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動物

熊貓吃什麼竹子

動物2.12W

大熊貓常用的食用竹種類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夾竹、箬葉竹、淡竹、苦竹等。

熊貓吃什麼竹子1

大熊貓的食譜通常由竹筍、竹莖和枝葉組成,隨着季節和山系的不同而不同。

春季

春夏季大熊貓最愛吃竹筍。竹筍出土的季節隨竹種、山系和海拔而異。竹筍出土最早的為涼山山系,秦嶺山系竹筍出土最晚,岷山和邛崍山系等居中。

秦嶺山系大熊貓主食竹類實際只有兩種,而主食竹筍僅巴山木竹一種。巴山木竹分佈較廣,從海拔1100~2100米均有分佈,出土時間主要是4~5月。在這段時間,大熊貓基本以巴山木竹筍為主食,從6月開始過渡攝食部分秦嶺箭竹竹筍。

在大熊貓分佈的岷山北段,如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內,糙花箭竹4~5月出筍,缺苞箭竹和青川箭竹6~7月出筍,因此該地大熊貓春夏季的食譜由4月開始以竹筍為主逐漸過渡為以竹筍與竹莖為主。岷山南段糙花箭竹和枴棍竹的竹筍在4~6月出土,6~7月是短錐玉山竹出土。因此,大熊貓的食譜從4月開始以竹筍為主,逐漸過渡到7月兼食的竹莖比例逐漸增加。

邛崍山系山勢較高,河谷地帶人為干擾大。海拔2000米以上,枴棍竹4~5月出筍,短錐玉山竹6~8月出筍,9~10月八月竹和刺竹子筍出土。在北段卧龍,大熊貓4~5月以竹筍為主,6~7月以竹筍和竹莖為食,8~9月主食竹莖,八月竹與刺竹子的秋筍為秋季食譜的主要成分。

大相嶺大熊貓最喜以八月竹、刺竹子和短錐玉山竹的竹筍為食。從夏至秋,該地大熊貓均以竹筍、竹莖和枝葉三種食物組成食譜。

小相嶺山系短錐玉山竹、石棉玉山竹、空柄玉山竹和峨熱竹竹筍都為大熊貓所喜食,其食譜5~7月基本上都是以這些竹的竹筍和竹莖組成。

涼山山系可供大熊貓採食竹筍的竹類更多。自4月從低山開始有筇竹類3種(筇竹、三月竹、大葉筇竹)的竹筍出土,接着5~8月有大風玉山竹、馬邊玉山竹和白背玉山竹的竹筍出土,9~10月秋季又有八月竹和刺竹子等方竹筍出土。因此,大熊貓在涼山從4~10月的食譜與其他地方大熊貓不同。

熊貓吃什麼竹子

夏季

大熊貓分佈的各山系夏季較短,主要是7~8月,這時各地大熊貓食譜有差異。除老年個體外,大熊貓夏季食譜中一般以竹莖佔比例最大。在秦嶺和涼山,由於筍期較長,食譜中含筍的比例約佔3~4成,竹莖比例6~7成,其餘各山系7成以上均為竹莖,配以竹筍或兼少量竹葉。青壯年大熊貓在夏季有的幾乎全以竹莖為食,而老年個體由於牙磨損嚴重,幾乎不食竹莖;少年大熊貓個體食譜中竹莖也少,到亞成體才逐漸增加比例。

秋季

大熊貓分佈的各山系秋季也較短,僅9~10月,但各山系大熊貓幾乎都以新發出的竹葉為生食,食譜中僅有少量的竹筍或竹莖。唯涼山有八月竹和刺竹子在秋季出土,故該地大熊貓食譜中含竹筍的比例佔5~6成,仍有4~5成為竹莖。

冬季

冬季在大熊貓分佈的各山系都很長,一般從10月至第二年3月,氣候嚴寒。這時,大熊貓大都下到低山以竹葉為食,但在岷山和邛崍山,由於低山河谷都淪為農耕地,它們只能在中山以較枯萎的竹葉為食,兼食或全部以高山的冷箭竹老筍(未發枝的.幼竹)為食,而老年個體仍然在中、低山少以寒凍的枯萎竹葉為食。

可能如南方人與北方人飲食習慣不同相似,不同區域的大熊貓在年食譜組成上各有不同。在秦嶺山系,竹葉是大熊貓食譜中最主要的成分,該地大熊貓僅在冬末春初攝食少量竹莖。而在岷山、邛崍等山系,竹莖是大熊貓食譜中最主要的成分。不同區城大熊貓年食譜組成上的差異反映了竹種類型及物候條件的不同,是大熊貓對局部環境條件的生態適應。

對大熊貓而言,每年3~5月是最為嚴酷的“生態季節”,食物匱乏,體況下降,絕大部分死亡事件均出現在此期間。此外,食物匱乏可能也導致了大熊貓個體外遷現象的發生。(摘自《大熊貓傳奇》胡錦矗/主編)

熊貓吃什麼竹子2

大熊貓這麼弱,怎麼躲過野獸的攻擊

其實,並不是因為大熊貓弱而躲着野獸,而是因為沒有野獸的攻擊,所以大熊貓才慢慢進化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們知道,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這是一種以肉食為主的最早熊貓,它們的爪子和牙齒都足夠鋒利,可以撕開獵物的皮毛。

大約在300萬年前時,體型比大熊貓較小的物種開始出現,從牙齒結構推斷,它們已經開始以竹子為食,但也會吃肉,屬於雜食動物

在更新世時,大熊貓的數量達到了頂峯,當時的大熊貓與劍齒虎、劍齒象以及北京猿人等一起生活,構成了更新世——劍齒象動物化石羣。

在當時,大熊貓還不像現在這麼弱,它們屬於當時的頂級獵食者,和劍齒虎一起共同生存了幾萬年到幾十萬年。

然而在更新世晚期,由於地勢變化,以及秦嶺出現大面積冰川等自然災害,導致劍齒虎、劍齒象等大型動物滅絕,大熊貓也在北方絕跡,只留下南方一小部分大熊貓生存。

由於當時大熊貓所在的地方許多動物都滅絕了,倖存的大熊貓無法捕獲足夠的食物,再加上捕食獵物所消耗的能量,遠遠大於進食獵物所獲取的能量,因此大熊貓開始走向了以竹子為生的道路。而這種攝食方式的改變,又恰巧幫它們渡過了難關

更加幸運的是,大熊貓生活的地區缺乏大型食肉動物,這意味着大熊貓不需要演化出敏捷性來躲避天敵,也不需要消耗能量與食肉動物打架。

所以,大熊貓才從一個兇猛的食肉動物,變成了今天軟萌可愛的食草動物。

熊貓吃什麼竹子 第2張

為什麼其他食肉動物沒有演化成食草動物?

可能你會好奇,既然從食肉動物演化成食草動物可以度過冰期危機,為什麼其他食肉動物沒有像大熊貓一樣演化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即使食肉動物以植物為生,也無法存活。

我們知道,植物所含有的營養元素實在是太低了,遠遠不如蛋白質所含有的能量高,比如:1顆魚卵的能量=25個漿果的能量。

食草動物之所以可以從植物中獲取足夠的能量,是因為它們體內有多個胃部,並且胃酸較低,適合微生物在胃部幫助分解食物,食草動物所獲取的營養,其實是微生物分解後的產物。

但是,食肉動物的胃部只有一個,且具有高腐蝕性胃酸,微生物無法生存,所以食肉動物無法消化難以被分解的纖維素。

再加上食肉動物的腸道較短,食物僅僅停留4個小時就會被排泄出來,導致還有許多能量未被利用,所以食肉動物消化植物的效率不高,無法從植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

大熊貓之所以可以以植物為生,其實是它們每天10多個小時的進食,儘管如此,為了節約能量,它們也會盡可能地讓速度變慢,以及長時間睡眠。當遇上其他生物時,大熊貓大多會迴避,避免正面衝突。

再加上大熊貓生活的地方竹子資源非常豐富,大熊貓不必長途跋涉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有助於節約能量。

可以説,大熊貓已經將能夠節省的能量全節省出來了,才勉強活下去,但是數量和生活地區已經遠不比當初食肉時那麼多了。

大熊貓的.滅絕危機

雖然人類保護大熊貓已經很多年了,而且投入的力度非常大,如果是別的瀕危動物按照這種保護級別的方式去保護,早已經脱離瀕危動物了,但是大熊貓的數量始終沒有明顯上升。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熊貓的繁殖率實在是太低了。人工環境下,雌性大熊貓4歲左右成年,雄性稍晚一些,需要到6歲。而野生大熊貓性成熟的時間更晚。

大熊貓發情期非常短,每年只有一次,每次只有2-3天,以至於很多雄性還沒趕到雌性的身旁,雌性就已經過了發情期。即使雄性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如果雄性沒有在未成年時學會繁衍技巧,那麼它們仍然無法繁殖後代。

大熊貓每胎只有一個,如果生出雙胞胎,那麼大熊貓媽媽只會撫養體型較大的一隻,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後代的成活率。

通常情況下,雌性需要照顧大熊貓18個月左右,有時達到兩年,直到下一個孩子出生。

正是因為大熊貓的食物能量較低,再加上繁殖率很低,所以大熊貓被保護了這麼多年,仍然沒有擺脱滅絕的危機。

熊貓吃什麼竹子3

熊貓為什麼吃竹子

大熊貓雖然以竹子為食,有時也會食肉“打牙祭”。近期,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大熊貓種羣生存狀況調查工作,巡護員李水平等人目擊一隻大熊貓啃食羚牛的骨頭並拍下珍貴影像。

“我們發現它時,距離不到50米。這一大片山坡上沒有竹林,它能吃啥呢?原來它捧着一根一尺多長的骨頭正啃得香。”李水平告訴記者,“它吃了大概10分鐘,然後丟下骨頭,慢慢走進山坡上的林子裏,爬上一棵大樹。”

李水平等人還在現場發現好幾根動物骨頭。第二天早晨,工作人員在附近收集了一份特殊的大熊貓糞便樣品。與常見的大熊貓糞便相比,這幾團糞便顏色灰白,像梭形的石灰棒。

據悉,這是在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第二次拍攝到大熊貓食肉的影像。此前,工作人員在分析大熊貓糞便時,也曾發現部分糞便樣品中存在未消化完全的動物殘骸和毛髮。

北京大學研究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李晟認為:“在秦嶺、岷山、邛崍山等多個地區,也曾有研究記錄到野生大熊貓偶爾會‘打牙祭’,主要是取食動物殘骸。這樣的行為和動物性食物的補充,對於野生大熊貓來説具有什麼作用和意義,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據新華社

大熊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竹子?

大熊貓被稱為“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800萬年之久了,最初的始熊貓可是吃肉的,發展到小種大熊貓階段的時候就改吃素了,而且吃的還是其他食草動物不會碰的竹子。

大熊貓體型龐大、咬合力強,所以戰鬥力不弱,成年之後,在其野外生存環境中幾乎無天敵,也就沒有進出出敏捷的速度。

大熊貓進化至今我們看到的樣子一共經歷了4個階段,分別是:

(1)始熊貓階段,時間節點大約是中新世晚期;

(2)小種大熊貓階段,時間節點大約是更新世早期,即大約200萬年前;

(3)巴氏大熊貓階段,時間節點是更新世中後期;

(4)現代大熊貓階段,即我們如今見到的樣子。

大熊貓開始吃竹子,是在小種大熊貓階段開始的,小種大熊貓體型大約是現代大熊貓的一半左右,而巴氏大熊貓則比現代大熊貓體型大1/8左右。

熊貓吃什麼竹子 第3張

大熊貓為什麼從食肉者變成食素者?

據秦嶺大熊貓專家分析,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為了適應地質歷史上的氣候與棲息地環境變化,大熊貓改變了食性,以竹子為食,但其消化系統結構依然保留着食肉類祖先的特徵。

如今的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大熊貓喜歡吃竹子中營養最豐富、纖維素含量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它對肉類已沒有敏感基因,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他熊種。 華商報記者 任婷

大熊貓每天要吃多少竹子?

一隻大熊貓每天要吃12到38公斤的食物,一般而言,大熊貓一天要吃14公斤竹子,一隻大熊貓的重量差不多是兩個成年人,折算成人的話,相當於每天要吃7公斤飯。

大熊貓除了睡覺或短途活動外,一天花費在進食上的時間長達14小時,每天要上40趟衞生間。由於每天吃那麼多竹子,又移動不了多遠,所以,儘管竹子營養價值不高,大熊貓依然胖胖的。 華商報記者 任婷

大熊貓除了竹子還吃什麼?

大熊貓從食肉變為食素後,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於磨碎竹的纖維,大熊貓愛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尤其愛吃竹筍。

但有趣的是,大熊貓並沒有真正的“忘本”,它們還是能吃肉的,並且消化系統依舊是肉食動物的“標配”。如果大熊貓吃肉,消化系統會將肉分解消化得非常徹底,肉中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都能充分吸收。

所以,大熊貓除了吃竹子,偶然也吃其他小動物,如見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將竹鼠打死,然後美餐一頓。 綜合

標籤:竹子 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