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

閲讀4.46K

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1

近日,在秀水國小參加了關於“課堂讀書時間不少於10分鐘”的集中培訓,有幸聆聽了三位教師的閲讀指導課,下面就結合“課堂讀書時間不少於10分鐘”這一主題,談一點粗淺的認知:

朗讀歷來是小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課程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浙江省國小語文學科教學建議》第13條更是對課堂讀書提出了明確要求:“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並重,能根據教學需要並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然而語文課不聞讀書聲和少聞讀書聲由來已久,至今亦然。“滿堂灌”時代也好,“滿堂問”時代也好,一節課讀書時間不足10分鐘,一篇課文學過大部分學生都難得讀上一遍,一年課堂閲讀時間不足幾十個小時,然後分析訓練做題、合作討論交流,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小組活動熱熱鬧鬧而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閲讀課不是好的閲讀課。語文學習不讀書,沒有了感受,聯想、思考、領悟、積澱、提升的過程也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軌道。

有老師認為讀還不容易?不就是10分鐘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鐘給你看,我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挨個兒上演;我讀句、讀段、讀全文輪番上演,別説10分鐘,就是30分鐘也不在話下。確實,有心湊這10分鐘並不是難事,但《教學建議》提出的10分鐘讀書是“質”與“量”的統一,10分鐘只是完成了“量”的問題,而“質”則要求在這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裏達到“讀通、讀懂、讀好”這三個層次的目標,並且在達到這樣目標的過程中能結合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因此,我所理解的課堂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應是有效的讀而不是機械的讀。然而要做到有效讀書,現今的語文課堂除了讀書時間太少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目的性不強。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後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着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着經”。

2、朗讀的面太窄。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會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聽眾,這種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狀,又怎麼能達到會讀呢?

3、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餘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帶着___語氣讀一讀”,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於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於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藴。常聽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薩特曾説過:“閲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那麼,教師應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悟出文章的內涵,使課堂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成為精彩的華章而不是匆匆走過場呢?

我想首先語文老師應對朗讀引起足夠重視。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保證充分的讀書時間。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特別是自學性課文,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

2、注重朗讀評價。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

2、擴大朗讀訓練面。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閲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着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分角色讀,表演讀,分小組比賽讀,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閲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範讀指導;當需要藉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在所聆聽的三堂閲讀指導課中,我認為樑春萍老師執教的《懷念母親》就是一堂很好的讀書示範課。

1、結合語境理解。樑老師的讀書內容安排的是“三讀”——讀詞、讀段、讀全文。

一讀詞語不是機械的讀,而是帶着對詞語的理解讀,把詞語讀得有聲有色之後,讓學生用所讀詞語來説説課文內容,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又對全文有了整體的認知。

二讀段落聲情並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課文朗讀,可謂是層層遞進,不僅對文本語言的深層挖掘絲絲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過程中循循善誘,把學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處。學生在深有感觸之後,情感的迸發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讀都是文本與心靈的有效對接,讀得也層層深入。

2、超文本鏈接。樑老師的課中出現了三次超文本鏈接:《世説新語.方正》;引用季老的話“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是為了保存當時的感情”;《賦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認為最成功的莫過於鏈接《賦得永久的悔》。樑老師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表現作者“終天之恨”的句子與《賦得永久的悔》進行了成功對接,學生在超文本鏈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終天之恨,之悔,之痛,心靈深處一次次受到了強烈的震顫,作者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學生的每一次讀成了課堂的亮點。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學生的讀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師得參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師自己都不感動又如何能感動學生呢?樑老師在情境創設中的一個殺手鐗就是自己的聲情並茂。通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沉痛、哀傷的情緒,樑老師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的情緒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過音樂的催化,為情感的營造推波助瀾。整堂課,學生心隨文動,彷彿觸摸到了作者的靈魂深處與他恨並痛着。

真實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琅琅的課堂。讀的過程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營造,有效朗讀,那麼學生一旦領悟到誦讀的妙處,便會沉醉其中,欲罷而不能,這樣的課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華章呢?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2

自從從事教師這一行,當一位好教師就是我的目標。一年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現在又到年末,現對一年來的工作進行總結。

1、思想品德方面: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能認真學習國家的有關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始終不忘人民教師職責,愛學校、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我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政治思想、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不斷提高來塑造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在教育行業中不斷成長,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育教學方面:

一年來我一直擔任高年級的語文學科,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一、尊重學生是以學生為主的關鍵

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要以學生為主個人工作總結,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尊重學生探究精神個人工作總結,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做到這些,才能夠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探究。

二、分層合作,是實現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必由之路

學生的`層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會造成一些學生怕于思考,懶於探索個人工作總結,依賴別人的思想。教學中如果讓好中差混成一個小組,這樣好的學生永遠成為領頭人,成為代言人,而差生永遠就在小組中得不到重視。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行分層分小組合作的方法,在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不同小組以不同層次的任務,學生在層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有了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就達到了分層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挑戰性任務。

三、明確學習目標

語文教學最忌千篇一律,容易使學生厭煩。如果千篇一律地字詞教學,課文分析,歸納總結,這樣既費時又費力,學生學習完一篇課文也不知自己這堂課進步了多少。五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完成。他們有這個能力而且有各自獨特的方法。在教學中個人工作總結,我一般字詞教學只作為一個檢查過程。課文分析看是那一類文體,新的文體傳授給新的方法。然後,讓學生依據方法自我解決。最主要的是根據教材學生明白這節課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解決哪些疑難問題,_道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課堂才能實效高效。

四、規範作業

學生學習新課和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要靠一定的作業來鞏固提高。通過規範化的作業使學生的思路明晰,條理清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新課程標準裏的一個鮮明觀點,而規範化的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習慣得以形成。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多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利用課堂課餘及班隊活動,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是本學期語文教學餓一個重要方面。在主題班會上,進行説“新學期的打算”、“時時刻刻注意安全”、“我愛學校”,如何利用製作等一系列活動,鍛鍊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都有顯着提高,不管是誰站起來都能説上一會兒。

六、制定幫教方案

對個別的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例如,自己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落班輔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教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在課堂上,採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後進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同時,在班級中開展互幫互學小組,進行一幫一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端正思想,互相學習,互想促進,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平時,自己還注意“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好尖子生,一方面通過尖子生輔導後進生,以先進幫助後進,以好帶差,促進雙贏效果。

3、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工作業績方面: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自學教育教學理論並積極進行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掌握了多媒體課件製作的一些方法。上學期我應上級的號召,積極到邊遠學校支教,在支教學校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受到支教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被評為市級支教先進個人。

這學期,五星學校承擔了課題研究的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先後承擔了課題研究展示課的任務,並受到領導的好評,經過學校評價組評比為一等獎。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3

語文教學又改革了,一堂課應該學生的參與不得少於20分鐘,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前一直是老師佔據舞台,這回一定要落到實處,而且語文一定要出模式。老師們聽了這些,低頭不語,唉!教語文真難。

普聽課終於聽到了六年級,沒辦法躲也躲不掉,怎麼上呢?當我跟同組的老師説講《黃河象》的全篇時,他們連連搖頭説內容太多講不完,是呀,若都顧及一節課真夠緊張的,而且也有蜻蜓點水的可能,忽然我想到前不久我們六年級搞了中小銜接“走進三中的活動”,人家的教學把新課中簡單的內容引入預習,在新授課上反饋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於是我在想何不這樣試試。

對於這課,第二部分科學家假象黃河象化石的形成學生理解起來並不難,因此我留了預習作業“讀文章二段科學家假想的內容,畫出關鍵詞,旁批你讀懂的內容。説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當上課交流時,老師直接檢查預習,孩子們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頭頭是道,老師適時的點撥很快總結了“熱、渴——想喝、深陷——久埋”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隨後我問這樣的故事是科學家們憑空瞎想的嗎?有什麼依據嗎?孩子們很快找到因為黃河象出土時“斜斜地插在沙土裏,腳踩着礫石”既而我帶領孩子找到科學家們由此推想到了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我追問那一瞬間是指哪一幕,引導學

生讀出來。根據板書我再追問因為什麼老象才深陷水中,孩子們回答因為它太想喝水了,找學生讀出來,老師接着問因為什麼它這麼想喝水,很多同學舉手説因為它太渴,我讓這些人站起來一起讀出課文,當我再追問因為什麼黃河象這麼渴,全班同學都舉手説因為天太熱了,大家一齊找到相關內容讀出來。孩子們表現很積極,這樣一環扣一環,本來是一種很理性的東西,即科學家們當時的推想,這麼一來,孩子們感到並不難,預習的內容與新內容很快的接軌,學起來容易,教起來得心應手。而且也為後面的教學節省了時間,一節課很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看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新授課的開始並不見得都是複習引入,可以採用這種把認為容易的內容提前佈置預習,在課堂上關注重點難點,節省出時間練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4

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今天,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使之成為有用人才,是擺在我們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由於遺傳因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智力低下的後進生和貪玩好耍、學習成績低下、思想品德不良等後進生。如何使後進生振作精神、奮發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呢?

一、情感教育──給後進生以關愛

熱愛學生,不歧視每一名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和精髓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喚,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於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教師只有以自己的愛去贏得學生的愛和尊重,才能共建師生感情的橋樑。教師對學生真摯無私的愛,體現在敬業、奉獻、愛生的精神上。教師要以情感為本,把愛心和微笑帶入課堂,留給學生,切忌板着面孔上課,要把學生當知心人,做到既是良師,又是益友。耐心細緻地做到厚愛學生,尊重其人格,不貶低學生。使後進生在愛中受到情感薰陶,自覺接受教育,主動改正不良習慣。

二、教師應從潛移默化中感染後進生

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作為教育者不能正其身,如何去正人呢?教師只有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才能確立在教育中的地位,身教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使後進生受到感染,使他們自覺地形成遵守校紀、班規、熱愛學習的好作風。

三、多開展一些智力活動,促進後進生的智力發展

目前,大多數後進生主要是由於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貪玩好耍等造成的,也有少數後進生是由於智力低下造成的。對於前部分後進生,我們可以利用上課、課外活動、郊遊等時間對他們開展談理想、樹立人生觀、端正學習態度等專題活動。對於後部分後進生,他們智力遲鈍,學習比較費力、費時,掌握知識也難於進行學習的遷移,那麼我們也可以利用上課、課外活動、節假日等時間,對這部分差生進行定向性智力活動、規則性智力活動和習慣性智力活動等訓練,以提高這部分後進生的智力水平。例如:結合教學,引導後進生學習如何觀察事物、如何進行記憶、想像,如何分析問題等方法,來促進後進生的智力發展,達到教會他們如何學習的目的。

四、尊重、表揚和激勵後進生

大多數後進生普遍存在的弱點是缺乏自覺性和自制力,行為和情緒反覆性強。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加以鼓勵和表揚,使他們從自己的成功裏發現自己,樹立信心。切不可諷刺、挖苦甚至粗暴指責。處理問題要抓住時機,不要問題過了很久才處理,否則會使後進生的上進心受挫折。後進生與其他人一樣,有自尊心,教師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允許他們有失誤、反覆,使之真正享受着被尊重的欣慰,確信自己在老師、同學心目中是“人”,在成功大廈的建設中是“料”。教師不僅要善於發現後進生身上的真、善、美,而且還要發動後進生去尋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以喚起他們的自尊、自信,幫助後進生揚起前進的風帆。

五、發揮班集體作用,開展幫帶活動

班主任對在心智、行為等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後進生”,應當建立檔案卡、家長責任卡,並利用班集體的凝集力,倡導全班同學都來關心“後進生”,幫助“後進生”。根據“後進生”的各種症狀,把他們分組歸類,每一個階段確定一組重點轉化對象,並制定出相應的轉化方案,同時從班內挑選表現良好的同學進行幫扶,由此形成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產生較大的動力,不僅能感染、激勵學生,而且還能約束“後進生”,使他們養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優良的學習品質,努力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起來轉化後進生

學生和家長朝夕相處,學生的品行,成績的好壞和家長有着直接的關係,同後進生的家長保持聯繫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及時把差生的進步和成績給予肯定、表揚,教育家長改正對後進生的粗暴教育,消除父母與子女的緊張關係。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班會等時間請一些社會上的名人給後進生上一些道德課、法制課、理想教育課等,以便他們能樹立信心,改掉壞習慣,發奮學習。

總之,轉化後進生要做持久、艱辛的工作,只要每位教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傾注愛心,必定能點亮後進生心中的“綠燈”。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奮勇直前,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5

初為人師僅三年的我,帶領着一羣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斷進取,圓滿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回首一年來的高三教學和迎考,我覺得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重視基礎。縱觀三次診斷性考試,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與本市其他中學包括重點中學在內的學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説,誰在I捲上取得了優勢,就在語文科上獲得了先機。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I卷的重視,同時對學生進行反覆敲打、試探,發現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並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基礎的複習和強化,儘可能地紮實學生的基礎。

強化能力。這主要針對II卷,特別是在詩歌、現代文的閲讀上,要教給學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閲讀方法,重視整體閲讀,重視文本基礎;同時,又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和規範答題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勢思維,使學生在進行閲讀時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在詩歌鑑賞方面,就要求學生在鑑賞時養成這樣的步驟:一看標題、作者和註釋,因為,標題是詩眼,點明寫什麼。作者和註釋,卻可以給你解讀提供必要的背景等東西。二看有無選擇題。如有,可帶入詩歌,幫助理解,這樣,會給你降低閲讀的難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讀詩歌,抓住動詞、形容詞等,抓住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且在此過程中,還要回憶所學過的詩詞,形成聯繫,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分析作者表現這種情感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認真審題,把握題幹所含的.信息,明確答題的要點並規範答題。語言表達及運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師必須研讀大學聯考考綱、教綱和近五年來大學聯考語文試題,仔細研究教材,把握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和發展動態,同時,在專題複習階段,在進行每一專題的複習中,不僅要廣泛涉獵、研讀並篩選各種大學聯考資料,同時對每一專題進行了從考綱分析--大學聯考試題特點及典型例題分類集錦--審題、分析及答題規範指導的研究,而且還要備學生,並根據大學聯考考點和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每一專題還配備了專門的練習來鞏固。在本專題複習之後,學生腦海中應具備本考點的框架。我的目標是,在專題複習後,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起一個關於語文大學聯考知識點及題型特點及例題的總體框架。在第二輪複習中,還要根據補鍋原理,通過練習和個別調查的方式,針對工作面學生的弱點和前一輪複習的遺漏以及大學聯考新要求,進行了有重點地針對性極強的複習,儘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專題複習時形成的框架,同時提高其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複習有序。無論是基礎還是能力,無論是字詞句,還是段篇每一個大學聯考知識點的複習,教師必須統籌安排,合理進行。否則,不知本階段複習目標複習複習任務,則必然導致複習教學無序,教學效益低下。

調整得當。知識學得好,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6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為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在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閲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閲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閲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閲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閲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7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我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對於國小生來説,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説話,説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説,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

2、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我認為,某種意義上説,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説。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説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薰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複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國小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温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閲讀量的達到。這些,就應當説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説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説、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準。

某種意義上説,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係。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説,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薰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着想、着眼。

國小語文五年級教育教學隨筆8

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學期初教語文這門學科時,我把語文課標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深深知道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並最終迴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我知道現在語文教學必須有:創新性;課題研究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優化的國小語文教學策略。活動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主體性;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國小閲讀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性;在開展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同時我也知道了在教語文時,首先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培養學生以下三點基本素質。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低年級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2、熱情高。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有着熱血的激情。

3、學生會讀書。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鋭的語感,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散文、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我覺的只有在教語文中朝這方面來發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教好。

新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教師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眾説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國小生來説,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説話,説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説,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閲讀量的達到。(課外閲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説,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