就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我教學用的課件主要來源網上下載的資源。但是這種課件不能直接應用於我的教學,還要利用資源庫中豐富的圖片、視頻、文本資料做一個大的調整。一般而言,我“做”的多媒體課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視頻或者精彩圖片的導入——>教學內容——>重點、考點總結——>課堂聯繫。

雖然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應對期末考試,但是,如果教學中沒有樂趣,師生都將感到痛苦。所以,每個新課的導入,我都使用視頻和精彩圖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視頻和圖片不一定都是導入的全部。教學內容主要由各種地圖、重要圖片和必要視頻、提綱和關鍵短語以及問題組成。教學過程完畢後,要以大字體和對比鮮明的色彩呈現本節內容的重點和會考考點。一方面,讓學生明確本節內容的考點,另一方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上述是我在教學方面的做法,下面説説我在課堂管理方面的嘗試。國中的課堂,其中課堂管理至少佔用了10%的時間。良好的課堂管理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我的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懲。我曾經嘗試過以個人為單位的獎懲,其結果是優生表現地更好,而後進生則表現地越來越差。所以上學期我嘗試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獎懲,發現差生有所進步——至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所收斂。本學期因為時間很緊,不能在課堂管理上花太多的時間,所以,獎懲對象由原來的.小組變為大組(約為三個小組的人數)。我的做法比較簡單。上課前在黑板的右上角劃出一小塊區域,對應各大組的位置,寫上各自序號“1234”。在上課期間,如果有人違反課堂紀律,就在他所在的大組的序號下面打一個“×”,如果問題回答正確或者任務完成較好,則打一個“√”。雖然這種評價對大組的評價只是畫畫“×”和“√”,但是,學生也看地很重。當某位同學因違反紀律而得了一個“×”時,該組的其它同學會批評這位同學;如果得了一個“√”時,全組都很高興。這樣做,不是教師一人單打獨鬥地管理課堂,而是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但是,這種課堂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對紀律較好的班級而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對於紀律本來就較差的班級而言,在班級管理手冊上填寫“差”和在批評欄內填寫個別學生的姓名幾乎沒有作用。是這個班級和個別學生麻木了嗎?還是年級上“不作為”?也許,是這種單一、機械的評價還有其它問題。每一個單元學習完後,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我們以前的地理教學中沒有單元測試。有選擇題、填空題、讀圖填圖題、連線題、問答題等。題量不多,一般20分鐘就能完成。

為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我這樣讓學生們完成每章的單元測試題。前15分鐘根據已經發的試題自己複習,但是不能把答案寫在試卷上;獨立複習完成後,再給5分鐘時間,小組內可以討論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還是不能把答案些在試題上。最後20分鐘時間才閉卷考試,杜絕作弊。凡是違反紀律的人,抄寫試卷兩遍,凡是不及格者,抄寫試卷一遍,或者補考一次。考完後,試卷交給老師,等到下節課再分發給學生,同桌交換批改。

總體而言,這種單元測試方法效果比較好。看着那些為了考高分而努力的學生,我暗自高興——有的急匆匆地查着課本,有的在在稿紙上邊寫邊畫,有的口中唸唸有詞,有的湊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而且,從測試看,大部分學生還是掌握了基本知識。但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有些後進生感到痛苦——僅靠他們的能力,他們難以達到我的要求;但是,如果他們作弊,則面臨這抄寫兩遍試卷的痛苦。所以,有些學生乾脆放棄——考試時他們睡覺,等到講完試卷後,則“輕鬆”地抄寫一遍。有個別學生逆反到什麼也不做的地步。有一次,為了鼓勵兩位後進生考試,我降低了及格分數線,但引來了其他學生對我做法的不滿——他們認為不公平!

儘管種種問題還未解決,但是,我們的新課已經上完,如何高效地複習,又是一個難題。

不管我怎麼做,我的目的都是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啊!我知道我的做法還有問題,但是,我現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我的學生更好。所以,讀書和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就成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徑。當然,還要做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徑,我認為,應該是以教學為載體,在理論的指導下,做教育科研。

國中教學隨筆6

我們老師經常抱怨或是批評學生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常常在想,這難道全是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差而造成的嗎?其實,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和學生自控能力差之外,和我們老師也有一定的關係。試想,一節課若是枯燥無味、缺乏生動,學生就沒有興趣,不愛聽講,自然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就必須要求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的活潑性和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好紮實的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將如何上好本節課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考慮周全;其次,教師也應具備豐富的課外知識,結合教材內容,適當穿插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閲歷和見識;最後,教師要和學生做朋友,在課堂上不能儼然一副不可侵犯的姿態,讓學生不能接近,而是要增加親和力,讓學生喜歡你、走近你。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會被調動起來,興趣也才會提升,聽課的注意力自然集中,課堂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國中教學隨筆7

其實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樣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樣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其實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説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必須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

總之,此刻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國中教學隨筆8

任教國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説得多,做得多,學生説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節物理實驗課,將直接決定着這一節物理課的成敗。而如何來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歷年來物理教師們已作過不少嘗試與努力,直到現在仍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就如何來提高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談幾點小小的看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剛接觸物理實驗的國中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對物理實驗課缺乏正確認識,從而導致物理實驗課教學很難組織,並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實驗課,就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物理實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素質。

2、明確實驗目標。教學應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説,應以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為依據,並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和實驗素質目標等。

3、佈置實驗預習題目。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正確操作並獲得正確結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説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比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之前,先佈置預習題,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作用,根據什麼知識可求的電阻?需要那些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應如何進行?這樣就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國中教學隨筆9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各學科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在這次賽課中我也嘗試着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結果很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

比如,課前播放了周華健的《朋友》這首歌,在優美的歌聲中,請同學們談感受,以這種形式使同學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吸引了他們的好奇心。接下了我把各個環節,都設置了相應的動畫,文字,讓學生覺得很有意思,也願意思考。在調查環節,在公佈調查結果時,當有的同學看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大屏幕時,非常高興和激動,我想他們以後會做的更好,積極的與同學交往。而其他的同學會反思,向他們學習,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們一樣上光榮榜。

現在,我們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識點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説教,講理學生會感到厭煩。愛因斯坦説:“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課上活,上精。多應用一些多媒體課件,儘量增加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娛樂、活動、探究過程中學會知識,從而內化為做人的能力。

通過這次賽課,我不僅能力得到了鍛鍊,而且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集體備課、説課、評課。讓我覺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也從老教師身上學到了有效的教學經驗,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個環節時間的安排上和對學生的啟發上的不合理之處等等。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多利用多媒體教學,也會多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生的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求表現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巨大的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對於我在今後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基礎。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和朋友,達到一種“亦師亦友”的境界。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如果説備課、上課等基本教學實踐是元研究的話,那麼教學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學反思的特徵

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台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其次表現為超越型。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如此説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第三個特徵為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鬥”。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闢信息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教學反思的類型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説,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着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常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會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國中教學隨筆10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國中階段的教學活動中一直受到師生的普遍重視。新課程標準施行以來,從教材內容到教學理念等各方面都有了深刻的革新,但是囿於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一些教師並沒有完全走出傳統的陰影,一定程度上仍舊停留在過去,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仍需不斷學習,更新和改進.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繫的。而數學課也不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學習和思維的方法,開發他們的智力。

要想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首先我們教師要深入學習把握新教材。相比於以前的教材,課改新教材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它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繫,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統一。素材大多來源於自然的實際問題,體現了人的社會現實性,教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一些知識和習題留出了一定的拓展、探索餘地,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的需要。增設了探究性課題學習,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實踐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進行創造性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在熟悉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需要我們教師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方法。

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要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就必須創設生活化的、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看動畫演示、做數學遊戲、講數學故事、聯繫實際生活等多種方式進行。用實際問題或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建立新型師生關係。教師要打破傳統師生關係的陳舊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課堂中我們要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不主觀、不武斷、不包辦,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個學生,增加對學生感情的投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以平等的態度點撥、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地探究思考,努力當學生的顧問,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勵。教師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結合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正視和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學習更新教學手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全達到教學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

國中教學隨筆11

學了分子、原子的性質後,就有學生問:“老師,你説分子、原子在不停地運動,那它們運動的能量從哪來?”學了溶液、懸濁液、乳濁液後,想象力豐富的同學就問:“如果把宇宙做溶劑,各個星球做溶質,老師,你説這算溶液還是懸濁液 ?”無疑這些問題多是很棘手的,有的甚至可以説就沒有辦法回答。但是教學中對他們提的問題我總是首先給予肯定、表揚。表揚他們善於動腦筋思考的學風,然後積極協助學生尋找問題答案。當然有時還可以把精彩的.提問重新拋給所有學生,大家羣策羣力,共同研究解決。以此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精心呵護學生們的異想天開時,要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探究、大膽提問,只有在肥沃優質的土壤上,創新的幼苗才能進一步大面積萌發。種子萌發後,教師要適時“施肥”,給予學生肯定與表揚。當然,對於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杈”,我們也要注意及時進行合理的“修剪”,加以正確引導,以培養出“參天大樹”

擔任國中化學教學已經十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深深瞭解學生們對於實驗的喜愛程度。因此,課堂上,能做的演示實驗,我都一一完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儘量補充實驗輔助教學。可對於學生親自動手的實驗,卻令我頭疼不已。因為教材上要求的實驗,都專門安排有相應的課時讓學生親自操作,可是因為九年級才開化學課,每年的中招考試中化學又是必考科目,這就迫使教師必須超前教學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一學年的教學任務,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結束了課堂教學進入複習階段。這就意味着國中化學必須提前二至三個月結束教學任務。課本上的知識不能不講,於是好多化學教師就想出了犧牲學生實驗課以節省時間的高招。這樣一來教學時間是擠出來了些,可學生們卻不幹了,怨聲載道,伴隨而來的便是學習化學的興趣迅速遞減,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甚至放棄了化學學科的學習。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常在想,難道就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改變現狀了嗎?我在尋找着、探索着、期盼着……

利用假期時間,我翻閲了很多的課改案例,查閲了很多理論書籍,又聽看了眾多的名師之言。終於有所感悟,似乎找到了解決矛盾的出路。我想自己既然無力改變這個社會,也不可能否定整個應試教學,還是從自身做起,改變自己吧,多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式,多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同學們在課堂上更多的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不也很好嗎?對於實驗課教學我採用多把機會讓給學生的做法,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邊學邊實驗,力爭做到實驗、課程進度兩不誤。麻煩是多了點,但學生受益了,這不也正是我們老師的期盼嗎?

國中教學隨筆12

新教材的推廣使用,宣告舊教材退出歷史舞台,然而,有些教師並沒有走出舊教材的陰影。在備課時,看完新教材看舊教材,新舊教材輪番轟炸。一顆心亡命於新舊兩條路上,太辛苦了!

問其故,方得之。新教材的文字説明部分太少了,講課時無話可説,只得從舊教材中獲得一點談資。

新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構建理論。舊教材立足於教師的怎麼教,新教材立足學生怎麼學。新舊教材的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這種做法就是穿新鞋走舊路,無論你走得多麼精彩,也走不出傳統教育的天地。

既然素質教育是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我們為何不把學生怎樣配合教師活動想一想呢?一味的回頭看舊教材能得到什麼呢?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講《海陸變遷》這節時,為了增加學生興趣,把兩張質地不同的白紙和有圖案的紙,一張剪成非洲的形狀,一張剪成南美洲的形狀,拼合在一起説明兩者之間的聯繫。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活躍,得到一個普遍的看法:這是一種巧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出結論是巧合就夠了。然後把書中的三十三頁撕下來,再從中間撕開。提問學生假如你沒看見我從中間撕開,你憑什麼能判斷出這兩張紙原本是一體的?有的學生説撕開的兩部分圖殘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圖畫。這些都能説明撕開的.兩部分原來是一體的。接着讓學生讀活動中的圖(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學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來是一體,後來由於地殼變遷而分離的觀念。課後我曾比較一下,做過“一拼一撕”的班級的學生參與數遠遠大於沒有做過的學生數。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備課時反覆斟酌的舉措。

所以説,只有教師在備課時感到有興趣,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自己在備課時覺得無味,在課堂上學生也一定厭煩,他們的積極性從哪裏來呢?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能時入夢鄉?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都亢奮呢?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每個從教人員思考嗎?

新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這是舊教材無法比擬的,希望我們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新教材上,用新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充分研究新教材創意,圓滿完成新形勢下的教學任務。

國中教學隨筆13

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肯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求教師要改變角色,要發揮學生的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我們要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這並不意味着教師責任的減輕,和教師作用的降低,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層次和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當中要起引領和指導性的作用。我認為,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在課堂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熱情。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探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孔子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引發對所學知識的積極思考和求知的慾望使被動變主動,積極探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摒棄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習的興趣從哪裏來?一部分來源於對學習內容本身的喜好,而更多時候要靠教師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加以激發,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問題加工成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的數學問題,讓生生熟知,也就是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教學中我通常通過猜謎語、講故事、編歌謠、做遊戲、設懸念等途徑,創設教學情境,這些手段其目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進入主動思考和積極參與的`教學當中,讓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參與意識和積極探究的強烈求知慾望,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樂。

為了培養學生對學習的長期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目標,教師在教學當中對學生要有針對性培養和指導。通常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個別談心,瞭解學生對學習的真實想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讓他明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讓他明白自己是會學習的人,若自己不會學習將被時代淘汰。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成功的事例,介紹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確具備了這種獨立學習的能力,將終身受益。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二、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有的放矢。

傳統的教學理念使不少教師把課堂當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覺中壟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把課堂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自主學習就是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

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探索,獲得知識。所以我們教師就要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機會。具體應落實在以下幾方面:

1、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

教師要堅信學生的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讀”和探討出來的,只有學生自己“讀”出來的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性體現。

2、要給學生以説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思想只有通過交流和碰撞才能迸出火花。在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若教師不讓學生説,就等於堵了他們學習的一條渠道,久而久之,學生也就變成了被動接受外界信息的“容器”。課堂上應是學生主動説話的陣地,把他們內心的疑惑、感受表達出來,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品格。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比較膚淺,不着邊際,甚至在課堂上招致學生的鬨笑,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鼓勵,進行點撥和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具有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質疑解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潛力充分開發出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指導和給以幫助。

自主學習是改變以往教學中過於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由被動變為主動的一種嘗試。但這種學習方式如果運用不好,便會流於形式,教學過程表面上看來熱熱鬧鬧,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因此,要真正讓這種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教師的有效指導至關重要。

由於長期的被動學習,使學生養成了等着老師講的依賴思想。剛剛開始自主學習時,他們往往不知學什麼,感覺到無從下手,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規劃學習目標方面給學生一些指導。我們可以逐步教給學生一些方法,這樣在自主學習一開始,他們就知道自己該從哪兒入手,該學些什麼,該完成什麼。

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為什麼難以養成呢?除了學生不知道學什麼,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會學習,也就是不知道怎樣學。因此我們教師要在平時授課中對學生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如何做好預習,如何記筆記等。除此之外,結合章節教學的要求,幫助學生歸納各類學習方法等。使學生能通過一節的學習,習得方法,能舉一反三,具備學習這一類知識的自學能力。

四、在課堂教學中應肯定評價和積極鼓勵勵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能步入自主性學習軌道,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肯定,積極鼓勵。

當學生的意見出現知識性錯誤時,教師要正確進行引導,不能當着學生的面譏笑和挖苦,這樣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的意見有個別小錯時,教師要予以包容;當學生的意見有獨到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鼓勵。事實證明,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評價具有積極的強化作用,能激勵學生再接再厲、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讚揚、表揚、獎勵一般比責備、批評、懲罰更具有激勵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多角度、多方位運用各種評價方式多表揚、少批評。在評價時,要改變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的做法,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如:學習基礎的差異、能力水平的差異、性別的差異。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哪怕是最細微的進步,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然而,表揚的作用不是無限的,心理學告訴我們:表揚給予的方式比批評給予的多少更重要,因此,教師在運用表揚與批評時,要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要獎懲分明,要以理服人,這樣才能收到較好效果。

總之,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自發學習,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下,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由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同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多、更好,乃至更會學、更樂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套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更好方法。

國中教學隨筆14

在國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有的好一些,他們接受這方面的知識會比較快和輕鬆,而有的學生總是不得法,學習起來就非常困難。所以,培養學生推理與證明能力的過程是一個有一定難度和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是,教師要嚴格遵守邏輯規律,正確運用思維形式,作出示範,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為幾何離不開圖,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識圖、畫圖、分析圖形,正確的把圖形認識清楚,從圖形中找條件和結論,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推理與證明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一個人能否嚴密的思考問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麼,在國中幾何推理與證明的過程中如何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與證明能力呢?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探究、歸納、猜想、證明,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幾何語言的邏輯性和嚴謹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熟悉推理論證的能力。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一些最基本的圖形入手,讓學生學會抓題目的關鍵,抓視圖的感覺,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讀題、讀圖的感受,交流收穫。

三、讓學生自己多動手操作,由直觀到抽象概括,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啟迪,突破重點與難點,打好學習幾何的基礎。

四、推理能力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語言表達及邏輯思維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小組交流,或師生互換角色,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教師的示範作用是最關鍵的,同時鼓勵學生多想“我應該怎麼做”。教師給學生規範的板書,展示給學生一個比較規範的樣本,以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學中時刻注意幾何的學習方法滲透。證題時,可採用逆向分析,順藤摸瓜,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再正向分析,使用綜合分析法。

國中教學隨筆15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事歷史教學有一段時間了,教學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1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於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説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做為七年級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譁眾取寵。”

長久以來,我們的老師恪盡職守,對課本知識進行精心的解讀和歸納,把一個個歷史知識“塊”,梳理得條條縷縷,解析的細緻全面,然後塞給學生,讓學生花大力氣去把它死死記住,不必多問為什麼,關鍵記住是什麼!我們在知識的記憶上花了太多的心血。學生的腦海裏也總這樣認為學歷史不就是背嗎?學歷史就是背就是記,教歷史就是勒令學生去背、去記,這不能不説是歷史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歷史學科的悲哀!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歷史與我們現

實隔着塵封而厚重的煙霧,我們總要求學生隔着這重煙霧記住煙霧那邊的事,卻很少讓學生穿過這重煙霧,深入到過去,深入到歷史中,去感悟,去體察,去思索,同歷史進行對話,感受歷史發展的脈搏!往者已逝,來者可追。我們需要置身於歷史中去,探究這一段歷史是怎樣形成的,要站在歷史的古道上思考,又要鳥瞰歷史,用宏觀的視野去考究,就事論事的講述一個歷史事件是無法看透看廣的。

歷史是極富理性的探索前進的軌跡,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營養和智慧,也要對歷史進行思辯和批判,我們不是思想家,但學習歷史,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我們不僅要明白歷史事件,知道它是怎樣的情況,而且還應該去求證,弄清楚為什麼,對歷史做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辯,才能聆聽歷史老人智慧的聲音,才能達到學史使人明智的目的,正如錢乘旦先生所言:歷史不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透的東西。你要是能夠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那麼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