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動物

大熊貓的資料

動物2.91W

大熊貓的資料,赫赫有名的大熊貓,可謂是家喻户曉。大大的黑眼圈,厚厚的皮毛,圓圓的扁臉,一副憨態可掬、呆萌可愛的模樣,捕獲了一大批“忠愛粉”,在動物園裏,僅僅靠賣萌和吃竹子,就賺足了人氣,下文就給大家帶來大熊貓的資料。

大熊貓的資料1

軟萌乖巧的外表,讓很多人誤以為熊貓非常温順,然而,平日裏靠賣萌為生的“國寶”,本性相當兇猛。

看似人畜無害的大熊貓,實則也是猛獸。在古代,人們將大熊貓的兇猛程度與老虎並列,還將其稱為“食鐵獸”。那麼,兇悍無比的大熊貓,是怎麼變成了珍稀瀕危動物,成為我國的“國寶”?讓我們來看看大熊貓的前世與今生。

大熊貓的進化歷程

大熊貓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近千萬年,被稱為動物界的“活化石”。

早在800萬年前的中新世紀晚期,地球上就已經有大熊貓的蹤跡,它的祖先被稱為“始熊貓”,主要分佈在我國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是一種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主要靠捕殺其它動物為生。

數字復原的始熊貓

300萬年前,冰河世紀到來,全球氣候變化波及到了祖先始熊貓的生存,導致始熊貓滅絕。始熊貓演化出了兩個分支:一個是分佈在歐洲的郊熊貓(已滅絕),一個是分佈在我國中南部地區的小種大熊貓。

小種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氣候後,棲息地也不斷擴大,其滅絕後巴氏熊貓接上,逐漸擴散到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華北等部分地區,甚至還延伸到了越南、緬甸、泰國的'部分地區,並在我國華南地區漸漸演化成了典型的亞熱帶大熊貓。

大熊貓的資料
  

當時與大熊貓一起生活的有劍齒虎、劍齒象等大型物種,第四紀冰期到來,地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劍齒虎、劍齒象全部滅絕,大熊貓存活了下來,並與人類走到至今。

大熊貓前世--食肉目的猛獸

別以為大熊貓看起來温馴善良,就不把它當猛獸,大熊貓是“熊”,不是“貓”,與赫赫有名的北極熊、棕熊是“親戚”關係。

科學家通過研究熊貓化石發現,大熊貓家族是食肉目動物,祖先是雜食者,能與劍齒虎、劍齒象等大型食肉動物生活在同一時期,可想而知大熊貓有多兇猛。

大熊貓擁有尖鋭的牙齒和十分強大的臼齒,牙齒咬合力十分可怕,在食肉目動物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別是北極熊、老虎、棕熊、獅子。

食肉目動物咬合力排名

在許多古代資料中,人們都將大熊貓稱為“食鐵獸”。

《神異經》中如此描述:南方有獸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鐵飲水,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鋼,名曰"齧鐵"。

《山海經》中也提到: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紀》中認為:大熊貓牙齒鋒利,嚼食銅鐵,當屬猛獸無疑。

其實,古人之所以會認為大熊貓是“食鐵獸”,是因為進入冬天后山區食物匱乏,大熊貓到村莊附近覓食時,啃咬村民的農具(斧頭、刀等)或炊具(鐵鍋銅盆等),“食鐵獸”這一名字就這樣流傳開來。

不過人們發現“食鐵獸”一名也並非子虛烏有,1981年8月,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內一隻7歲的雌性大熊貓莉莉,竟然將裝食物的鐵盆子咬成一塊塊吞到肚子裏去了。

大熊貓的資料 第2張
  

一歲大熊貓幼崽的奶盆

這是現代熊貓寶寶的奶盆,都快被舔得不成樣子了......

大熊貓除了咬合力驚人,攻擊力也毫不遜色,主要靠鋒利的熊爪子左右開弓,就連獅子、老虎都不敢輕易招惹它,一個大巴掌打死一頭水牛就跟人類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大熊貓的爪子

一隻成年的野生大熊貓幾乎沒有天敵,在領地內擁有絕對霸主地位,黑熊、狼、金錢豹等兇猛動物都不敢與其正面交鋒,被大熊貓的熊掌一呼,即使命保住,也會落下個“重傷”的下場。

尖鋭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是大熊貓強大的“武器”,若實力不敵對手,大熊貓還有一招“殺手鐗”保命--爬樹。

爬樹是大熊貓的生存本能之一。一旦有生命危險,就會嗖嗖嗖爬到二十多米高的樹上,爬樹本領雖然不及猴子,但躲避天敵根本不成問題!

大熊貓今生--中國“國寶”

大熊貓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特有物種,長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且善於躲避,古人對它的瞭解並不多,甚至並不看重這個胖乎乎的傢伙。

19世紀70年代左右,西方探險者得知中國四川地區有一種珍稀的“新物種”,便來到中國開展捕獵行為,並陸續將帶出國,“熊貓熱”席捲全球。

西方探險者的捕獵行為引發國人關注,20世紀4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限制了外國人的捕獵活動。此時的大熊貓在國外相當受歡迎,中國政府出面保護起來後,在國內的地位也一漲再漲。

大熊貓的資料 第3張
  

直到1988年,大熊貓正式成為我國的“國寶”,並被列為國家1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大熊貓自身再怎麼強大,也抵不過人類現代武器的捕殺,再加上自然棲息地被不斷破壞,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漸漸變成了瀕危物種。

不可否認,雖然大熊貓種羣面臨瀕危也有其自身繁殖能力低的原因(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幼崽存活率難等),但是活了幾百萬年熊貓都沒有被自然淘汰,如今數量鋭減和人類的所作所為脱不了干係。

前面我們提到大熊貓是食肉目的猛獸,如今飲食習性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食譜中99%是竹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大熊貓變得不愛吃肉了呢?

科學家通過對小種大熊貓的牙齒構造研究得出,在小種大熊貓時期,熊貓家族就演化成了雜食動物,吃竹子的習性從那時就已經養成。

現在大熊貓以吃竹子為生,不過在消化系統上還依舊保留着食肉動物的特徵,平日裏也不是完全吃素,偶爾也會吃葷。

由於竹類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營養又低,大熊貓每天要花將近14個小時“啃竹子”,別看“國寶”皮糙肉厚、胖嘟嘟,其實人家身體內脂肪含量很低。

至於為何大熊貓變得只愛吃竹子,生物學家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多種假説,比較有説服力的是以下兩種:

一、有科學家認為是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味覺基因發生突變,丟失了名為T1R1的基因,從此食肉無味;

二、也有科學家認為是因為大熊貓體內多巴胺代謝能力不足,而竹子含有某種物質能夠彌補這一缺陷。

人類馴養的大熊貓,野性和攻擊性大大降低,每天除了吃竹子,就是爬樹、睡覺,而在野外生存的大熊貓,還是相當兇猛的,畢竟要為每天的生活奔波勞碌。

目前,我國野生大熊貓總共有1864只,圈種羣養數量突破達600只。

人類開始有意識地保護棲息地之後,大熊貓的數量有所增加,不過種羣現狀依舊不是很樂觀,野化放歸之路任重道遠。

大熊貓的資料2

熊貓

哺乳動物,主要由黑白兩色組成,體長四尺到五尺(133~166cm),體形像熊;尾短,頭、胸、腹、背、臀白色,四肢、兩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山中,吃竹葉、竹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珍稀動物。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温涼潮濕,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

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平方公里以上,其中80%以上分佈於四川境內。

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温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生活習性

熊貓喜獨居,每隻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熊貓的食物主要是劍竹。竹子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營養成分大體一致,它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有時也吃竹葉。但熊貓的腸子很短,也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熊貓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鵝的食物雖然通過消化道很快,它們的利用率也有30%。

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

在動物園裏面,飼養員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餵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

熊貓有時還會下到山谷,竄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鍋盆桶具,尤其是圓形的器皿當成玩具,玩耍後棄置山野。有時它們還和羊、豬等家養的牲畜親善,隨着同吃同住。

大熊貓的資料3

熊貓的主食是什麼 

據外媒報道,雖然大熊貓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但其咀嚼系統的功能與其他食草動物不同。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大熊貓的飲食偏好對其牙齒和頜骨的進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來自芬蘭圖爾庫大學牙科研究所和圖爾庫大學生物多樣性部門的研究人員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一起,首次解開了大熊貓特殊的口頜系統功能之謎。

大熊貓的食性對研究人員來説仍是一個謎。雖然大熊貓屬於食肉目,但它們的`食物基本上以竹子為主。與食用竹子有關,大熊貓有一個特殊的特點,即用高度適應的前臼齒剝去所有竹筍的綠色外皮,其中富含研磨劑和有毒化合物。

食草動物通常進化成有脊狀的臼齒,幫助它們研磨植物材料,下顎能夠側向移動,這對研磨食物至關重要。儘管對大熊貓的牙齒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沒有注意到為什麼它們上頜的大犬齒不能阻止下頜的側向運動,這對於食草動物--也包括人類來説是很典型的。這方面的關鍵是顳下頜關節和前臼齒的進化。

研究小組利用現代三維掃描方法,研究了大熊貓下頜的運動和牙齒的結構,並找到了困惑研究人員一個多世紀的問題的答案:大熊貓為什麼能夠以竹子為食。解決方案是,熊貓的顳下頜關節已經進化得與棕熊和北極熊等不同。除了讓人聯想到鉸鏈的開合運動外,該關節還允許下巴向側面移動,這是剝開竹子所需要的。有趣的是,這種運動並沒有被雄性大熊貓戰鬥時需要的大犬齒所阻止。

大熊貓的資料 第4張
  

牙科研究所的PekkaVallittu教授解釋説:“確保充足營養的必要性幫助了顳下頜關節和牙齒形狀的進化,使其能夠有效地剝開竹子,而不會使前臼齒暴露在竹子飲食的磨損或其他破壞性影響下。”

研究表明,大熊貓咀嚼系統的進化使它們成為在更新世早期唯一能夠以竹子形式獲得無盡營養的大型哺乳動物。

牙科研究所的JuhaVarrela教授説:“大熊貓用於剝竹子的前臼齒在熊科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去除竹子的有毒綠皮,其中還包括會磨損它們牙齒的礦物晶體。”研究大熊貓的咀嚼系統如何運作也有助於更好地瞭解人類的咬合及其特點。

標籤: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