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

閲讀5.39K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説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着風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1

1、左遷的意思是降低官職,即“降官”,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

3、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意。

4、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和同情;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

5、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敍和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

6、原文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7、我寄愁心和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8、譯文在柳絮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説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9、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着風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全詩的意思是:

飄飛不定的楊花落光了,布穀鳥啼聲悽婉。聽説你被貶到龍標,長途跋涉已經過了五溪。我把對朋友關心、擔憂的情緒寄託給明月,讓它伴隨着你一直到偏遠的夜郎之西吧。

原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於天寶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城的位置上,也就在南京做縣丞,被貶為湖南龍標縣尉,所以題目中叫“左遷龍標”。聽到好朋友被貶的消息之後,李白就寫下這首千古名作。

詩歌一開頭便選取了兩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描繪出南國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的氣氛。着起首的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名題目,有為下面兩句抒情張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選取了楊花、子規、明月等意像,以奇特的想象編織一個朦朧的意境,通過對景物的表寫,表達了詩人聽説友人被貶時的惆悵和對友人的戀戀不捨之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 第2張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代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敍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説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説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説,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3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體裁是:七言絕句。七言絕句屬於近體詩範疇,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2、七言絕句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併成熟於唐代。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敍與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 第3張

此詩一説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説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今湖南洪江)縣尉。《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

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被貶的不幸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