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親子 > 新生兒

新生兒護理注意事項

新生兒3.1W

(一)體温:新生兒體温調節機能弱,易受環境温度影響,應每日測體温一次,高於38℃,應每小時測體温一次,並尋找發熱原因,進行處理。低於30℃者,應予保温;夏季宜進行多喂水,散熱,以防發生脱水熱。

新生兒護理注意事項

(二)大小便:出生後第一天排出黑綠色胎便,哺乳後漸變糊狀、黃色,每天3~4次,小便每天十數次。每次哺乳前應換尿布,用純棉的,少用紙尿褲。注意大小便次數、性質,發生異常應即時處理。每次大便後應洗淨臀部,用10%鞣痠軟膏擦拭,以保護臀部皮膚

(三)新生兒黃疸:出生後3~4天約50%的新生兒鞏膜和皮膚出現黃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兒血液中多的紅細胞被破壞後產生大量膽紅質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因新生兒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間接膽紅質變為直接膽紅質從膽道排出,結果過多的膽紅質集存在血液內,發生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若黃疸持續不退並加重,多為病理現象,應檢查母嬰血型不合、有無敗血症等所致的溶血性黃疸、先天性肝炎或膽道畸形等疾病。

(四)臍帶:切忌往臍部撒“消炎藥粉”,以防引起感染。應每日檢查,保持乾燥。如臍部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消毒後撤上磺胺粉,再用消毒紗布包蓋。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臍窩就會幹燥,乾癟的臍帶多在3~7天內脱落。如分泌物有臭味或臍輪周圍發紅有感染現象者,應積極作抗感染處理,防止發生敗血症。

(五)餵養:母乳餵養是最佳的餵養方法。訪視時應評估母親乳頭、乳房及乳汁分泌的保護情況。宣傳母乳餵養的優點,教授哺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勵和支持母親堅持母乳餵養。如確無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則指導採取正確的人工餵養方法。吸吮力弱者可將母乳擠出,用滴管哺餵。

低體重兒吸吮力強者可按正常新生兒的餵養方法進行,按需授乳。新生兒從呼吸道、皮膚,大小便中失去大量水分,應注意補充。可於兩次哺乳之間喂5%糖水。一般可出生後6~8小時喂糖水,12小時開始哺乳,每次間隔3~4小時,哺餵時間20~30分鐘,一晝夜可喂6~7次,對體弱的新生兒或早產,應每2小時哺餵一次。每次哺乳後,為避免吞入胃的空氣排出,應將嬰兒抱起,輕輕拍背,以防吐奶。

(六)眼及口腔:如發現眼有分泌物,可用紙巾幫寶寶擦乾淨,如發現口腔有白膜,多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稱“鵝口瘡”,可用2%龍膽紫塗抹。再用0.25%氯黴素或其它眼藥水點眼。

(七)皮膚:新生兒易擦傷感染,皮膚薄嫩,必須保持清潔乾燥。尿布應經常更換。出生後應立即用液體石蠟或植物油擦去胎脂,以防其分解或脂肪酸後刺激皮膚,引起皮膚糜爛,特別是四肢、腋頸、下及腹股溝等屈曲處。以後每日應洗澡或擦澡一次,於皮膚皺摺處撒滑石粉少許。

(八)免疫:新生兒可從母體獲得lgG,從而在出生後6個月內對、風疹、白喉、麻疹等有免疫力,其自身主動免疫力則尚未充分發育。因為體內缺乏lgA,故易患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又因所產生的lgM有限及缺乏補體和備解素等,致其粒細胞對細菌,尤其是對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的殺傷力弱,故易引起敗血症。

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力差,免疫反應不及時。在新生兒護理中,應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接觸,以預防感染。出生24小時後,須打乙肝疫苗與接種卡介苗。

由於低體重兒出生後多被留在醫院,置於嬰兒室的暖箱中護理,因此,往往得不到正常孩子應獲得的各種良性刺激與愛撫。孩子回家時,嬰兒對父母來説似乎是個陌生人。同時,低體重兒脆弱和不活躍的外表與家長的期望相差甚遠。

這些因素將影響親子的情感連結,父母可能會對自己能否勝任養育嬰兒的角色產生疑慮,甚至有內疚情緒,最終將影響嬰兒的生長髮育。因此,護士在訪視時應注意評估親子間的這種情感連結是否存在問題,讓他們表達內心的體驗和感受,給這些家長以心理支持,鼓勵家長擁抱和撫摸嬰兒,對嬰兒説話和唱歌等,促進父母與嬰兒間的互動,幫助家長建立信心,使嬰兒得以健康成長。

新生兒護理注意事項除了以上這些外,嬰兒出生兩週後應口服維生素D,每日400IU,預防佝樓病。夏季要指導預防中暑和嬰兒腹瀉,冬季預防新生兒一氧化碳中毒硬腫症。

標籤:新生兒 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