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

閲讀1.23W

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上墳掃墓大多都是在清明節這一天,每到清明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會提上東西去祭拜先人,但是有很多人年輕人就不理解上墳掃墓的一些意義,下面分享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

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1

1、孝敬祖先,緬懷先人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中國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掛鈎的,所以清明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孝敬祖先的一種表現。

2、銘記傳統,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清明掃墓祭祖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還關乎國家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掃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萬人同祭萬姓祖,是敦親睦族的表現,同時使人們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僑胞、華裔清明回鄉掃墓則表達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有利於鞏固民族的感情。

3、尊重生命,敬畏歷史

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緬懷先人,祭祀先祖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鬥和辛勞的敬重,在個人與家庭傳續的同時將國家與文明的歷史一併傳續下去。

清明節什麼時間掃墓最適宜

通常人們為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敬意都會選擇早早就進行掃墓,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在清明節的時候掃墓的最佳時間其實是上午8時至下午3時之間。

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乾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4月4—5日。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户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

踏青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人特意與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老兄,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也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節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代,女子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機會,故女子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開心,民間亦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説。

折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節,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支柳條,拿在手中把玩,亦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或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中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説法,説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極為普遍的習俗。而且,據説,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因此,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也有祈福辟邪之效。清明插柳,也可能與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習俗有關。不過,在今天,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損害,不提倡。

那麼,清明節為何要折柳呢?有流傳下來的説法講,清明節插柳植柳的風習,是為紀念各種農業生產工具的發明,並曾”嚐遍百草“的神農氏。還有一種是説,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將其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來傳入民間。

雖然折柳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承載着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悦。

蠶花會

清明節的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古代,清明節,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為精彩隆重。

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餘項活動。這些活動,絕大多數都在船上進行,但也部分在岸上,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等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發掘。

蹴鞠

清明節活動中,“蹴鞠”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的發源地山東淄博又興起蹴鞠熱,許多市民參與其中,既鍛鍊了身體,又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民俗。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情景。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説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在講求“中庸”的傳統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漸由對抗性比賽演變為表演性競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關蹴鞠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

牽鈎

“牽鈎”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説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鈎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2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聚合寒食節,又臨春分好節氣。這時的天,不躁不寒,春風盎然,宜居宜行。去掉春冬的冷意,人們這時開始活動起來。帶上孩子,掃墓踏青,插柳栽樹,做一些有意義而又愉悦身心的事情。而自古流傳的諸多清明節習俗中,掃墓無疑是重中之重。

清明節的主題是掃墓行孝義。這一天是祭奠亡靈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稱上墳、掃墓、祭掃。為故人的墳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塵,再擺些貢品鮮花等。或是遠去的先人,或是剛離別的親友,到清明節時,來到他們的墳前表示悼念之情思念之心。人生即意味着生死,歲月轉換,回頭便是年輪。緬懷故人,孝敬親長是美德,讓我們一起施行。

清明節掃墓,還可延優良傳統。現在不少學校的學生教學,每至清明,常提倡學生隨家長去掃墓,或是學校組織一起為烈士掃墓,亦或是通過網上掃墓。另外必寫清明文章、記錄清明節掃墓祭拜感想。目的非常明確,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清明節日的瞭解。

為何要這麼做?冰心《寄小讀者》中語:“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先人的敬禮。”認識先烈,知榮辱禮敬,懂孝行深義,承優良傳統,這就是我們中國人、這就是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中國人上墳的意義有哪些 第2張
  

清明節的禁忌

禁忌一:掃墓時間要注意

清明掃墓大家都會根據自己時間定掃墓時間的,在這裏要提醒大家,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因為下午三點之後陽氣減弱陰氣漸重。

禁忌二:孕婦避免去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説,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禁忌三:不可在墓地拍照

掃墓的目的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拍照,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禁忌四:不可穿大紅大紫

掃墓是一件莊重嚴肅的事情,着裝以深色正式為佳,切忌穿的大紅大紫。

禁忌五:墳頭長草必須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禁忌六:忌嬉戲

掃墓帶孩子去,剛開始可能比較莊嚴,可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調皮搗蛋,不一會就開始嬉戲打鬧了,這樣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在墓地嬉戲打鬧,是大不敬。

清明節的由來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6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標籤: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