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愛學習

學習2.26W

無論在任何階段,家長們都很關注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父母們都會質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專注?為什麼別人的孩子想法那麼多?説得那麼好?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可是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厭惡學習”,在學習中總是遇到挫折,難以堅持?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愛學習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學習方面不能持之以恆地主動和專注,在很多大程度上跟父母疏於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有關,一旦孩子從小沒有被激發出濃厚的科學探索興趣,缺乏相應生活經驗的積累,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就會容易出現力不從心,不求甚解。

可能有些家長認為,“正規學科知識”教育,只能在幼兒園和學校裏實現,由老師教給孩子。老師在孩子科學教育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家長在孩子的科學學習中仍有不可忽視、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父母教育的作用會越大越加重要。

這是因為,首先孩子在幼兒園裏,主要是集體生活,生活內容相對來説比較規範和有程序性,但是在家裏就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家進行各類探索活動時,時間可以更加充分和自由,內容可以更加生活化。比如孩子同樣是玩水感知水的特性,在幼兒園裏,孩子更多的是桌面操作,用雙手、眼睛等來感受水的流動性;然而在家裏,孩子完全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用全身感受水的無色無味和流動性在活動時間的長短上,二者自然有也有着一定的區別。

再者,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會對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內容事物感興趣,需要在户外進行“貪婪自由”的遊戲,幼兒園雖然有充足的户外活動時間,但很多時候以集體體育遊戲活動為主,或是和小夥伴們玩大型玩具,自由充分“研究”大自然的的時間相對來説比較有限。比如同樣是感知大自然素材,孩子在幼兒園裏只能部分地實現,時間和素材上必然有侷限,但如果在週末的早上,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在社區或是周邊公園裏撿拾樹葉玩弄石子,不斷地感知大自然饋贈的素材,孩子在活動中探索的深度和專注就會大有不同。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家庭活動的安排對孩子科學教育的引領和啟蒙作用。也許有的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重要性,但是卻不知從何下手?那麼,作為家長,我們究竟可以怎麼做,才能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深入探索思考的好習慣?

回到現實中,不難發現,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時,並沒有很好的啟蒙,也沒有鼓勵孩子的探索,而更多的是科學知識的傳遞。每當孩子表達出“錯誤的理解和認識”時,家長最喜歡做的就是“撥亂反正”,立即告訴孩子正確的是什麼,或者談論一些違背孩子興趣的內容。有些家長即使跟孩子討論,也更多的是對知識和結論的討論,而不是有意識的推進孩子的持續探索。

比如孩子問,孩子問為什麼冬天頭髮就會容易靜電呢?家長可能會説,所以你要把頭髮梳起來,或者天氣乾燥,你要多喝水。很容易忽視孩子對靜電的科學興趣。家長此時可以帶着孩子尋找一下靜電現象,(頭髮、皮膚、被子、圍巾)再引導孩子逐步發現靜電跟什麼有關?(濕度、摩擦)注意,這些互動過程最好是啟發孩子去發現尋找和思考,孩子可能需要幾周時間的探索,而不是家長用幾分鐘時間進行“飛快”地輸入。

想要給孩子更好地啟發,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的認知發展和科學教育的關係。孩子在接受正規的科學教育以前,認知水平已有一定的發展,即對很多科學領域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並形成了自己的“樸素理論”,擁有對世界的直覺認知。因此,孩子的科學教育中,重點不是看孩子缺少什麼,而是看孩子腦子裏已經有了什麼,再決定教給孩子什麼,以及怎麼教。只有以孩子腦子已有的認知發展為基礎,才能實現真正的科學引導,類似於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和觀點。

接下來,以影子游戲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家長可以怎麼做,從而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

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家長可以通過在遊戲中引導孩子關注影子的存在、感知影子的顏色、位置和形狀,觀察影子的變化,思考影子的出現和消失等一系列“教育”,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

家長還要了解到,孩子對影子的理解,會經歷最初的具體形象感知,然後到了解表面因果聯繫,最後才到理解較深層的因果聯繫這樣一個發展過程。這樣一個過程通常發生在三四歲到六七歲之間的年齡階段。

孩子兩歲左右,可以進行自由變速跑動的時候,此時,就可以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影子(如果孩子早已自己關注到就另當別論,則不用等到現在)。尤其是夏天的早上,可以帶着孩子去户外遊戲,八九點鐘的時候,天氣涼爽,也是孩子感知影子的最佳時間。爸媽可以帶着孩子跑動,一邊跑一邊看自己的影子也在動,自己轉身,影子也轉身;影子是黑色的暗的,影子也有形狀,自己和爸媽的影子不一樣,而且大樹和狗狗都有自己影子。當孩子逐漸認識到原來身邊的實物都有影子,這就表明孩子獲取到了的最寶貴的感知經驗!此時,成人不用急於告訴孩子,影子跟太陽的關係,更不用引入影子跟光源的關係,這些內容可以在孩子四五歲以後,再進行思考和發現。孩子只要感知和注意到影子這一物理現象即可。

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就會有很多機會跟小夥伴互動,會發現更多的不同。原來,生活中這麼多的影子啊,各種各樣,以前孩子可能還會因為毛毛蟲玩具出口的地方有晃動的樹影,感到害怕,不敢自己爬出來,以為是“怪物”在那裏。但隨着經驗的累積,孩子已經完全接納和忽視影子的存在,自由大膽地爬來爬去。根據生活經驗,孩子們會逐漸知道,樹蔭下比較涼快,樹蔭是大樹的影子,大樹幫我們擋住了陽光,孩子會潛意識地瞭解到,影子和太陽有關。如果父母注意引導,可以提問孩子,“晚上沒有了太陽,為什麼還會有影子?影子是怎麼來的呢?”日積月累,孩子就會逐漸瞭解到影子跟光源有關,白天時光源是太陽,沒有太陽時,電燈路燈就成了光源。孩子拍藝術照的時候,也會有燈光照射,這時影子怎麼又見不到?家長都可以注意引導孩子去思考和尋找。

隨着孩子體力運動能力增強,家長就可以隨時帶着孩子玩追跑踩影子的遊戲,看似簡單的遊戲,卻可以促進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變速跑、目標定位、感受緊張和興奮等。明確方向不同,影子長短不一樣。早上中午和晚上影子也有變化,孩子可以縱向地掌握影子的發展變化,這奠定了孩子縱向追蹤觀察的意識。

中大班以後,孩子就可以嘗試“實驗研究”,除了在幼兒園跟老師學習,在家裏也可以繼續學習研究。手影遊戲大家都很熟悉,除此之外,還可以撕紙剪紙,然後投射在牆上讓孩子感受影子;也有很多家用品如手電筒,以及一些小玩具,都能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到光和影子的關係,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選購相應的繪本,如《倒影成雙》等都是不錯的繪本。

對於年幼的孩子,積累了這些遊戲的感知經驗,足矣。這些,貌似凌亂沒有系統性的經驗,對於孩子日後的學習將會大有幫助。比如孩子只要熟知鏡子就可以,至於學習折射反射這些內容,就需要他們的認知發展到更為抽象和具有邏輯性的階段。

在所有的遊戲中,尤其是日常的科學遊戲,家長一定要注意提醒自己,少灌輸和教導,多啟發和提示,跟着孩子的認知去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覆蓋孩子的眼界和大腦。在進行各類科學引導時,父母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解釋討論

跟孩子進行大量的細緻的討論,通過孩子自己的解釋促進TA們的理論和證據的協調,而不是讓孩子聽我們的解釋,或者一味地去判斷孩子的認識是否“科學”。

引導預測

牽引着孩子去猜想和預測將要發生的現象,在遊戲過程中要有等待的意識,通過記錄孩子的預測而讓TA比較預測與所實際觀察到的結果之間的異同,瞭解孩子的認知發展。

提供反例

成人要多提問,使孩子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協調自己的理論與證據,引發TA的認知衝突來加強教育效果。這三點關注的都是兒童腦部的具體變化過程,而不是直觀的動作或結果,所以有些抽象,家長習慣了就能很快領悟其中的奧妙所在。

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學習並不只是在學校的課堂和書本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天生就是小小的科學家,探究和解決問題是孩子的喜歡和十分樂意做的事情,而父母所能提供的就是,和他們一起去探索和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和美好,養成形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思維習慣。有了這個好習慣,哪個孩子會厭學怕學?學習不是一種煎熬,更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種快樂和獎勵,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品嚐到學習的的甜蜜,而不是被扭曲了的酸澀。

標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