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學前班教育隨筆(精選15篇)

閲讀2.71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前班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前班教育隨筆(精選15篇)

學前班教育隨筆1

朱麗琴 靜韓,一個“脾氣犟”的小男孩,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稍不順心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很容易生氣。

案例一:這一天,做操時,我讓小朋友一組一組排好並走到操場。輪到靜韓走時,他就是不走,後面的小朋友被擋住了,就説他的不是。於是他不高興了,就躺在地上,不管怎麼説,他就是賴着不走了。原來是因為班上小朋友帶牛奶來喝放在桌子上,他就乘此機會拿走。而後,不管你如何説,他就是喝定那瓶牛奶??

案例二:做完操後幼兒自由活動,一些小朋友在玩積木。朱辰煜一人靜靜地搭一座房子,剛叫我看呢,就被靜韓給弄倒,高興地笑了。跟他講理,讓他跟辰煜道歉,他就蹲下哭鬧??

案例三:自由活動結束了,小朋友們都有序地上廁所,而他卻一個人到處跑。大家上完廁所都回教室乖乖坐下時,他又跑去別的地方玩耍??

思考: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靜韓的表現“反應強度”比較強烈。所謂反映強度是指情緒反應的強弱,一般來説,反映強度較弱的孩子易相處,反映強度較強的孩子,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得到別人的關照,但一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吵大鬧,常惹得大人生氣。 靜韓屬於反映強度較強的幼兒,以往是他着急生氣,我也着急生氣,最後往往是他累我也累,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通過不斷地研究這類孩子的性格,並不斷地改變教育的方法,發現像以前一樣着急,試圖下“猛藥”來解決這種行為,是不切實際的。瞭解這類孩子的問題後,我改變了以往的急噪、焦慮心理,而以平靜、平和的態度來對待、解決。

第一,調整心態,避免激化。在孩子情緒激烈的情況下,我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平靜的心態解決事情,以免事情的進一步激化,然後尋找時機,主動地與他交流,分析原因,引導他尋求解決事情的辦法,使孩子這種強烈的情緒得以緩解。

第二,家園配合,步伐一致。針對孩子的情況,及時和家長聯繫,溝通交流,傳授正確的指導方法,步伐一致來對待孩子的情緒反應,慢慢緩解情緒反應的強度。

第三,循序漸進,適時強化。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等到他對待事情的情緒有所改觀時,我們就及時給予認同,鼓勵和表揚他,讓他意識到進步後的“益處”,從而使情緒反映強度漸漸降低。

學前班教育隨筆2

這個學期我們班的孩子升入大班啦!而目前大班的孩子原來並不在一個班,是由兩個中班合班,加入個別新生,合班後的大班由我擔任班主任。在開學之前,心裏頗為忐忑,兩個班的孩子能否自然融合?家長能否和諧共處?都是我擔心的問題,我怎樣做才能讓所有家長和孩子更認可、更接受。輾轉反思多次後告訴自己:真誠無私地面對家長,坦蕩無私地對待孩子,對所有人為心無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真實的自己。

開學以來,我把所有的孩子視作一個集體的孩子,無論語言,還是行為上,格外注意。爭取做到絲毫不讓孩子感覺到有所偏私,特別是原來不是我帶班的A班的孩子們,他們的心理應該更加敏感,更加渴望得到新老師的關注和關愛。雖然我對他們每一個人都還不夠熟悉瞭解,但每一天我儘可能與他們多親近,比如:多説幾句話,多抱抱他們或者摸摸他們的頭,隨時對他們投過來的小眼睛報以微笑。當然對原來班級的孩子也同樣熱情,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一樣的愛和温暖。短短一週多的相處,我迅速和每一個孩子都建立一種親密自然的感情。A班的`孩子對我這個他們而言的新老師絲毫沒有生疏之感。早上,我們一起晨間鍛鍊時,玩得忘乎所以、異常開心。結束時,孩子們主動幫我收玩具。上課時,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手回答問題,玩得開心時,都會紛紛圍在我的周圍,像一羣快樂的小鳥圍着鳥媽媽。我用剪刀時,原來A班的曹逸宸小朋友特意跑過來叮囑我小心一點,不要剪刀手,聽得我心裏温暖極了。

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家長應該有所瞭解,言談之中,也能感受到我們對孩子的一視同仁和平等無私。所以絲毫沒有之前兩個班合併以前的種種顧慮以及對新老師的些許擔憂。也正是提前敏覺到這方面原因,擔心不當言行引起偏私之心,才會在這一週多的時間,格外注意孩子間的友好相處,家長間的和諧共處。豁然發現,大家的友好相處並不會成為折磨我睡不着覺的難題,困擾就這樣迎刃而解了。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相信之後的每一天裏,我們全體師生、家長定會在廣闊自由的環境中愉快相處、相知。相信一切會越來越好,相信一切未知!

學前班教育隨筆3

幼小銜接和起跑線沒有必要聯繫,上幼小銜接也並不意味着就是正確的決策,因此,我的答案是家長不應該抱怨。如果家長在家庭中做好了親子教育,哪怕國小一開始入門較慢,但也會慢慢爬升上去。收穫父母高質量陪伴的而孩子,比起外面報班學習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習慣、在智力開發方面也相對更加均衡。這裏面存在着一些誤區,我們來了解一下。

1、幼小銜接班是必由之路嗎?很多家長認為別人孩子都在學習幼小銜接班,如果我們不學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年級學生中做了這樣一個小調研,結果發現,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由於提前接觸到了知識,因此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會反應更快,更自信,但這樣的優勢並不長久,在半年左右的`時間,沒有經歷過幼小銜接班但是有更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會逐漸縮短差距,逐漸趕上來。因此,可以説,學習習慣更加重要。

2、孩子的起跑線不在國小,而在家庭。我們經常把上國小的孩子,稱為學齡兒童,認為是學習的初始年齡,而事實上,學前階段,也就是我們説早期教育階段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通過親子互動實現系統的教育過程,除了傳授知識以外,對於兒童的情緒管理訓練、人際交往訓練、行為規範訓練等。這些訓練始於0-3歲,影響一生,很多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3、要注意教育節奏,反對功利教育。教育不是為了獲得高分,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成長。過早激發功利、強調結果,只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畏懼成績,厭惡學習。學習是一生的,培養對於學習的興趣與習慣比起贏在起跑線要重要的多。

我覺得孩子抱怨幼兒園就不對了,除了幼兒園之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哦。

1.幼小銜接不是一個必需品

幼小銜接不是一個必需品,很多時候孩子都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這個階段都是很多的培訓機構製作出來的需求,國家教育提倡學前教育不要國小化,國小文化知識不減少,那麼中間地帶就會有培訓機構來填補,這個機構就必須放大家長的焦慮,告訴你如果你家的孩子不上幼小銜接那麼就會落後。

2.國小暫時落後也不用過於焦慮

國小階段沒有多少知識,孩子暫時落後,家長就好好的輔導一下就可以,一年級用不了一千多字,孩子的生命也不光光就學習這一件事,所以不要焦慮。

3.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本,不要把責任推給其他人,很多時候從自身找原因,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孩子自身會有動力去學習,去探索。

幼小銜接不是必需品,家庭教育不能少,家長多關注,順利適應國小生活。

學前班教育隨筆4

我在工作中付出了努力,工作回報給我經驗的積累;當我在孩子身上付出真誠和愛心時,孩子對我產生了依賴,有了像對媽媽一樣的親近感;‘當我把孩子教育得從開始入園哭鬧不止到現在健康快樂的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學會了自己吃飯,自己穿簡單的衣服,並且一部分孩子從開始懵懂的語言到現在能完整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件事,唱完一首歌,跳完一個舞蹈等等,都是我在他們身上花費的心血得到的回報;家長見證孩子的懂事和成長,對我感謝的語言和認可,彙報我的是那常人無法匹及的艱辛和勞累……回報與付出就是這樣意味深長讓人捉摸不透。但是我喜歡回報的痛快和成就感,也在鍾情於付出時慷慨、豁達與寬容。只要在孩子需要時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你就會在他們懂事成長中得到回報。

在我們班裏我見證了回報和付出成正比的諸多實例:如李枝繁小朋友,剛入園時哭鬧不進教室,以自我為中心,好勝心特別強着實讓我犯了難。經過我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她變得懂事了,樂於幫助人,學會和小朋友分享。聽她奶奶説做夢就叫王老師,還經常給我説自己的小祕密。最讓我感動的是當着她爸爸的面説:“王老師我愛你”,讓我聽了心裏有一種油然而的成就感。還有孫劉陽和李雅馨小朋友午休不是很好,前者依賴性特別強,每天午休時她一手抱着水杯、鞋子、枕頭,用那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抱着她睡,她用手摸着我的臉、擺弄着我的頭髮就像依賴媽媽一樣依賴我,在我的陪伴下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東西進入了夢鄉,在我的'關心和體貼下現在基本上能獨立睡覺了。而李雅馨小朋友在家沒有午休的習慣,一下子不適應集體的生活,一到午休時她就脱掉鞋子東跑西跑,既影響了其他孩子,對她自己良好習慣的養成也不利,我很是着急。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每天坐在她的牀邊拍拍她安撫她,慢慢的養成了午休的習慣。她還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簡直不敢相信還當面感謝我。還有高南媛小朋友,個性很強,自己想做的事就得做很任性。根據她的性格的特點,我經常因一點小事就表揚她、鼓勵她、認可她,讓她感覺到成就感。現在她改變了很多,她還經常自豪的和我説:”王老師我和小朋友分享了,我正確搬椅子了。“回答問題也很積極。還有好多家長再接孩子時看到我那麼辛苦,她們發自肺腑地説了一句:“這麼多孩子老師一天要説多少話呀!王老師的嗓子都啞了,把這些孩子照顧好真是不容易,太辛苦了”。這難道不是對我們的認可嗎?還有……等等太多的例子。從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中,我悟出一個道理。我付出了,但我積累了很多教育孩子的經驗,讓孩子在這裏健康快樂的成長,從而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這難道不能證明付出和回報是成長比嗎?

幼兒是一羣正在成長的孩子,而孩子是允許犯錯誤的,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你因他們的錯誤敞開你的胸懷給他們關心、愛心教育付出時,人生便已給你準備好了回報。這種回報不許物質和金錢,只需海內存知己,天下若比鄰的真心。讓我們攜一縷回報的陽光,系一絲付出的綢帶,踏上實現自我的價值。相信吧!付出是和回報成正比的。

學前班教育隨筆5

終身學習是教師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不斷在進步的,為了學到最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自己應該學會自主學習。學習組織培訓,專家也推薦相應書籍幫助我們更好的進步成長,我選擇了《幼小銜接這些事兒》這本書進行了研讀。

我覺得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塊兒。在我們身邊幼小銜接存在很多的問題。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像國小過渡的鏈接,但是就是大班才開始幼小銜接工作嗎?這裏很多人有很多錯誤的觀念。答案並不是如此。幼小銜接它是貫穿整個幼兒園的。在一些幼兒園、老師眼中,幼小銜接這個詞代表着知識的傳承和過度。

他們組織教學形式國小化、內容國小化、方法國小化、制度國小化、環境國小化、指標國小化。讓孩子學習他們認為對的例如“拼音、數學”等等,忽視了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的`培養。到了國小以後一開始孩子會以為自己會的很多因此開始驕傲,懈怠。到了接觸新的知識以後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開始出現了各種問題因此開始停滯不前甚至落後於其他孩子。所以改變社會、老師、家長們的觀念是尤為重要的!

學前班教育隨筆6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進程中最幸福的時期,作為陪同每個寶貝渡過這一幸福時期的我來説,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看着每一個快樂生動的寶貝,等待他們的來日會更好地面對競爭劇烈的現代社會。是的,每個人面臨的壓力和挑釁越來越大,不僅要控制豐碩的知識、高等的技巧,更應該領有一個積極向上、能夠自我調節的心理態度,讓我們的寶貝贏在起跑線上,我們更應該關愛寶貝的心理健康。

兒童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激發自我實現趨勢的要害時期,是培養興趣、挖掘潛能、樹立自負的最好機會。兒童期更是很多心理、行為障礙的好發年齡,細心觀察有利於早期發現、及早干涉。

幼兒園的孩子個性因人而異,每個孩子都須要大人的關愛和領導。對自主張識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孩子加入夥伴羣體中的運動,踴躍造就他們解決問題、獨破思考及引導組織才能。讓孩子進入一個年紀稍大的羣體去休會,從而培育孩子與小夥伴友愛配合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優點,尊敬別人的看法,愛護與小夥伴之間的友情,不把本人的主意強加於人。提示孩子不要有點成就就自豪或沾沾自喜。而對於自我中情意識重大的孩子,家長應留神:教育孩子要有準確的立場、方式,不要過火寵愛放縱孩子,對孩子分歧理的請求,要堅定謝絕。發明環境跟機遇讓孩子多與搭檔來往,這樣逐步使孩子懂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聯,瞭解除了自己的態度外,還有與自己不同的立場,從中領會到友好相處、獨特遊戲帶來的愉悦情感,逐漸打消自我核心的心理。

另外,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兒童,要多視察、剖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彌補教育,儘量採用環境和行為改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班級中有些幼兒,由於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因為長輩們的特別溺愛,使他們構成了率性、嬌慣還有與小朋友交往的障礙。長期下去,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性格孤僻,長期下來便造成了自閉症。對待這一局部幼兒,請家長充分注意到,顧及到幼兒心理髮展的特別時代,及時與幼兒園老師配合使孩子能夠儘快轉變孤僻的.性格,免得影響到以後的發展。這是一個不容疏忽的問題,在幼兒園裏普遍存在,願望家長和老師充足顧及到這一些特殊家庭情形的孩子,讓孩子在關愛之中養成活躍向上的性格。

還有一類幼兒特殊頑皮,家長和老師都特別頭疼,但是不是不解決的辦法,長期的受批駁會使幼兒感到無所謂,可是假如換種方法及時確定他們優良的處所,然而也不能過分的表揚,孩子在表彰之中長大,以後面臨挫折就不能很好的自己解決。怎麼到達教育這一類兒童的目的,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掌握一個度,無論孩子如許調皮,都要使他明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被父母接收的、可供給自我服務及為別人服務的人,從而增強孩子的他人意識。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看待生活,去關心他。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中。這樣在無意之中,孩子就會萌生關心羣體、關心父母、關心同伴、願意分享的精良品質。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關注,我們需要培養一批可以適應古代社會發展,可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陽光寶貝。讓我們共同盡力,多一點心理方面的關愛給這些小精靈。

學前班教育隨筆7

不管外面的環境如何變幻,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別人用什麼什麼樣的眼光待你,堅持正確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在幼兒園的生活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聲問候、一個擁抱,一個安慰,一個耐心的解釋、一個關心的電話、一個微笑,我能每天堅持把它們都做好自己就很了不起。享受不平凡的自己,從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關鍵是一如既往的堅持。

幼兒教師儘管是不簡單的,卻又事實在在的'平凡着。為生存奔破,為工作忙碌,為雞毛蒜皮、油煙醬醋的瑣事而喜怒哀樂,和千千萬萬生活着得人們本質上並無太大的差別,平凡得人呀。我想着就是生活的真諦吧;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想擺脱眼前的生活,可是事實上還不是從一個圍城走進另一個圍城,重新開始生活過的生活,只是讓安分的心獲得暫時的平息;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千方百計的賦予他某種意義,然後把實現這個意義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學前班教育隨筆8

心理學家贊可夫説:“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識字教學是學前班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孩子剛開始拿筆寫字,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學前班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把識字教學滲透到遊戲活動中,會讓學生在玩中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比如:摘蘋果,開火車,找朋友等等一個小小的遊戲,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奇妙有趣的,他們會樂此不疲的認、讀。 沒多久,我發現學前班學生識字存在着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現象。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

由於學前幫孩子來自不同幼兒園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個別的學生認識的字比較多,但有的.學生可以説還是一片空白.之前我也採用過積極鼓勵、輔導,卻發現效果並不明顯。因為我根本也輔導不過來。後來我想:何不將認識字較快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資源呢?讓他們成為我最有利的教學小幫手?誰學的快,筆順記得又準,就可以當小老師。

想到了就去做。這樣,在識字教學中,小組成員就可以一對一優差互補,共同進步,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筆順寫得對,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心,也讓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同時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字記得也比以前紮實多了。

“小老師”是我現在教學中採用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學習過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寫給大家看。對於確實讀得好、寫的準,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幾個生字後,就積極地找到老師,前來應聘“小老師”教認讀生字。一時間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教學的路像是二萬五千裏裏長征,等着你克服重重困難,前面是春天;又像是一條荊棘中藏着美麗的花朵的路,等着你去發現,收穫更多的鮮花。因此,要努力的歷練自己,一邊前行一邊除去道路上那些障礙與荊棘,讓鮮花露出燦爛的笑臉,讓春天時刻存在。怎麼才能克服重重困難,讓前進道路上的荊棘與障礙不傷到孩子也不傷到自己 。這是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困惑的問題,也是我們積極探索的問題。教學中需要我們時刻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反思中得到啟示,春天就在我們眼前。

學前班教育隨筆9

時間過的真快,兩個多月轉眼就過去了。回顧這兩個多月來到快樂寶島工作的點點點滴滴,收益良多。根據我校的工作安排,擔任學前班教學工作。我遵循學校的教學工作要求,在同行們的互相幫助下,本人順利有效地完成了教學工作。現將兩個多月來的工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今後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台階。

作為一名學前班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書育人的責任,不僅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為了提高自身素質,首先樹立正確的世界關和人生觀,以更高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我認真學習學校先進的“今年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明年我給爸爸媽媽讀報紙”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每次教研活動,認真參加聽課、評課、通過研討和反思,我將同行們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學會在反思中進步。不斷為自己充電,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師。

面對着一羣年齡小卻不懂事的孩子。我認為教學與德育要一起抓,經過努力小朋友們進步很快。現在孩子們都能和我很好溝通,和孩子們在一起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我也深深體會到面對着這寫純真無暇的心靈,面對着他們天真多變的內心世界,只有深切的`關愛,才能深的孩子們的信任與愛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對幼兒以表揚為主,改變他們的依賴思想,對他們的行為或表現充分給予肯定,使他們更能積極主動快樂地學習,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為了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我主動與家長溝通,經常通過面談的形式交流幼兒在家、在園餓表現情況,聆聽家長們的意見和看法,共同尋找出教育幼兒的有效方法。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們支持和配合,同時家長們也給與了我們充分的肯定,這將激勵我們更好的開展家園工作,學期結束了,我們班的幼兒即將進入國小,祝願我們的孩子在國小的生活中身體健康,學習天天向上!

學前班教育隨筆10

在一次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師幼互動環節,我告訴孩子們,誰問題回答正確,誰就能得到一張小貼畫。丫丫是一個反應靈敏、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活躍的孩子。在以往的活動中,她回答問題一直很積極,這次也不例外。我每提一個問題,丫丫都會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我希望把相對簡單的問題交給那些平時不夠大膽回答問題的孩子,所以連着幾個問題,我都沒有讓丫丫來回答。不想,丫丫着急了,直接站起來對我説:“老師,下一個問題能不能讓我來回答呀,我也想回答問題。”我説:“好呀,你先坐下。”接下來,我展示了一張由半圓形、長方形和梯形組成的房子圖片,請孩子們找一找圖片中的房子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分別有幾個。這一次,我請丫丫來回答。丫丫説:“房子由三種圖形組成,有長方形、梯形和半圓形,半圓形有兩個,長方形有一個,梯形有一個。”我説:“丫丫,請再仔細看看,你確定你的答案嗎?”丫丫又數了一遍,還是確定自己之前的答案。這時,程程舉手後站了起來,説:“不對,丫丫少數了一個長方形,長方形應該有兩個。”我表揚了程程,然後對丫丫説:“丫丫,你少數了一個長方形,這次你不能得小貼畫。”活動結束後,我回到了自己的辦公桌旁。一個小朋友跑過來告訴我:“老師,丫丫哭了。”我以為是丫丫和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矛盾,連忙走過去問丫丫怎麼了,她抽泣着説:“我今天問題答錯了,沒有小貼畫了。”我安慰她説:“沒關係,下一次你仔細一點,答對了就會有小貼畫的。”

但離開丫丫後,我仍在想自己和丫丫的互動隋況。丫丫一直是一個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的孩子,這次的問題回答錯,會不會讓她覺得老師從此就不看好她了,所以她才傷心哭泣的?想到這裏,我決定找個時間跟丫丫聊聊。

自由活動時間,我又來到丫丫面前,抱起丫丫,對她説:“丫丫,你是一個很棒的好孩子,可是再優秀的人也會出錯,老師也會出錯,所以剛才在數學活動中你回答錯了是很正常的事。先數房頂,再數房子的窗和牆來尋找圖形並數圖形數量,就不會漏數一個長方形了。”丫丫聽了我的這番話,對我説:“謝謝老師,我下次會仔細的。”

的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獎勵自己“小貼畫”是對自己的肯定,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小貼畫”。如果我們處理不當,很容易給孩子留下“老師只愛優秀的我,不愛不優秀的我”的印象,以至於孩子無法正確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所以在與孩子互動時,我們一定要努力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免無意中傷害孩子。

學前班教育隨筆11

我家兒子今年六歲,18年9月上國小一年級,為了讓他更快的融入國小生活,大班這一年我們離開了原來名聲在外的一所連鎖明星幼兒園,來到了一傢俬立的學前班,為什麼呢,就是我所説的,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融入國小生活。

孩子即將開始的國小生活中,首先學習環境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幾年幼兒園那熟悉的.環境,其次,身邊的老師同學也都是新面孔,適應能力再強的孩子也要花些時間去接受。但是,當老師的講課內容孩子熟悉且已經有所瞭解的時候,會給孩子莫大的自信。

據我所知,現在一年級的內容老師只是花很少的精力去教學,比如説拼音,學習過幼小銜接課程的大部分孩子都已經掌握了,老師講課時響應連連,老師自然講的快,那些沒學過拼音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裏既不能迴應老師,也不敢舉手提問,乾着急,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甚至有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我們一直強調快樂教育,強調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身邊親戚朋友家已經發生的‘一年級現象’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即使不去學前班和幼小銜接機構也要自己在家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不為別的,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快樂’的國小生活。

學前班教育隨筆12

如何看待孩子的“告狀”行為隨着年齡的增長,許多孩子在自己頭腦裏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而一旦有人觸犯這些“規則”,就算事情再小也會引發同伴間的一些爭執。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又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也就開始頻繁跟老師“告狀”。

大班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同伴意識,也有了一定的行為規則意識。他們常會因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跟同伴之間發生爭執,而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告訴老師去”。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是萬能的,能給他們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才會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的來告訴你其他小朋友的表現。“老師,某某小朋友沒有排隊”,“老師,某某小朋友推我椅子了”,“老師,某某小朋友沒坐好”,“老師,某某小朋友扯我衣服了”,“老師,某某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在講話”......面對這些“告狀”,我們往往不是很有耐心的去聆聽,甚至有時還會覺得心煩,因為覺得這些事情實在太小,不值得孩子們重複的拿來跟自己説。其實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孩子會“告狀”那是因為他們不會自己處理這樣的問題,所以只能尋求老師的幫助。

對於那些喜歡“告狀”的.小朋友,我常用的方式是冷處理。孩子“告狀”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還小,又剛從家庭中走進幼兒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矛盾,很多問題不能自己解決,需要我們經常性的引導和啟發。但如果給予那些有事沒事就“告狀”的小朋友及時響應,不僅不能及時幫他處理矛盾,還會給老師的工作帶來負擔。喜歡“告狀”的小朋友,遇到問題,他們第一時間不是去想如何解決,而是直接就想到找老師。如果老師經常性的給他們幫助,會增長他們的惰性,還會讓他們在同伴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對於一些合理的“告狀”行為,我常仔細聆聽他們“告狀”的內容,然後把幾個小朋友叫到自己身邊,詢問原因,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當然,在忙的時候,我可能顧不了那麼多的“告狀”,於是會跟小朋友説“好的,我知道了,老師待會批評他”,給“告狀”的小朋友一個承諾,也給那些“被告”敲個小警鐘。

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對孩子今後的心理髮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孩子的“告狀”行為,老師和家長應通過一些實例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會謙讓、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們在與小夥伴有矛盾時應講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當然,這是一件做起來很難的事情,但作為家長、老師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這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與他們學習科學知識同等重要,讓他們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

學前班教育隨筆13

“老師,佳佳的手流了好多血!”我聞訊跑過去一看,佳佳的手背、手心紅紅的,可是沒有見到傷口。佳佳也沒有哭沒喊疼,看清後才知道,原來是印泥!這是誰帶來的呢?正在這時候我發現佳佳旁邊的芊芊好像在往口袋裏藏什麼東西,我明白了。過了一會兒,通過給芊芊講道理,做思想工作,她答應把印泥交給我讓我保管,晚上再拿回家,並保證以後不帶來了。

第二天,芊芊果然沒有帶來。但是我又發現有幾個小朋友的腦門上多了一個歪歪扭扭的小紅點。通過去順藤摸瓜,我又從星潤的口袋時裏“收繳”了一盒印泥。沒過一會兒,又有小朋友告訴我説阿浩的口袋裏藏着一支玩具寶劍!

印泥、玩具寶劍,我明白了,我們班這羣小傢伙越來越懂得跟好朋友分享了。但是這種把東西藏在口袋裏帶到幼兒園的方法非常不可取,具有很大的潛在危險。於是,我向全班的孩子們講述了這件事,並告訴孩子們把小玩意帶在口袋裏是很危險的,特別是小玩具或尖利的'玩具。要是有什麼好玩的玩具想給小朋友們一起玩,可以先告訴老師,老師會讓大家分組玩。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老師的看法,以後再也不帶小玩意來了。

晚上,家長來接孩子時,我特意和這幾位孩子的家長進行了溝通,把孩子的情況告訴他們。他們都感到很意外,不知道孩子帶這些東西來幼兒園,並表示以後要多檢查孩子的口袋,以免發生意外。 我想對每一位家長説:請多多注意孩子的口袋!因為口袋裏藏着孩子的祕密,裝着孩子的心理,暗示着孩子的變化和成長!口袋也是家長觀察和了解孩子的“一面好鏡子”!

學前班教育隨筆14

做了這麼多年的幼兒老師,越來越感到教育的艱辛和責任的重大。從96年開始的第一屆大班畢業生到現在我所帶的大班孩子,無論從思想、意識、心理、生理方面都發生了太多變化。以前的大班孩子只要在幼兒園快快樂樂的學習,不需要太多的去完成學習任務,就可以順利升入國小,根本不存在什麼提前上輔導班和不適應的問題,這也是當時整個社會趨勢所決定的。就像我的童年回憶起來就是沒有什麼負擔,在學校上完課、寫完作業就可以玩,那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憶。可現在的孩子呢從一出生,就被爸爸媽媽套上了固定的枷鎖,先是3歲之前的親子園,接着來到幼兒園,很多從這時候就開始了正規的學習,學英語、學識字、學器樂、學舞蹈、學算術……家長總是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想比別人前進一步,比別人優越,但是一身的`“武藝”換回了孩子痛苦的童年,想想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至少有15年都在學習,人一輩子有多少個15年,我始終都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現在孩子最需要的,是能幫助他們適應未來世界的,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於是在平時的教育生涯中,我會經常思考、總結、做記錄,不遺餘力的去想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再付諸於行動,來幫助一屆又一屆的家長和孩子們。

“教育即生活”,對,教育來自生活,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這種即時的教育對孩子最為重要。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未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教育構成了教育的主渠道,三者應該互相配合、互相補充、互相完善,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有幸一位在書城工作的朋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我身處雙重身份去閲讀這本書,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很快它吸引了我,書裏介紹了很多學校和家庭如何緊密配合搞好進入一年級時的最初的細節教育,有理論有實踐,很多大道理和一些大理論都跑到一邊,更多的是一些細節,孩子的生活、學習、學校、老師發生的事情等等,都被梳理的井井有條,這本書是教育家精神最好的見證。卓立校長人如其名,他的這本書也有卓然而立的品格,他用一生的學識和教育經驗撰寫了這本書,見解獨到、觀點新穎、指導性特別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我用一週的時間拜讀了這本書,現在正向我身邊的幼升小的家長朋友們引薦和分享,希望能提高大家的意識,能更好的起到引導作用,讓家長們不再彷徨,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的走進國小校園。

讀到書中第三章《喜歡老師,太重要了》,這點對於我來説深有感觸。作為老師,我覺得必須得讓孩子們喜歡,只有讓他們喜歡,他們才願意上你上的課,這點我是有體會的,和女兒有同感。從小班一入園,老師對於孩子來説太陌生了,但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時間久了,通過慢慢地接觸、平時的觀察,加上年齡的增長,究竟“好”還是“不好”,他已經有了定論,確定是不是他喜歡的老師後,他會喜於見到老師,觀察老師,樂意聽老師講話,當然願意聽老師上課啦,這對課堂學習效果有很大的推進作用,是學習的首要因素。因此孩子也能學得很認真,從而掌握好的學習習慣,學到知識。我覺得,這和我平時的工作習慣有關,有些時候,我會和孩子換個位置,或者坐到孩子中間去,聽聽他們的談話,瞭解他們的想法,設身處地的從孩子角度去想、去做,很多想法的雷同是不受年齡限制的,孩子的想法和創意甚至超過了我們老師,所以我會更多的遵從孩子的意願。“愛上學”和“愛學習”是兩件事,作為老師,要真正把二者結合起來,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學前班教育隨筆15

作為即將幼兒園畢業的幼兒來説,幼小銜接迫在眉睫,但是許多家長由於急於求成,在幼小銜接認識方面存在主要兩個誤區。

誤區一:幼小銜接就是多學知識

正確的認識:幼小銜接,是讓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國小的一個過程。而不是提前讓孩子學習過多的國小知識。

誤區二:重視物質準備,忽視心理準備。

針對以上兩個誤區,咱們家園應該攜手幫助孩子從哪些方面做好幼小銜接:

一、學習能力銜接:

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理解力、創新力、思維力等,讓孩子養成創造思維的習慣,掌握優秀的學習方法,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學會學習, 愛上學習。

針對以上大班下學期着重從以下幾點做起:

1、培養孩子上課的規則意識,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坐姿等。到6月份我們會逐漸將每節活動加長至35分鐘接近國小每節課的時間。讓孩子提前適應國小的上課時間。

2、本學期我們新創設了“我要上國小”的區角,讓孩子愛上國小,嚮往國小生活,為上國小做準備。

3、我們還會開展各種識字遊戲:包括詞語開花、幸運字等遊戲。

二、行為習慣銜接:

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適應性、時間觀念、責任感等良好品質,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嚴格管理的國小生活。當然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語言習慣等也得需要家長在家注重這些習慣的培養。

1、改掉丟三落四的習慣:平時活動時記得自己的作品要記得做標記,請家長教會孩子寫自己的名字。我們可以在最後兩個月每天養成“畫日記”的習慣。主要為上國小後記作業、寫作業做準備。

2、獨立性的培養:鍛鍊幼兒獨立掃地、拖地收垃圾的能力,獨立收拾區角為他人服務。

3、進行競選小班長的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及自信心。

三、情商社交銜接:

老師針對性的'引導與關注,良好的禮儀禮貌訓練,讓孩子融入到學校的大家庭中,增強孩子情商社交能力,讓孩子自信、大方、受歡迎。做好各種心理準備:

1、實地參觀,增加孩子對國小的感性認識

2、演練角色,增強孩子的角色意識。

3、給幼兒課間10分鐘,讓幼兒體驗課間10分鐘需要做什麼事情。 我們會提醒孩子模擬國小的課間十分鐘,入廁、洗手、喝水,然後再自由玩耍。

4、家園配合,引導孩子對國小產生嚮往之情。

真正適合孩子的幼小銜接需要我們家園攜手努力,掌握正確的幼小銜接理念,從物質、心理兩方面着手幫助孩子順利升入、快速適應國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