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動物

魚的主要特徵

動物1.03W

食性與胃腸結構特性、呼吸特性、棲息水層特性、繁殖特性。

魚的主要特徵1

魚的主要特徵分別為

1、食性與胃腸結構特性

魚的腸道較短,為體長的0.25~0.3倍。草食性魚類則腸較長,體內盤曲較多,為體長的2~5倍,有的達10倍以上。

2、呼吸特性

魚類通過鰓上豐富的血管網進行氣體交換。除此以外有的魚類可以利用副呼吸器官進行呼吸。

3、棲息水層特性

各種魚棲息的水層不同,如鰱、鱅多在水體上層,草魚、團頭魴多在中下層生活;鯉、鯽、青魚則喜歡在水的底層棲息、覓食,而羅非魚無固定水層。

4、繁殖特性

多數魚雌雄異體,達到性成熟時追逐、產卵、射精、孵化。仔魚食性與成魚不盡相同,長大後才逐漸相同。

魚的形態特徵:

魚類的附肢為鰭,是游泳和維持身體平衡的運動器官。鰭由支鰭擔骨和鰭條組成,鰭條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角鰭條不分節,也不分枝,由表皮發生,見於軟骨魚類。

另一種是鱗質鰭條或稱骨質鰭條,由鱗片衍生而來,有分節、分枝或不分枝,見於硬骨魚類,鰭條間以薄的鰭條相聯。骨質鰭條分鰭棘和軟條兩種類型,鰭棘由一種鰭條變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節的硬棘,為高等魚類所具有。

軟條柔軟有節,其遠端分支(叫分支鰭條)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鰭條),都由左右兩半合併而成。魚鰭分為奇鰭和偶鰭兩類。偶鰭為成對的鰭,包括胸鰭和腹鰭各1對,相當於陸生脊椎動物的前後肢;奇鰭為不成對的鰭,包括背鰭、尾鰭、臀鰭(肛鰭)。

背鰭和臀鰭的基本功能是保持身體平衡,防止傾斜搖擺,幫助游泳,尾鰭如船舵一樣,控制方向和推動魚體前進。一般常見的魚類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種鰭。但也有少數例外,如黃鱔無偶鰭,奇鰭也退化;鰻鱺無腹鰭;電鰻無背鰭等等。

魚的主要特徵
  

魚類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魚類的形狀,體温,骨骼,皮膚都和別的`動物有所不同,另外魚類有其他動物沒有的器官——魚漂,魚鰾的存在也是魚類能在水中漂浮的原因。

1、形狀

魚的形狀各種各樣,有時相差大,但總的來説大多數魚呈細長的流線形狀,一般在水中速遊的魚身體細長,而慢遊或在水底生活的魚比較扁平。但也有的魚的形狀非常出奇,比如海馬。最小的魚不到1釐米左右,最大的魚(鯨鯊)可以達18米。

2、體温。

魚是冷血動物,一些金槍魚及鯊魚(特別是鼠鯊科的鯊魚)體內的温度比周圍環境的温度高,黑鮪魚是唯一恆温的魚。

3、骨骼

魚的骨骼是由軟骨(軟骨魚)或硬骨(硬骨魚)構成的,在頭骨的兩邊有四至七片鰓,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魚的脊椎骨是與頭骨連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與脊椎相連,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從脊椎伸出的長的刺。

4、皮膚

魚有兩層皮膚,表層的皮膚內含有能夠分泌粘液的腺,內層有許多連接組織,鱗和色素細胞也在這一層裏。外層的粘液幫助魚減輕其游泳時的阻力。軟骨魚沒有粘液,但它們皮膚上細小的、牙齒般的突起有類似的作用。

5、魚鰾

魚鰾是魚體內一個充氣的囊狀器官,主要用處不是呼吸,魚靠魚鰾來調節它們的比重,魚藉由魚鰾可以不用運動就緩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魚類皆有魚鰾這個調節浮力的器官。

魚都有哪些特點

魚類終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大都具有適於游泳的體形和鰭.用鰓呼吸,以上下頜捕食.出現了能跳動的心臟分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脊椎和頭部的出現,使魚綱發展進化成最能適應水中生活的一類脊椎動物.

軟骨魚系(Chondrichthyes):

本系是現存魚類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羣,全世界約有200多種,我國有140多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里.

其主要特徵是:

①終生無硬骨,內骨骼由軟骨構成.

②體表大都被楯鱗.

③鰓間隔發達,無鰓蓋.

④歪型尾鰭.本系共分兩個亞綱,即板鰓亞綱和全頭亞綱.

硬骨魚系(Osteichthyes)

硬骨魚系是世界上現存魚類中最多的一類,有2萬種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

其主要特徵是:

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為硬骨.

②體表被硬鱗、圓鱗或櫛鱗,少數種類退化無鱗.皮膚的粘液腺發達.

③鰓間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鰓不直接開口於體外,有骨質的鰓蓋遮護,從鰓裂流出的水,經鰓蓋後緣排走,多數有鰾.

④魚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⑤大多數體外受精,卵生,少數在發育中有變態.

魚的主要特徵2

黃脣魚是不是黃花魚

不是。

珍貴的黃脣魚、毛鱨魚很難見到,它們是石首科中的大個子,可長到1米以上,黃脣魚可長到1.5米以上。在海洋資源日漸枯竭的今天,大部分漁民可能一生都難捕到一條。

黃脣魚和黃花魚的區別

黃脣魚外形特徵

其實黃脣魚和我們蕉城的大黃魚都是屬於黃魚類別的,除此之外,還有梅童魚、小黃魚、鮸魚、黃姑魚和毛鱨魚,而他們也被稱之為“黃魚七兄弟”,這是源於它們都屬於硬骨魚綱的石首科,且最大的特徵是耳石發達,腦袋中有一顆魚石。

黃脣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體長、側扁,尾柄細長、吻突出,頭部被圓鱗、體被銀元般櫛鱗,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胸鰭腋下有一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內行牙擴大;背鰭連續;臀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楔形。為名貴珍稀魚類。

黃脣魚體型呈長的紡錘型,背部隆起,腹部從胸鰭至肛門較平直,臀鰭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魚頭背部呈八字型,中等大,側扁;吻稍尖,吻長大於眼徑,眼徑大於眼間距;

口前位,口裂從吻端向下側傾斜,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有齒,尖細;體長為體高的3.4倍,為頭長的4倍,為尾柄長的3.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4倍;

頭長為眼徑的`5.75倍,為眼間距的7.2倍,為吻長的3.8倍,為口裂長的2.9倍。

魚的主要特徵 第2張
  

黃花魚外形特徵

黃花魚,Larimichthys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5),又名黃魚,石首魚科黃魚屬的一屬黃魚的統稱。生於東海中,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又名石首魚。魚腹中的白色魚鰾可作魚膠,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黃花魚,體側扁延長,呈金黃色。大黃魚尾柄細長,鱗片較小,體長40~50釐米,椎骨25~27枚;小黃魚尾柄較短,鱗片較大,體長20釐米左右,椎骨28~30枚。

體側扁,尾柄長約為高的3倍餘。頭較大,具發達粘液腔。下頜稍突出。側線鱗56~58,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鱗8~9枚。背鰭具9~11鰭棘,27~38(一般為31~33)鰭條。

臀鰭具2鰭棘,7~10鰭條,第2鰭棘等於或稍大於眼徑。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脣橘紅色。鰾較大,前端圓形,具側肢31~33對,每一側肢最後分出的前小枝和後小枝等長。

頭顱內有2塊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個,有時25個。

棲息環境

黃脣魚生活在海、淡水交匯的河口海域,鹽度在0.5-18‰之間,有時溯餌,可直至河口淡水處;喜居水深、有魚礁、水流較緩的海域;黃脣魚在水清時集羣,水濁時分散。

小黃魚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間產卵後,分散在近海索餌,秋末返回深海,冬季於深海越冬。黃花魚一般食性較雜,主要以魚蝦為食。

黃花魚隸屬魚綱,石首魚科。其形態相近,習性相似。垂釣方式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這類魚,體側扁延長,呈金黃色。大黃魚尾柄細長,鱗片較小,體長40~50釐米,椎骨25~27枚;

小黃魚尾柄較短,鱗片較大,體長20釐米左右,椎骨28~30枚。小黃魚春季向沿岸洄游。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