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集合15篇

閲讀2.69W

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集合15篇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

文瑩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她學習知識都很好,上課也很認真的聽,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可是文瑩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挑食,平時裏,她不喜歡吃肉,把肉挑到一邊,過幾天看見不喜歡吃的菜又挑到一邊,一口也不動。不論教師怎樣勸,就是不吃。在與家長多方交流中也發現,她在家裏也是這樣的',挑食很厲害,家裏也沒有辦法,家裏人都很寵着她,就個性喜歡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媽媽還好一些,就是爺爺奶奶個性慣着她,她要什麼爺爺奶奶就給她買,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所以文瑩看起來個性瘦弱,弱不禁風的樣貌。

一次中飯,吃的蘿蔔菜,我看見她把蘿蔔挑到一邊,我走了過去,我問她:“文瑩,你為什麼不吃這個呀?”“它長的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好吃。”“你沒吃就説難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這天講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後對她説:“文瑩,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小白兔最喜歡吃蘿蔔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為吃了蘿蔔才變漂亮的!”文瑩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説“是真的嗎?”我點點頭。她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然後又吐了出來,“不好吃!”我忙説,你剛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點怪,可是小白兔在嘴裏嚼嚼就可香了。然後她又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嚥了下去,之後看見她把所有的蘿蔔都吃光了。

從這以後,我每一種菜都編一個故事,之後每一天吃飯的時候,她還會和別的小朋友説“這個吃了會長高,會漂亮的!”然後大口的吃了起來。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2

小小班的洋洋有幾個最。個子最高,最能哭,最能攻擊其他小朋友,最不聽老師的話。就這幾個最,洋洋成了小小班最知名的人物,小小班無論發生大事小事,不管洋洋在不在,只要我和蘭蘭問一聲:誰做的?保證小小班全體孩子異口同聲口地説:“是洋洋,是洋洋” 。今天,幾個孩子去衞生間,不知道是誰不小心把衞生間的門關上了,門打不開了,裏面的幾個孩子嚇哭了,我忙找到衞生間的鑰匙把門打開,問孩子們是誰把門關上的,結果全體孩子齊刷刷的指向洋洋,讓我和蘭蘭老師真是哭笑不得,洋洋根本就沒去洗手間,一直坐座位上玩積木呢。這樣的事情在小小班很多。嘉城奶奶打來電話,説洋洋把嘉城的彩筆弄壞了。可那天洋洋生病請假了,後來問嘉城彩筆怎麼回事,他才承認是自己弄壞的,怕媽媽批評他,才嫁禍洋洋的。

洋洋的調皮讓我和蘭蘭老師頭痛,在活動室,他不會安靜一分鐘,一會在地上翻滾,一會把小凳子搬起來,一會去騷擾騷擾身邊正認真畫畫的王陽明金,無論老師啟發他,批評他,他一概當耳旁風,嘴上説着:“洋洋不了,洋洋聽話,洋洋不打小朋友了。 ”可沒等老師轉過身,他又把小女孩涵涵的小辮子揪下來了。真是拿他沒辦法。我和蘭蘭老師只有每天特別關注他,生怕他惹禍。説起洋洋,洋洋的奶奶也是一臉無奈,奶奶告訴我,這孩子從小就不乖,沒上幼兒園時,奶奶帶他出去玩,他不是把同齡的孩子無緣無故推到就是用其他方式傷害人家,為這,鄰居都不敢讓自己家的`孩子和洋洋玩,奶奶也怕傷着人家,只要出門就死死的拉住洋洋,哄洋洋一天,奶奶就累得腰痠背痛。奶奶還説:”在幼兒園裏,讓老師費心了,希望老師能把洋洋教育好。”奶奶的話裏帶着懇求,看着家長期望的目光,我和蘭蘭老師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3

1、置之不理

孩子發脾氣時,你只管幹-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説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為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不要多説。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複一次。

孩子不再發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去街上玩。”不要説:“你剛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

2、表揚和鼓勵

孩子不發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説話方式。可以説:“你能安安靜靜地看畫書,我很高興,你真聽話。”不要説:“你沒有發脾氣,真是好孩子!”不要強調“發脾氣”這個詞。

孩子發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示範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麼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

3、儘量避免誘發孩子發脾氣的場合和情境

如果任務或玩具太複雜了,孩子會因完不成、不會玩而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定得簡單點,讓孩子能夠完成。

必要時提供幫助。當孩子變得急躁時,你可以給他一點提示,或説幾句鼓勵的話,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但不要包辦代替。

應避免孩子過分疲勞或興奮。要在他玩的筋疲力盡和極度興奮之前,結束活動,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

4、不要讓孩子發脾氣來逃避責任

應讓孩子明白,發脾氣不能幫助他逃避任務。向孩子講清楚:他的任務若不幹會給他懲罰;隨他怎麼發脾氣,任務必須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給他應得的懲罰。懲罰之前先給他一些警告。懲罰之後讓他繼續完成任務。

5、在來客人時和在公共場所等

孩子會察言觀色,當爸媽累了,有客人來訪或全家在公共場所時,他的哭鬧會更帶勁。如果孩子哭鬧打擾了周圍的人,你可以把孩子領到人少的地方。“跟孩子説,你影響了別人,如果你還哭鬧,咱們現在就回家。”為了證明你是説到做到,你可以中途離開。在公共場合不要後退,不要同情孩子的表情。絕不要讓步,要讓孩子看到你是説到做到的。

6、馬上就地解決

這是控制發脾氣行為的關鍵。不要事後再懲罰孩子的行為。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4

每個孩子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之處,他們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書,但是真正想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説:爸爸,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説下,可鑫滿眼含淚地鬆開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説:可鑫吃飯的速度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動區遊戲時,可鑫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可鑫,你喜歡玩什麼?她説: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可鑫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着講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説: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可鑫講故事,可鑫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可鑫進餐的緊張心情,我們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可鑫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可鑫,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可鑫,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可鑫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來到幼兒園,爸爸手裏還拿着幾本書,他對我説: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可鑫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説,爸爸,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説,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5

春暖花開時節,出遊成了家長與孩子享受生活的首選方式。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見識,豐富孩子的經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更能增進親子感情。

可是,出行難免舟車勞頓,車上的時間讓孩子覺得無趣,令家長傷透腦筋。顯然,車上不宜看書,更不宜蹦蹦跳跳做遊戲。為了緩解孩子路途中出現的煩躁情緒,很多家長依靠各種電子產品幫助孩子度過長長短短的車行時光。大家都知道,行車途中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無益。那麼,怎樣讓孩子的車行時光快樂有益,讓出遊一路歡聲笑語呢?不妨來玩玩口語遊戲吧。

一、詞語數字反着説隨着車行前進,路上風景一路變換,稍縱即逝,孩子對很多景色或事物過眼即忘,錯過很多感知機會。這時,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窗外風景,説出自己所見事物的名稱,互動進行“詞語反着説”的遊戲。如,看見青山,孩子説“青山”,媽媽説“山青”;看見“火車”,孩子説“火車”,媽媽説“車火”;孩子説“陽光燦爛”,媽媽説“爛燦光陽”……孩子年齡小,可以試着將簡單的兩字詞語倒着説,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反着説的詞語字數可以逐漸增加;到了大班,可以用四字詞語或者短句。順説反説也可以由媽媽、孩子輪流進行。這樣的遊戲,可以促進孩子集中注意力,訓練思維能力,也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積累,感受詞語變化的趣味。

二、車牌車型巧思維車行途中,會前前後後遇見很多同行車輛,引導孩子關注車輛信息,能獲得豐富認知。

認數字。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關注前行車輛的車牌號,是認識數字的好辦法,且能訓練快速識記的能力。對於年齡大的孩子,也可以嘗試簡單加減法遊戲,或者編含有數字的遊戲,如將“1368”編成“今天的早飯,爸爸吃了1碗粥、3根油條、6個包子、8顆榛子,爸爸是個大胃王”,嘗試數字與量詞的結合,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增進趣味性。

識省份。車牌上的省份簡稱對於孩子來説是個新事物,引導孩子感知省份簡稱,並簡單豐富對該省份的常識,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如遇見“滬”的車牌,讓孩子説説全家一起游上海時的趣事,增加孩子對這個地區的'印象。

賞車型。路上的車輛多,車型也豐富,根據出現在自駕車周圍的車型,可以引導孩子關注車子的牌子、款式、顏色等元素,並進行描述和比喻,還可以進行前後車型的比較,豐富孩子對車型的認知。

三、説説唱唱強語感在車子狹小的空間裏,説唱是最為便捷的遊戲方式。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有趣的兒歌帶着孩子一起學唱,也可以玩手指遊戲,和孩子互動學習。根據車窗外景色的變化,也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自己編兒歌,説些句式結構相似的短句,模仿熟悉的兒歌模式進行仿編,拓展課堂上的學習。也可以照着某首簡單歌曲的旋律唱歌,仿編歌曲,在説説唱唱中讓孩子感受語言創作的趣味,增進孩子學習的興趣。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國小,建立良好的語感對國小學拼音尤為重要,媽媽可以讓孩子念出一首兒歌,將兒歌的每字每句拆成音節帶着孩子一起説。如“太陽當空照”。媽媽就説“t—ai、tai,y—ang、yang, 太陽”,孩子也跟着説,直至完成整首兒歌。説唱的過程無需出現書本讀物,在語言互動中孩子能順利建立字詞發音的語感,為孩子進一步學習拼音做好準備。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6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説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提高的。如何使遊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我的遊戲,如何在遊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麼,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遊戲都有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遊戲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能夠在孩子選取了“這天玩什麼”後,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遊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遊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能夠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後他們就會自我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總動員”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能夠一個一個套在一齊,幼兒能夠把它們一個搭起來等不一樣玩法。”透過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後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實例證明遊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取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發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我的意願,獨立自主的去選取遊戲的方式方法、規則要求、主角材料,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用心性。開展遊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歡樂,從而也會體現出遊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7

杜昊遠在我班幼兒中算年齡較小的一個,剛滿兩週歲。他長得小巧玲瓏的,別是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非常惹人喜愛。

因為其他原因,昊遠沒有參加我園開展的親子活動,以前跟老師連面都沒見過。因此,剛來園時,他和一些孩子一樣對陌生的老師充滿了戒備,媽媽送他來園,他連話都講不清楚,只是邊哭邊咿咿呀呀地叫着,抱緊媽媽的脖子就是不肯鬆手。媽媽非常擔心孩子不適幼兒園的生活,次把他送進班後,還要在教室口呆好長時間,久久不肯離去。確實,開學的前幾天,昊遠的情緒很不穩定,午餐時不吃,午睡時不睡,連小都不肯,常常到褲子上。為了孩子從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從而使他更快適幼兒園集生活,我細心照料着他,他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為了他獲得安感、親切感和依戀感,我與他常常肌膚親,如拍拍他的小腦袋、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説幾句悄悄話,遇到他有哭鬧行為,我又和顏悦色地用最温柔、最親切的語言對他加以勸導,儘量滿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漸漸地他對我產生了深深的依戀感,早晨媽媽送來時能跟媽媽説再見了,午睡也有了好轉,能在我的懷抱中很快睡。現在的`昊遠天在幼兒園裏粘着我,儼然一個小小跟屁蟲。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麼快就適了環境,感到很高興,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小跟屁蟲會在老師的悉心照料下,一天一天開心,一天一天進步。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8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裏,我觀摩了英國插畫大師科奇保羅執教的“小貝挖寶”活動。活動開始前,大師需要從上課的孩子中選出一位來當“模特”,只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大師面露難色。停頓片刻之後,他眼睛一亮,問孩子們:“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只見一個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説:“今天是我的生日!”可還沒有等他的話音落下,旁邊的另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説道:“不對,你剛剛過完生日!”兩人的對話惹得現場聽課的教師哈哈大笑。到底該選誰來當“模特”呢?茫然的大師把選擇的難題交給了班主任教師。年輕的班主任教師立刻迴應,一抬手便指定了一個小姑娘來當“模特”。於是,在其他孩子的歎息聲中,大師開始上課了。

雖然我只是坐在下面聽課,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這位班主任教師是依據什麼選擇的呢?我不禁聯想到另一個場景:早晨升國旗時,教師發現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讓我來吧!”好幾個孩子跳躍着,爭先恐後。教師的目光掃了一圈,用手一指,説:“你去升旗吧!”只見那個被選中的孩子興奮地奔向升旗台,其他的孩子則悻悻然沉默不語。之後,落選的孩子們照常唱國歌、做早操,絲毫沒有異常。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了。

確實,作為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選擇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提問,選擇誰來回答?每日升旗,選誰來擔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該由誰先來做?遊戲中出現爭執時,該聽誰的?誰來定規則?這類選擇折射出不同班級的不同文化氛圍,而和諧的班級風氣與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輪流制”進行選擇,如“輪流回答”“輪流表演”“輪流遊戲”等,讓孩子們輪流當值日生、升旗手,這樣一個也不漏,一個也不少,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皆大歡喜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適合採用“輪流制”的辦法,如同本文開頭大師遭遇的選擇誰當“模特”之場景,顯然就無法“輪流”。但畢竟面對了,那麼,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當下,諸如“以兒童發展為本”“讓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師熟稔於心,在國家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反覆強調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出現了許多如“保護”“接納”“允許”等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呢?

幼兒園的屋頂農場豐收了,教師帶領中班的孩子們去挖土豆。孩子們一邊收穫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大聲嚷嚷:“發財嘍!發財嘍!”土豆被挖出來了,教師讓孩子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個土豆,接着又説:“你們有38個人,一人一個土豆還有多的,怎麼辦呢?”孩子們回答説:“今天沒來的小朋友,我們給他們留着吧。”教師又説:“但還是多了2個呀!”一個孩子想了想説:“婷婷和朗朗營養不良,讓他們多吃點。”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

原來,一旦讓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立刻會收穫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現孩子想法和願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口服心服”的辦法。

在大師的課堂上,面對選擇的難題,或許年輕的教師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決定,讓現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故此情此景尚屬情有可原。但我還是建議事後教師要記得“關注”,不僅應該有目的地去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更應該深入思考,找尋今後應對此類“選擇誰”的棘手問題的適宜方法,以此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無論是皆大歡喜的“輪流制”,還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對於一位幼兒教師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裝着孩子,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9

天朦朦朧朧的,好似披了一層薄紗。在這樣的早晨行走,呼吸着新鮮空氣,真得很美妙。看着那東曦一點一點地上升,世界萬物都被賦予了生命。旭日東昇,美景在眼前,心境分外愉悦。

一路欣賞美景,到校已是7點30分了(因校車最終一站)。我信步走向教室,我猜想孩子們大概都在認真地看書吧。我面帶微笑推開了教室的後門。但眼前的景象,頓時讓我面如寒霜,怒火一下子從心底竄到了腦門。只見掃地的孩子手拿掃把,正進行敵我對打呢。沒輪到值日的孩子則是三五成羣聚在一齊,不是玩橡皮泥、畫畫,就是説話。應對這個場景,我冷冷地問正在玩橡皮泥的語文朗讀組長:“佳佳,今早是語文早自修,教師不是讓你到校後帶領其他小朋友讀生字表中的生字嗎?請告訴我,你這是在做什麼?”她可憐兮兮噘着嘴説:“我是讓他們讀啊,可他們沒聽我的,所以……”因為此時的她手裏還拿着橡皮泥,不明白怎樣回答我了。我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話來批評她,就讓她立刻回自我的座位上。然後我走到講台那,對孩子們命令道:“請你們立刻回到自我的座位上,把桌子收拾好,拿出語文書翻到140頁,自我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我面無表情地説着這些話。孩子們看着嚴肅地我都乖乖地拿出書本,自個兒讀了起來。

看到孩子們都低着頭,那麼細心地讀着生字。我突然覺得自我剛才太過分了。7、8歲的孩子真得還小,我剛才這樣冷冷地對他們,他們可能還沒明白自我錯在哪裏了,畢竟他們還沒有自覺早讀的意識,尤其是佳佳,我真得不應當用這樣的語氣問她。此刻心境平和了,真為剛才的我感到抱歉。教師今早狀態不佳失控了。孩子們,對不起了!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0

午睡時間,看到寶寶牀上的小花被在輕輕蠕動,一會兒從被窩裏鑽出一個小腦瓜來!奧,是訓碩睡醒了。

訓碩是小託班的寶寶,兩歲半,入園兩週了。看他雙手揉着朦朧的小眼睛,我連忙伸手把他攬在懷中。“呵呵,好肥的小腳丫!”我握着他的小腳説。(訓碩有個習慣,睡覺前愛脱襪子)“老師,穿襪子。”他小手拿着襪子,眼巴巴的看着我。“訓碩自己穿好不好?”我鼓勵他。他看上去很難為情的説:“我不會穿。”

“在家誰幫你穿襪子呀?”“我媽媽。”一臉興奮的樣子,好像媽媽就在身邊。

於是,我拎起訓碩的小襪子靠近鼻子,故意説:“呀,好臭!”小傢伙竟咯咯地笑起來。“唉?襪子上有個洞洞,裏面會有什麼呢?誰要進去看一看?”“我看,我看”這時候,其他小朋友過來了,都跟着起鬨。碩碩一把把襪子拽過去,“這是我的襪子,我也要看。”看着碩碩好奇的眼睛,我不禁一笑,這小傢伙要進“圈套”嘍!“對呀,這是碩碩的襪子,那就讓碩碩的小腳丫鑽進去看看吧!”

“縮起小脖子,鑽進小洞子,拉拉長鼻子,穿好小襪子。”我一邊念兒歌,一邊引導碩碩,最後碩碩的小腳丫終於鑽進了洞洞。握起碩碩剛剛“藏”起來的小腳,我問:“碩碩,這襪子裏面有什麼呀?”碩碩動動腳趾頭,突然低頭聞了聞小腳,笑了。這小傢伙雖然沒有意識到這是老師設下的“圈套”,但卻在不經意間學會了小小的本領。

孩子在父母的身邊總也長不大,進入幼兒園的就意味着長大,要學本領,要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等等,這就需要我們用愛心和耐心去幫助和引導孩子。孩子的成長和點滴的進步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今天是託班孩子入園的第一天,午睡時辰辰(盧彥辰)哭鬧的非常厲害,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入睡,我便將他抱到室外,他邊哭邊不停地念叨着:“媽媽、家家、媽媽家家”。這時我突然發現外面的板凳上有一隻玩物小狗,一定是小朋友散步時落下的。我藉機説:“你看,這是誰啊?哦!看這隻小狗狗哭了,咱們快抱抱它吧。”我順勢的坐在板凳上,又讓他抱起小狗哄小狗睡覺。雖然他有些不情願,但是還是把小狗抱在了懷裏。我輕輕地搖着他,他的哭聲漸漸變小了,眼皮微微的`合起來了。慢慢的進入夢鄉了。

第二天,第三天辰辰依然有些哭鬧,但是我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讓他進入夢鄉。

其實,對於剛入托班的孩子來説,教育要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針對的採取策略,為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鋪設台階。

良好的生活規律

今年我帶的是豆豆班(託班),這些孩子在幼兒園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規培養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幼兒階段不可忽視的部分,加上託班的孩子思維只是具體的形象,他們生活的經驗有限,説教的方法對於他們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我覺得只有提供生動的形象、具體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們有興趣。

首先,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着很大的影響。如:要求孩子有禮貌,待人真誠,説話文雅,能耐心傾聽別人説話等等習慣,都需要我們做出許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該學的,該聽的,該做的。

其次,同伴之間的榜樣。“瞧!賴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聲音真響亮”如此等等。老師不必吝嗇自己的誇獎,其實你在表揚某個孩子的時候,立即就會有許多小朋友紛紛效仿他的行為。因此,老師做到嘴勤快一點及時表揚就會收效不錯。

要做到這些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還需要家園共同的努力,需要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讓我們期待孩子們更好的表現吧!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1

幼兒園裏託班的孩子只有兩歲半,現在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裏交往範圍小,人物關係少,所以班上的幼兒都是以“自我中心”的。家裏玩具隨意玩,孩子可獨霸一方。而到了幼兒園裏,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幼兒學會分享呢?我在託班的體會如下:

一、圖書、講故事的魅力。幼兒對故事、兒歌會很快接受,我就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讓幼兒從中學習分享,體會分享的快樂。一次我講故事《玩具一起玩》,讓幼兒學會講:“大家一起玩,你玩一會,我玩一會。”教育幼兒要與小朋友一起玩,不爭搶玩具。在這個故事的延伸活動中,我讓幼兒表演“小動物玩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兒通過遊戲後認識到一起玩的快樂,也體會到分享的初步感受。

二、遊戲的樂趣。對幼小的孩子,最有效的力量就是遊戲。我經常組織幼兒進行一些配合性強的遊戲。如:一起搭積木,讓幼兒幾人一起搭建玩具,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和體會分享的快樂。又如繪畫活動:我讓幼兒在勾畫好的.輪廓內手拿油畫棒,每人塗一個範圍,互相配合一起畫好一個動物。

三、隨機教育。我在日常活動中也注意隨機教育幼兒,如:螞蟻搬豆,讓幼兒觀察螞蟻是怎樣一起把大豆子搬到自己窩裏的。

四、與家長交流,共同薰陶。我在家長會和離園時,向家長宣傳幼兒園裏的生活

活動情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裏需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共同融洽。家長很配合我的工作,以至我班幼兒的分享能力較好。

以上是我在託班工作中的點滴感受,我利用各種遊戲活動,培養幼兒交往能力,增強幼兒分享意識。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2

幼兒園裏常會有一些個性十分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我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也所以常會有教師無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問題。

這學期,小一班有個“吃飯困難户”,每到吃飯時間就哭着要回家,任憑教師怎樣哄、喂都不願意張開小嘴巴,教師來向我傾訴煩惱。於是我在用餐的`時候來到了小一班,看到這個叫寧寧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着小嘴巴,把飯碗推到了桌子中間。我走過去,蹲下身子問他:“怎樣了不想吃飯嗎”他看看我,點點頭。我又問:“這麼好吃的紅燒肉,你不喜歡嗎要怎樣你才喜歡吃飯呢告訴教師好嗎”又過了會兒,他小聲地説:“我想喝水。”我趕緊倒來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下去,然後最終張開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飯。而此後的每一天,飯前只要給他供給一點水,他都能很高興地把飯吃得乾乾淨淨。

有的事情,其實就是這樣簡單,一句話就能打開一個結。關鍵是,有沒有給孩子簡便表達自我心聲的機會,有沒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細膩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關懷,渴望用自我的方式引起成人的關注,哪怕是用極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於表現自我的手段。教師,應當是個多重主角,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關懷的時候像媽媽一樣撫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傾聽。把自我當孩子,真正蹲下身來,會發現每個孩子那扇心靈的小窗都有一把獨特的鑰匙能夠打開,只要有了那把鑰匙,歡樂和驚喜就會隨之湧來。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3

在幼兒園裏,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為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説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裏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為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説:“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兇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説:“把它鎖到籠子裏。”田田馬上接口:“對。送到動物園裏。”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兇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説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説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閲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閲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温情的一面。而故事裏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裏的一切。在平日裏,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湧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4

今天劉魁志小朋友從家裏帶來一個塑料瓶,裏面裝着許多蟲子,我們俗稱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裏黑乎乎的,髒髒的,真想讓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寶貝似的,就隨他去吧。

可沒想到的是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乾脆把它抓起來。我看孩子們這麼有興趣,就走過來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長得什麼樣?”

家成説:“有翅膀呢!”

赫羽説:“有腿!”

梅永旭説:“有兩隻眼睛呢!”

這時,我拿起一隻蟲子,告訴大家,這是一種昆蟲,有兩隻觸角,六條腿,兩對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樣的。

聽了我的話,孩子們似乎更大膽了,更仔細地觀察起來,這時琦琦小朋友突然説:“啊,老師,這隻蟲子剛才還爬,怎麼現在死了?”小朋友們聽她這麼一喊,都跑過來了,我拿起來一看,啊,觸角輕輕動了一下,呀,裝死,我高興地告訴大家,“它是害怕了,以為我們不喜歡它,會傷害它,它就裝死!我們把它放在一邊,別打擾它,看看會怎樣。”孩子們出奇地安靜,終於奇蹟出現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動不動到飛快地爬起來了。孩子們着下更興奮了大聲地喊起來:“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們的樣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夠多,我下決心,去搜集資料,和孩子們一起科學地認識昆蟲。

不明白誰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搞笑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會讀懂。作為教師,更就應付出更多的“愛心”來愛這些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讀懂他們。

“老師,讓我來分吧!”早點時間到了,我提着籃子匆匆走到孩子們中間,就聽見徐世英小朋友在我背後輕聲説,我扭頭一看,她張着兩個小手,抬頭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邊説着,一邊將幾個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裏,接到蛋糕,他立刻“忙”起來了。

説起徐世英,他確實算不上我們班十分乖巧聽話的孩子,在剛進幼兒園時,她的調皮好動愛哭也着實讓我和其她老師“頭疼”了一陣。慢慢的,我發現徐世英不像很多調皮的孩子一樣,“混世小霸王”似的,只明白玩,不學知識。他調皮好動,卻也十分聰明好學,在老師講故事、發書給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時,他都一改往常的調皮好動,靜靜的聽着,認真的學着。不僅僅如此,興樺小朋友喜歡出頭,當老師帶小朋友複習以前學過的歌曲時,他就站在前面,應對大家,做給其他小朋友看;當我帶小朋友户外活動結束回教室時,他就站在門口,像老師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讓他們一個一個進來,雖然這也時常讓許多膽小的小朋友不敢進教室;當我們開始吃飯時,他就跑過來“忙前忙後”。

認識到這一點,我跟其她老師也不再認為他那是不聽話,違反紀律了,而是時常滿足他的“小虛榮心”。結果,他卻明顯比以前聽話了。最讓我意外感動的是,他的那一句“謝謝”。離園時間到了,我像往常一樣給孩子們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師,我鞋帶開了。”徐世英在我旁邊説。“那老師幫你係上”,我笑着説。我蹲下身,幫他繫好鞋帶,我剛要站起來離開,“謝謝”,他輕輕的抿着嘴説。聽到這兩個字,我一愣,參加幼師工作幾年了,每一天離園時,幫小朋友穿外套、戴帽子、繫鞋帶,徐世英是第一個對我説謝謝的小朋友,這兩個字也在我心裏盤旋了很久,我又進一步認識了這個調皮好動卻也聰明好學的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心裏感到個性的高興。

幼兒園託班教育隨筆15

有的時候,小朋友的一些行為,恰恰表現了他自己的身體狀態!比如説,我們班上的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紀不大,才六歲,個子不高偏瘦,好動,課堂表現正常,在數學及繪畫上表現突出。剛入園在户外活動中發現,該名幼兒在踏步時表現為同手同腳,在上平衡木時,十分緊張經常會掉下來。律動時手腳不配合,與人交流時不願意看對方的眼睛。發現這樣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配合。該幼兒此情況屬於感覺統合失調,所謂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來自感觀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然後使個體能夠做出適應性的反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由於大腦對信息的解釋不準確,導致孩子的行為不恰當。一般來講,感統失調到6歲才可以通過測試判定,6歲前為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預防期。

在瞭解這一情況後我們針對該名幼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讓他很快融入集體。其次:我們訓練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來是對孩子節奏感空間感的訓練,例如聽鈴鼓按節奏走,矇眼聽聲音走等。在小班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飛盤,在這個活動中訓練了孩子拋、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們開展了拍球的活動,這個對於手腳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經過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後排球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大班我們開展了跳繩的活動,跳繩是訓練動作協調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學會手腳配合學會跳繩。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勻,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動作要協調一致。最後學習包括各種跳法。

經過一年的練習從不會到會,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終究達到了我們最初的預想。如今孩子即將步入國小希望他能堅持鍛鍊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