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醫療 > 醫療常識

中國空間站邂逅英仙座流星雨 流星雨是如何命名的

流星雨是一種天文現象,幾乎每天都會流星雨的到來,那麼流星雨是怎麼命名的呢?流星雨的研究又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空間站邂逅英仙座流星雨

8月13日凌晨,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現身夜空,於凌晨3-4時迎來極大值。每年8月,英仙座流星雨都會“如約而至”。英仙座流星雨活躍期持續至8月24日,將與七夕相遇。英仙座流星雨得名於它從英仙座γ星附近輻射出現的特性,每年穩定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後出現,今年於8月13日達到極大值。它與象限儀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並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穩定而活躍,非常適合肉眼觀測。據天文測算,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躍期是7月17日到8月24日。極大期將出現在北京時間8月13日凌晨3點到6點,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可以達到110以上。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直到快天亮前,輻射點接近天頂,才會獲得最佳觀測效果。就觀賞而言,恰逢盈月,月光只會在上半夜造成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其極大期雖然在在8月13日,但如果條件允許,前後幾個夜晚應該都可以看到流星。

中國空間站邂逅英仙座流星雨 流星雨是如何命名的

流星雨是如何命名的

流星雨是一種成羣的流星,看起來像是從夜空中的一點迸發出來,並墜落下來的特殊天象。這一點或一小塊天區叫做流星雨的輻射點。為區別來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還有寶瓶座流星雨、獵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有的流星是單個出現的,在方向和時間上都很隨機,也無任何輻射點可言,這種流星稱為偶發流星。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着本質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流星雨的規模大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它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

中國空間站邂逅英仙座流星雨 流星雨是如何命名的 第2張

流星起源

流星雨是行星和彗星的碎片流交互作用造成的結果。彗星的瓦解和水蒸氣的噴發可以拖曳和產生碎片,因此Fred Whipple在1951年提出 ,惠普爾發展出彗星的髒雪球理論:環繞太陽的彗星是冰中嵌入巖石的小天體,這些冰可能是水、甲烷、氨、或其它的揮發物單獨或混合著的組合;巖石可以如同灰塵般的大小,也可以有其他如同卵石般不同的尺寸。塵粒大小的固體在數量級上是最普遍的,它們比常見的沙粒和卵石大小等等的顆粒更為常見。當這些冰因為温暖而昇華時,他們的蒸發會拖曳出灰塵、沙粒、和卵石等固體。彗星在軌道上每接近太陽一次,就會有一些冰被蒸發和傾卸出一些流星體。這些流星體散開成為一個流星體流,也就是塵埃尾,沿着整個的彗星軌道周圍散佈着(非常小的顆粒會受到太陽的輻射壓力快速的膨脹和遠離,而有別於一般彗星的塵埃尾)。質疑我們的短周期彗星流星雨不是由正常的水蒸氣蒸發的活動彗星,而是由罕見的已經休眠的彗星大量瓦解和潰散的碎片。這種例子包括象限儀座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它們是來自小行星2003EH1和法厄同(Phaethon),分別在500和1,000年前產生的碎片形成的。這些碎片傾向於快速的形成塵埃、沙粒和卵石,並且沿着彗星的軌道快速形成流星體密集的溪流,隨後沿着地球的軌道發展。

中國空間站邂逅英仙座流星雨 流星雨是如何命名的 第3張

流星雨的研究意義

流星暴雨的觀測研究,對於近地空間環境監測、航天災害性事件預防、電離層通信安全以及深入瞭解太陽系天體相互關係和起源、演化,都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和理論價值。 探索流星暴雨之迷,只靠專家的理論研究是不夠的,要靠全球專業的、業餘的觀測網聯手觀測。通過實踐,我們認為長期觀測流星可取得很有價值的資料,可以瞭解流星體在太陽系空間的分佈狀況,對於研究太陽系演化提供有用的線索,保證航天飛行的安全。而流星餘跡可以利用來進行不幹擾的無線電通訊,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流星體在大氣中產生的聲、光、熱、電磁等效應,還可以研究地球大氣的物理狀況。20世紀以來的百年間,曾有幾次流星暴雨出現,中國均無緣與之相會,然而,在21世紀的第1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觀測到獅子座流星暴,又迎來2004的英仙座流星雨極盛,這對推動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向公眾開展科學普及教育有着積極的意義。 對人類瞭解太陽系的流星體(羣),認識人類如何在宇宙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