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彙編15篇)

閲讀7.66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教育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彙編15篇)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

國中地理科學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並要培養地理學家、培養地理人材,國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是所有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培養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對地理科學的興趣,為一今後要從事地理事業的人打下最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一直以培養對地理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課堂設計、每活動安排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素質為中心的

老師,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師來説只是承載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的依賴。一名教師,要所教年級的教材,還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地理課程都需要學生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培養和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識的安排糅合成專題,然後再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的活動,例如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中知識。

地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地理學以技術應用、知識創新快的特點,的應用性和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位地理老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新的教學成果。

在教學中,要搞清地理要領的過程,講清地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對抽象地理要領的理解。對地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學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要講清地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地理規律中各地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的概念規律要區別,消除學生對地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的學習習慣。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2

有人説:過去太短,短到只剩下過去兩個字。參加工作十六年了,做班主任工作也十六年了,十六年彈指一揮間。剛參加工作,熱情高漲,對於班主任工作全力以赴,但也全憑感覺,自己乾的很投入卻沒有太多的收穫。現在想來,留下的東西不多,唯一印象最深的就是法海的惡名一直伴隨着我。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北京郵電大學的管理學博士趙玉平老師的一席話:屠刀讓人掉頭,文化讓人低頭;暴力能管一時,文化能管一直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班主任工作也是一個管理的工作,企業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班級的管理上來。讓基層有實惠,讓高層有理想這一管理理念也同樣適應於我們的同學。於是,我也開始了對我班級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的思考和反思。直到最近兩年,對班主任工作我才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做好班主任除熱情之外,還要有方法。也就是這最近兩年,我覺的自己班主任越來越得心應手,我自己也越來越喜歡班主任這個工作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用真情對同學,用愛做教育,別用愛的名義去做蠢事,不要懷着上帝般仁慈的心去做了魔鬼。

對於教師來説,什麼是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呢?蘇霍姆林斯基回答:熱愛兒童。為人師者,必須用真情對同學,用愛做教育,愛每一個同學。從師德的角度説,師愛是人類超凡脱俗的大愛,凝結着師者最高尚的情感,是教師靈魂的精髓。如何做到用真情對同學,用愛做教育呢?許多優秀教師做出了垂範。比如斯霞老師,她的童心母愛教育,愛孩子、愛事業,愛得深切;比如魏書生老師,他用滿腔的愛,開啟同學的內心世界,用博大的愛心,探尋出一條充滿愛的教育成功之路;比如鍾傑老師,用愛心澆灌同學的心靈,把自己當作同學成長的階梯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教育之路,儘管都有個性化的方法或意義,但無不是以對同學的真心關愛為奠基的'。作為一各平凡的教師,在無數個教書育人的日子裏,我也是努力實踐着關愛每一名同學,用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同學,成為同學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隨着時代的發展,文明執教,依法執教是我們做老師的必須要遵守的。許多血的教訓應該讓我們每一個做老師的覺醒。我在教學過程中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就時刻提醒自己:要積極管理,又要文明執教,依法執教。在和同學的交往中多些耐心和愛心;在批評同學時要把握住一個度,不能把弦繃斷。既要堅決管理好班級,很好的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為學校的發展做貢獻,又要不能為自己惹麻煩,不能給領導添亂,不能給學校抺黑。堅決不能用愛的名義去做蠢事,不要懷着上帝般仁慈的心去做魔鬼。這是我最近體會最深刻的一點。

二、對班級教學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賦於一定的教育意義。

作為班主任管人不少,管事更多,雖無大事,但事事俱細,事事關乎班級形象和發展。我也曾對同學的遲到、曠課、早退等不守時的問題苦惱過;也曾為同學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睡覺等不守紀的問題困惑過;也曾為同學不能認真打掃衞生、不能認真整理牀鋪等不做事的問題惱火過;為此也曾牽扯過我很多的精力。越強迫同學做,往往效果越差,怎樣把這些事情由強迫同學做,變成同學心甘情願的去做,並且一定要做好呢?我的辦法就是把班級管理中的每一什事情都挖掘出其藴涵的教育意義。我每接過一個班,我就讓同學明確上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成長,學會做人的過程。而考大學則是在學會做人過程中的戰利品,是學會做人後水到渠成的事。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包括多方面的素質,其中守時、守紀、做事都是個人素質的一個方面。這些現在看似小事的事情,卻對以後的工作、生活有着重大的影響。比如,針對遲到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我就讓他知道這是不守時的表現,進一步説是不誠信的表現,在當前這個誠信是金的社會裏,誠信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並結合一些現實中具體的事例來説明,讓同學明確其不守時會對今後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再如,拖地、打掃衞生等這些小事,也是一個人必備的一種能力,也是構成一個人的素質的一部分。如果在上學期間能把這些能力做好,在參加工作後,你也許就是因為你在辦公室衞生打掃的好而讓領導賞識,從而有更好的發展,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多的是。只要讓同學明白這些道理,類似這樣的小事就不再是難事。

三、幫助同學形成正確的做事態度。

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做事情,往往影響着做事的結果,因為態度決定一切!為了使班內同學能行成一種積極的做事態度,我用十五世紀的一個宗教改革學家講的自己青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來説明什麼積極向上的處事態度:他説有一天,他路過一個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兒汗流浹背地搬磚。他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他去了以後就問第一個人,他説你在幹什麼呢,那個人特別沒好氣地回答他,説你看不見啊,我這不是服苦役搬磚呢;他想了想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就去問第二個人,他説你在幹什麼,這個人態度比第一個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裏的磚先給碼齊,看了看跟他説,我砌這堵牆;後來他又去問了第三個人,他説你在幹什麼呢,那個人臉上一直有一種祥和的光彩,他把手裏的磚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驕傲的跟這個人説,他説你在問我嗎,我在蓋一座教堂啊。

其實,這三個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們給出來的解讀是三個層次。我們的同學其實也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同學把認真打掃衞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看作是一種懲罰;所以做這些事情時不認真,敷衍了事,結果事情沒做好,自己也沒有學到什麼。第二層次的同學把認真打掃衞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看作是同學的本分,只是做,但是沒有更高的追求。而第三個層次的同學,把認真打掃衞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看作是自己必須學習的功課,通過認真打掃衞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才不斷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最終才能成為合格的、有用的社會公民。這樣,其實同學們也分為三類:搬磚的、砌牆的、蓋教堂的。我常問同學們:你是哪一類呢?你是搬磚的嗎?你是砌牆的嗎?你是蓋教堂的嗎?搬磚的、砌牆的、蓋教堂的這是我們班同學評價自己行為的尺子。

四、定框子、立標杆,幫助同學自覺規避不良行為。

為了讓同學知道那些行為是積極的,哪些行為是消極的,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主動去遠離和避免的。我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定框子、立標杆,讓同學明確是非,自覺規避不良行為,不斷提升個人的素質。例如為了改變一些同學與人相處的不好的性格和脾氣,我就給同學們定了以下一個框子:有個別同學,他就象那牆角的皮球憋着氣,野地的馬蜂帶着刺,剛出鍋的麻花擰着勁。對任何人不是憋着氣,就是帶刺,再就是擰勁。最後自己也遊離於集體之外,最終也會遊離於社會之外,自己也不會有學習和事業也不會什麼大的成功。這樣我在班裏明確提出消除憋氣的、帶刺的、擰勁的。當一些表現出不良情緒時,我就問他:你是憋氣的還是帶刺的,還是擰勁的。這樣同學立刻就有改變。

五、做一個學習型的老師,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用中國文化中現有的寶貴資源來教育同學。

時常會為怎樣教育同學而大動腦筋,同學做了錯事時,對他們大發雷霆,勸他們好好學習時又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可是收到的效果卻又不是很大。一週一次的班會往往成了説教課,不準這樣,不準那樣,老師在講台上説的口乾舌燥,同學們聽得昏昏欲睡,一下課早把老師講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在日常的讀書、看電視時,從中看到一個個充滿智慧和哲理的小故事,我深受啟發,我就忍不住做了筆記記錄下來。在新學期開始,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我就把自己對班級管理要求和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這些小故事,用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和理念,沒想到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教育效果很好。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何不通過自己所知道的小故事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以後,針對同學出現的一些問題,我用故事來給他們講道理,沒有説教,沒有強制,同學們卻有了許多的改變。看來名著中有精華,小故事中藴藏着大智慧啊!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3

《課間十分鐘》是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教學內容,內容淺顯易懂。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視覺領先、以興趣入手

“課間十分鐘”這一課,在開始導入的部分,我原來以“寧靜的校園太安靜了”導入,效果不太理想,後來我以“時光倒流”的遊戲領先、以興趣入手。在教室裏模擬課間活動場景,視覺中感受體驗歡快情緒;在看其他同學課間活動時,正符合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歡的課間活動內容,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他們是多麼的喜歡課間十分鐘。

二、精講精示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精講。在指導學生觀察“投沙包”這一動作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投沙包的活動在什麼地方進行?投沙包隊員們怎樣投沙包?圍觀的同學情緒怎樣?學生們通過想象思考,找有關的圖片,教師提問,直到學生對這一動作的'特點已經瞭解掌握。進而我引導學生想想還有哪些課間活動的思路:先想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再想怎樣活動,如何在畫面中表現場上的觀眾。讓學生體會創作就是圍繞一個活動、按審美法則把活動內容表現具體的創作方法。

三、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樂學的精神狀態。在這節課中我用簡單的畫面幫助學生學習,雖不花哨,但非常實用,目的達到。學生在這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了記憶。

總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地主體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表演中讓學生自己去做,並適時地加以指導,只要他們能做、想做,使他們樂中學,學中樂。

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隨筆

我在週三早上第三節上了一節《道德與法治》,感觸良多,以下為我的反思。

1、第一次上課有些緊張,忘記寫板書。板書是課堂的體現,是一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上課的重大失誤。

2、上課速度過快,30分鐘完成整節課堂。我覺得主要是自己講解太多,學生説得太少,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尤其是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道德行為,應該以學生感受為主,而不是老師的一味灌輸。要做一個讓學生多説話的老師,做一個學生愛説話的課堂。

3、上課評價過少。上課時對學生評價單一。比如“你真聰明”“説的真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有效評價。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不能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思考沒有受到讚賞。

4、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在升國旗到眼保健操之間過於生硬。這是目前我認為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備課時就想的不夠多。

5、課堂語言要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要用更簡易化、生動化的語言,才能使學生喜歡聽課,愛上課堂。

6、課堂組織手段要多樣化。不能對學生一貫批評,要學會表揚,讚賞每一位學生。可以從學生坐姿、回答問題等提出表揚。還可以從小組合作和競爭入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7、提高自己的素養。自己的上課的動作、手勢、表情都值得再學習。自己的粉筆字還有欠缺。希望多修煉自己,做到更好。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4

通過我在教學中的多次摸索與總結,我認為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下列的教學方法讓我在教學中受益匪淺,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探究和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為了扭轉當前學生不重視地理課的現象,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地理的興趣。為此,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為了不使學生盲目、被動地學習地理課,首先要上好緒論課。運用豐富、生動、有力的實例,説明地理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習方法上既介紹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又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學習時“左圖右書”,圖文對照,填圖作業做到具體規範等。

其次,精心設計引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言雖不是正文,但卻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時,先談已經學過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然後導入新課,經過對於前面知識的複習,加深新知的神祕感,用這樣的引入,可使學生興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文字,寓地理知識於文學享受之中,能把學生引進興趣盎然的`境地,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形時,我用快語描述:“新疆的地形就像我們平時吃的三明治一樣,到底是

什麼一樣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疆的?疆?字是如何濃縮新疆地形的吧。”學生倍感興趣,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挖掘教材的幽默因素。在講“北京”時便説:“我們來看看北京到底有何資本,為什麼我們要定都北京,而不是定都東方八所呢?

其次,改變教材的組織形式。對教材進行適當加工,增加幽默因素。在講“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時説:“為什麼香港和澳門會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呢,在他們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以後,它的經濟又有何發展呢?”這樣,可使學生精神煥發,解除疲勞。但也要避免用低級的趣味,沖淡教學的嚴肅性。

要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誘發思維動機,就要根據學生實際和講授內容,提出帶有思考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學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識的慾望,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再到“我愛學”,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機制。

漫畫,寓意深刻,其味無窮。利用其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考。如在講“水資源”時,我選了一幅《宇宙乞兒》的漫畫。畫面上地球伸出兩隻手,哀求道:“清施捨點水給我吧!”然後讓學生思考回答:這幅畫説明了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總之,要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僅要上好緒論課,還要改進教學方法,要改變滿堂灌的做法,重視學生參與意識,師生共同活動,做到既有啟發,又有講練。還要根據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

動,如地理知識競賽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系統成型發展,而且也開拓了一條培養學生“會學”、“愛學”地理的途徑。

二、插敍教學法

在目前的社會制度流於形式、學生普遍厭學地理的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我在平日的教學中,恰當地利用插敍,對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地理成績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學的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利用諺語、成語、格言佳句以及生動有趣的事例或數字插敍,形象地描述和講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現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創造一種美的境界,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重慶和拉薩緯度相近,為什麼拉薩有“日光城”之稱?而重慶卻叫“霧都”?讓學生分析解答後,我用“蜀犬吠日”這個成語進一步説明因四川盆地地勢低,年降水量大,雲量多,濕度大,雲霧繚繞,日照時間少,所以四川的狗見天空出現了太陽而驚吠。這樣,同學們就記憶深刻。

在講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時,引用毛澤東“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宏偉詩句説明赤道的線速度最大。在講長江準靜止鋒時,引用趙師秀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形象説明兩股冷

暖氣團勢均力敵,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徘徊擺動一個月左右造成陰雨連綿的“梅(黴)雨”天氣,同學們如身歷其境,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特點的理解和鞏固。

插敍在地理課中的妙用,對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課堂效率,有着獨特的作用。但在具體應用時,教師必須在備課時狠下功夫,博覽眾採,有的放矢。插敍的內容要緊扣教材,務求實用,切忌搞花架子,流於形式。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5

地理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地理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1.紮實嚴謹

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地理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地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地理要領的理解。對地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地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地理規律中各地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地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地理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地理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地理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地理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地理概念、地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地理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地理概念、探索地理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6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説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説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3、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7

本學期開始,我校為了方面老師們使用多媒體工具,給每間教室的電視配了多媒體電腦。至此,用於多媒體教學的硬件基本全部到位,就看老師們是否願意用了。

從第一節新課,我就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我教學用的課件主要來源網上下載的資源。但是這種課件不能直接應用於我的教學,還要利用資源庫中豐富的圖片、視頻、文本資料做一個大的調整。一般而言,我“做”的多媒體課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視頻或者精彩圖片的導入——>教學內容——>重點、考點總結——>課堂聯繫。

雖然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應對期末考試,但是,如果教學中沒有樂趣,師生都將感到痛苦。所以,每個新課的導入,我都使用視頻和精彩圖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視頻和圖片不一定都是導入的全部。教學內容主要由各種地圖、重要圖片和必要視頻、提綱和關鍵短語以及問題組成。教學過程完畢後,要以大字體和對比鮮明的色彩呈現本節內容的重點和會考考點。一方面,讓學生明確本節內容的考點,另一方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上述是我在教學方面的做法,下面説説我在課堂管理方面的嘗試。國中的課堂,其中課堂管理至少佔用了10%的時間。良好的課堂管理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我的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懲。我曾經嘗試過以個人為單位的獎懲,其結果是優生表現地更好,而後進生則表現地越來越差。所以上學期我嘗試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獎懲,發現差生有所進步——至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所收斂。本學期因為時間很緊,不能在課堂管理上花太多的時間,所以,獎懲對象由原來的小組變為大組(約為三個小組的人數)。我的做法比較簡單。上課前在黑板的右上角劃出一小塊區域,對應各大組的位置,寫上各自序號“1234”。在上課期間,如果有人違反課堂紀律,就在他所在的大組的序號下面打一個“×”,如果問題回答正確或者任務完成較好,則打一個“√”。雖然這種評價對大組的評價只是畫畫“×”和“√”,但是,學生也看地很重。當某位同學因違反紀律而得了一個“×”時,該組的其它同學會批評這位同學;如果得了一個“√”時,全組都很高興。這樣做,不是教師一人單打獨鬥地管理課堂,而是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但是,這種課堂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對紀律較好的班級而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對於紀律本來就較差的班級而言,在班級管理手冊上填寫“差”和在批評欄內填寫個別學生的姓名幾乎沒有作用。是這個班級和個別學生麻木了嗎?還是年級上“不作為”?也許,是這種單一、機械的評價還有其它問題。每一個單元學習完後,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我們以前的地理教學中沒有單元測試。有選擇題、填空題、讀圖填圖題、連線題、問答題等。題量不多,一般20分鐘就能完成。

為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我這樣讓學生們完成每章的單元測試題。前15分鐘根據已經發的試題自己複習,但是不能把答案寫在試卷上;獨立複習完成後,再給5分鐘時間,小組內可以討論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還是不能把答案些在試題上。最後20分鐘時間才閉卷考試,杜絕作弊。凡是違反紀律的人,抄寫試卷兩遍,凡是不及格者,抄寫試卷一遍,或者補考一次。考完後,試卷交給老師,等到下節課再分發給學生,同桌交換批改。

總體而言,這種單元測試方法效果比較好。看着那些為了考高分而努力的學生,我暗自高興——有的急匆匆地查着課本,有的在在稿紙上邊寫邊畫,有的口中唸唸有詞,有的湊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而且,從測試看,大部分學生還是掌握了基本知識。但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有些後進生感到痛苦——僅靠他們的能力,他們難以達到我的要求;但是,如果他們作弊,則面臨這抄寫兩遍試卷的痛苦。所以,有些學生乾脆放棄——考試時他們睡覺,等到講完試卷後,則“輕鬆”地抄寫一遍。有個別學生逆反到什麼也不做的地步。有一次,為了鼓勵兩位後進生考試,我降低了及格分數線,但引來了其他學生對我做法的不滿——他們認為不公平!

儘管種種問題還未解決,但是,我們的新課已經上完,如何高效地複習,又是一個難題。

不管我怎麼做,我的目的都是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啊!我知道我的做法還有問題,但是,我現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我的學生更好。所以,讀書和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就成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徑。當然,還要做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徑,我認為,應該是以教學為載體,在理論的指導下,做教育科研。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8

成為一個合格的地理老師的前提是,首先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我們對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除了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為學生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師德,學生在在成長期間接觸到最多的人是老師,或者換句話説老師也就成為影響學生人生走向重要的人物之一。

師德,對於一個老師來説是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學知識、教學技能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為人師表最重要的就是老師對自身行為的規範。在校園安全事故頻發的社會背景下,有多少危害學生的事件與不負責的.老師有關,學校是學生學習的淨土,我們還未正式走上老師崗位,但我們也要為維護學生利益作出自己的努力,不能改變所有,從自身做起。將自己定位於一名合格老師,規範自身行為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師行為規範:愛國守法、關愛學生、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終身學習。

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之後,要思考自身學科應該如何進行教學活動,並且要思考成為如何成為合格的地理老師。在接觸一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之後發現,學生對地理的認識不太正確,認為地理很難學,有不少同學在選擇文科理科時,果斷選擇理科的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在這裏説地理其實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比如各種有趣的自然現象以及各種魅力得景色。那麼如何讓學生也喜歡上這門有趣的學科,老師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老師在開始講課的時候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地理學科產生自己的好奇心。

我上課的班級是兩個理科班,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不大,或許有的同學抱着對地理學習的心態來應對會考,在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發現又不少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非常難的科目,其實地理這一個學科裏面包含着其他學科的內容,學生最主要的學會融會貫通,這其中老師的引導很重要。在理科班上地理課,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要求不太高,但一個班一週只有兩節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遠遠比不上文科班,那對知識的理解也就要差一些。我在上課時講到褶皺與斷層這個知識點時,首先讓大家瞭解概念性的知識,然後通過圖片明確告訴學生如何形成、具體形態是什麼樣子,在我國比較典型存在的地貌有哪些。這樣的講課效果要比純粹講課好的多。

要想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師,必須要有耐心、恆心、決心,不要將自己處於學生的對立面,而是要走進他們之中,隨着學生的腳步,完善自己的教學。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9

《中學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方法初探》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闡述了一下幾點教學理念:一、何為節奏?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礎,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節奏是構成音樂時間的實質,是音樂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三、通過教學案例分析來闡述中學音樂課中一些實用的節奏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中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基礎內容之一。

因此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節拍感、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所應具備的技能,是進入音樂藝術殿堂的第一步。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習節奏、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可以在律動中讓學生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也可以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以及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中,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0

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台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職責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這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潛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潛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自己的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會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透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就應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最後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理解。孩子們只有真正理解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理解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多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忙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悦、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1

新的化學課程改革是以科學探究為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於這種理念,教師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也要使學生轉變相應的學習方式。

1、作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創造者

以往的教學是一味地往學生頭腦裏灌輸知識。這樣的課堂常常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沒有激情,更談不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創新。新課改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寬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納的課堂氣氛,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持久性的學習興趣。

2、主角變配角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行為完全都控制在教師手中,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 都被老師禁錮了。實施新課改後,課堂教學的形勢變了,由老師問學生答變為學生問老師答,由學生為教師服務,改為教師為學生服務,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所起的作用是點撥、指導、促進作用,可以是知識的、方法的,或者僅僅是鼓勵的語言,讓學生感到自己已有進步和收穫;明確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強。在教學中當做完了實驗後,我讓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他們提了很多,有些甚至是我沒有想到的,這些問題有些可以讓其他學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點撥就可解決,這樣一來不僅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而且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並且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當然,有時候我也會被難倒,比如,學生會問一些很難正確回答的問題如:航天飛機外殼是什麼材料做的它有什麼優點,飛行時候要注意什麼,納米西裝怎麼發明的,還有怎麼鑑別好壞塑料袋,為什麼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學成分是什麼等等從高科技到生活小問題很多很多。我只能與他們一起上網、查資料,一起研究、學習。所以,現在的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只能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甚至是他們的同學乃至學生,同學們設計實驗,提出方案、實施計劃,我只起一個參考作用。隨着現代社會信息量的急劇膨脹、信息傳播技術和處理技術的飛躍發展,教師要用現代新知識豐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要開化。

3、由師變為友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界線非常明確,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是接收者,教學過程成了教條形勢,老師是傳授知識發號司令的先生,這樣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於他們的成材。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該是“導師”、“教練”。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應有充分的民主意識,把學生看成獨立的“人”,發展的人,應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識上是“引導者”。

比如,我們在學習有機物時,以往的做法是老師先講解他們的性質異同在哪兒,然後再通過實驗驗證講解的正確性。這樣的結果是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可能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其他一些現象就忽略了,學生在以後遇到新物質就不知從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課改下我們是要學生分析他們結構上的異同點然後推測可能的性質差異然後根據推測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在實驗中探究問題?老師在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出現偏差時,及時出現,點撥、指導、協調,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樣不僅使其掌握了這一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掌握一種學習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當學生出現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出現了笑話,這時不應訓斥學生,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耐心聽學生説完,並給予鼓勵,然後給予糾正.補充。在分組討論中,要和學生一起討論,深入羣眾,才可瞭解羣眾,真正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要在益友的基礎上成為他們的良師。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2

地理這門非會考科目在教學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學生興趣不大或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教學中比較吃力。如何解決這一困惑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我認為“樂趣”和“認識”應該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在學習中體驗愉悦和快樂;在成功後獲得興奮和滿足,以及老師和學校對於學生的肯定和讚賞都將是學生學習動機產生的助動劑,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也嘗試去探究、去思考。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導入,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很強,我在教學中就利用學生的這種優勢,以趣味性的內容導入新課,及時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世界地理知識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備課時就經常上網尋找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熱點問題作為引子,創設情景。如在《中東》一課中播放了動盪不安的伊拉克圖片,學生看後很震憾,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戰爭的,學生的探究興起就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學生既瞭解了國際動態,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策劃好課堂45分鐘的活動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向45分鐘要效率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可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如課時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學內容過難等,學生可能對地理會產生牴觸情緒,如何把每週2節的地理課變成興趣課,調動學生積極性呢,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

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性,所以我在每節課中都會設計適當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生通過讀圖、討論等形式歸納總結,從而掌握知識。“地圖”這一節的教學不能侷限於教材和課堂。如果能抓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實踐活動兩條,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就設計從熟悉的環境入手,讓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在繪製過程中與同學討論在畫路線圖時會遇到什麼問題,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再把主要問題讓全體學生討論看看能不能解決,最後教師提出一些建議,同時強調地圖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並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各要係為繪圖服務。課堂中對錶現積極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更高了,事實上這種課堂的效率要比教師的再三強調要好。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只給學生提供了圖片或資料,並沒有詳細的文字説明,學生有時不明白其中的內涵,所以我在課前會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利用週五放假的時間上網查找資料,更多好地瞭解相關信息,以便課堂中學生間的資源共享。如在講授《東南亞》的華人集中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查找了關於“解放前,為什麼大批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去謀生呢?除了距離較近以外,是什麼吸引他們去呢”這個問題。學生要課堂中各抒已見,氣氛很活躍。

3、聯繫實際,讓地理課堂迴歸生活

已“學以致用”是地理教學的宗旨,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繫,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迴歸社會,瞭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比如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的學生從小就有進行了防震訓練,培養防震意識,如果我們生活中也發生了地震該怎麼辦呢?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模擬情景中分別進行了各種演示,學生邊參與邊掌握各種應變措施;學生感知“地理”就在身邊(如關注地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也感受了地理學的實用價值(如關注地理與生產之間的聯繫)。再比如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嗎?寒假與暑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何不同?同學們由於親身經歷過,所以對這兩個問題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們回答: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時長時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在寒假時,早上6:30起牀天還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間,晝夜長短的情況正好相反。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3

本學年,市教研中心在國中積極開展“學案導學”教學活動,這是經由高中教學實踐_的一種更科學高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已經實施半個學期了,通過半個學期的教研和實踐,對學案導學有一點粗淺的認識。

實施學案導學,學案的編寫是關鍵,學案的編寫要有導學_,學生能夠根據它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對於生物學科來説,學習過程往往安排兩個環節:“自主探究”和“我來總結”,自主探究往往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學生大都能靠自主學習找到問題的_,但這樣形成的知識點很凌亂,所以在自主探究以後再安排“我來總結”的環節,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依據學案上的`提示將知識點加以歸納總結,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學案導學,容易造成的一個弊端是學生在學案和課本之間頻繁轉換,精力難以集中,要克服這一點,編寫學案時就要注意學習內容的整合,儘量減少轉換的次數。

學案導學的優點是:在老師方面,避免了授課的隨意_,功夫下在了課前,課堂上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學生身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進行點撥和指導。對學生來説,學生拿到學案後,對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而且不會出現在傳統課堂上那種因為沒有聽清老師的一句話而思維中斷的尷尬。而且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主要是在進行自主學習,課堂容量大大增加。

運用學案導學,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小組內合作的意識。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自己對照學案學習,如果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就容易放任自流,完不成學習任務。比起傳統課堂,教師的講解大大減少,許多小疑問需要在小組內探討解決,有的學生不善於與人交流,致使學習陷入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及時發現這種現象,給予幫助和指導。也有必要對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進行主題培訓。

雖然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全在學案上,但決不是在課堂上老師就可以當甩手掌櫃。一堂課是否是活躍的、高效的,關鍵還在於教師在課堂上的_作,什麼時候點撥,點撥到什麼程度,如何適時地在學生自學陷入沉悶時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這都需要教師課前認真分析,掌握學情,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動向,運用個人的策略實現學案導學最大的有效_。

學案導學還處在摸索階段,我的一些意見還很不成熟,我們學科組今年的小課題研究就是“學案導學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實現”,希望能夠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研究,摸索出成熟的學案導學模式,總結出學案導學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教學和教研更上一個台階。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4

為了更好的迎接期會考試,我精心準備了一份關於七年級下冊第六、七章的背記複習材料,為了降低背記難度,我特意照搬了平時上課時導學案中填一填的內容,希望同學們在複習背記的時候能回憶起上課時的一些情境,從而讓背記可能更容易一些,同時我還設定了背記的時間和內容,並要求同桌互相幫助提背。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發現了不少問題:

1.部分學生的執行力不夠,沒有按照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讀兩遍背記的內容,也沒有要求同學幫忙提背;

2.背記方法不當,很多學生存在死記硬背的現象;

3.存在作假和包庇的現象

針對以上現象我採取一些措施改進:

1.課堂上拿出相應的時間檢查學生學生背書落實情況,必要時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多遍,達到強行記憶的要求,對於背書較差的同學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2.指導改進背書方法,我大為推廣減法背書,就是不斷的`劃去已經熟悉、會背的內容,集中精力攻克還不熟悉、不會背的內容,這樣需要背記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又由於做了標記,學生鞏固也更容易。

3.對於作假包庇的學生多加批評教育,加重處罰。

經過實踐,發現背記的效果明顯的好了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教師和學生的成長不就是在一個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嗎?教育最怕的是發現不了問題,只有發現了問題,我們才有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國中教育教學隨筆15

大多數的同學認為語文是拿手的科目,很容易忽視它。然而語文卻是最不好學習的,也是最難把知識具體化的一門學科。它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學科,是“百科之母”。語文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於平時的積累。如果語文水平過低,會導致其它學科成績難以提高,必將影響今後的學習。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在語文這個世界裏遨遊,採摘到甜美的果子呢?老師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獲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條件。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很重視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萬世景仰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的老師。”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認為:“一切有效率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先哲們的意思就是説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並使之樂此不疲。

2、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既是大家的老師,又是大家的朋友。我知道:凡是對教學工作好、態度親切、關懷愛護每位同學的教師,大家就對之很親切,願意學習自己喜愛的老師的課程。《學記》中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學其理”就是這個旨意。所以,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善於溝通情感,使你們熱愛我、信任我,是激發培養大家學習興趣,提高同學們語文水平的重要舉措。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非常希望我能成為大家的好朋友。而且我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夠超過我。荀子説:“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韓愈也説:“弟子不必不如師”

3、克服這幾個方面的消極心理

(1)、滿足心理語文有別於其它學科,不像英語,單詞、語法背下來,成績就突飛猛進,立竿見影。而語文素養的提高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猶如建一座大廈,先必須打好基礎,然後才一層一層地建造上去,但永遠沒有。

(2)自卑心理自卑也是妨礙大家學習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特別表現在成績較為差的同學。我會給差一點的同學多一點愛心、多一點關心。另外,人各有不同,“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我會給大家多一些發展的空間。

(3)厭學心理在些同學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4、“學貴有疑”。

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韓愈説:“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也是大家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中外不少傑出人物是靠“突發奇想”、“異想天開”叩開成功的大門的。學一篇課文,大家能質疑,就説明你們學習有了興趣,動了腦筋,有求知慾望。

課堂的質疑之處一是在課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

5、培養語文自學能力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有成就的人總是有着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習慣養好了受益終身,習慣養不好則成就不了大的業績”。同樣,對學語文來説,也需要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要求備齊工具書,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慣。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字詞典是無聲的老師,字音、字義及相應用法在字典中都説得非常清楚。因此,備齊工具書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首要條件。另外,有了字詞典,在學習當中遇到生字詞還要勤查字詞典。有些大家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詞喜歡問老師,老師成了學習中不可丟的枴杖,這種現象對大家自學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

6、要動腦、動手、動口,注重練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管是對文章的閲讀還是漢語知識的練習,大家要多開動腦筋。

7、讓大家堅持寫週記、日記。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條理性的文字,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8、培養閲讀能力

語文學習的主要功夫在於“讀”。只有讀美文、含英咀華,才能弄清一篇優秀作品的美妙之處。好的詞語、優美的句子、精巧的構思等等,這些都離不開讀,在讀中去感悟、品味,從而吸收和借鑑。

要求大家從文體、文題、層次、中心、寫法及現實社會意義諸多角度去考查閲讀文章。首先是文題。要讀懂一篇文章要先審文題。文章題目在讀懂文章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現,或者是線索等。明白文題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順藤摸瓜,讀懂文章。理清文章的層次可幫助我們掌握文章的脈絡。閲讀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敍述、描寫或説明對象,再看圍繞這一對象分幾個方面來寫,即文章層次。中心是閲讀文章時對內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讀一篇文章總要明白文章説了些什麼,對文章的內容的精練概括即文章中心。然後是文章的現實社會意義。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有其寫作目的,或者要宣揚先進、批評落後;或者要揭示社會現象,引起我們深思;或者要介紹一個對象,讓我們把握其特性等等。其寫作目的、意圖背後的就是作者有意無意展現出來的現實意義。例如宣傳好人好事,是要給我們樹立榜樣,要我們向先進人物學習。

閲讀時要注重閲讀速度。閲讀分瀏覽式的快速閲讀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閲讀。快速閲讀要求能儘量在短時間內完成閲讀內容。在對內容的把握上要求能瞭解課文大意,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概括瞭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閲讀要求對課文內容理解比較透徹,包括對一些小問題的探究。當然,這種閲讀所用時間相對於快速瀏覽式的閲讀所用時間要長得多。畢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徹得多。這兩種閲讀各有針對性。“在語文課堂的自我學習中,往往可採取快速閲讀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後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閲讀,深入到關鍵詞、關鍵句子的理解,這樣可以詳細掌握課文內容”

要求大家在課堂的自學當中,能概括描述文章大意,並對文章做全局性的把握。抓好文題,找出關鍵詞句。文題和關鍵詞句猶如一把打開問題的鑰匙,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求大家能夠多多閲讀中外古今名著、古詩詞、現代詩等。

9、要認真聽課和練習。

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因為老師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同時有很強的啟發性和指導性。練習也必不可少,且要有一定的量,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

10、要注意表達。

語文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閲讀是積累的功夫,寫作和口語交際是用的功夫。只有積累深厚,才能寫得生動、説得簡明得體。展示自己的語文功底。

11、注意背誦和摘抄

名篇名作、優美句子、警句格言、都可以成為我們背誦和摘抄的對象。特別是背誦古詩詞。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每一箇中國人的靈魂深處無不浸潤着詩歌所留下的印記。它早已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潛移默化中流傳下來。以後我要求大家每天背誦一首詩(或詞)

12、練好字,每人每天練習一篇鋼筆字,兩篇毛筆字。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荀子説:“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中學語文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願同學們能夠插上翅膀,遨遊於這碧海藍天!

語文,這一門應充滿無窮魅力的學科,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我們應該為它做點什麼呢?

三年閲讀總量,最少也得在一千萬字以上(我建議是二三千萬字以上)。――每人準備一本可以鎖的日記本,兩本隨筆。一人至少寫一篇日記或者一篇隨筆。隨筆上交,日記則到時候則看情況,如果你認為我值得信賴,可以為你分憂解煩,你可以交給我。但日記是隻為你自己寫的。

以後我每天檢查的有:

1、課文的預習

2、鋼筆字

3、詩詞背誦

4、每週至少三篇日記、其中一篇達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