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貝多芬有感範文

閲讀1.91W

貝多芬有感範文1

在原來我不是很欣賞貝多芬的,原因很簡單:音樂家嘛,歷史上一抓一大把沒什麼特別的。現在我才知道,我的結論下得太快了。他是真的獨特,卻又被人遺忘。他這一生就錄入了這本薄薄的《貝多芬傳》中,羅曼·羅蘭讓我終於知道了這個悲劇人物的辛酸與無奈。

貝多芬有感範文

他,不願向命運低頭,晚年患重病,給了他致命的打擊。身為一個音樂家,卻害了耳在閲讀完這篇傳記之後,我的感慨只有八個字:偉大悲涼,可憐可歎!而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真是振聾發聵,久久地縈繞於我的耳畔。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並不顯赫的家庭,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僕。貝多芬的童年很艱苦,4歲就被父親整天釘在洋琴前面或者和大提琴關在一起。少年時代就要擔心經濟問題,如何掙取每日的麪包。11歲,他加入戲院樂隊。13歲,成為大風琴手。17歲,他就永遠的失去了親愛的母親,而他就變為了一家之主,負着兩個兄弟的教育之責。貧窮的出生和艱苦的生活並沒有阻止他成為偉大的音樂家。

除此之外,他的苦難並未終結。從二十幾歲開始他的聽力就開始衰退,直到最後徹底變聾。一個把音樂看作生命勝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對失聰之苦?然而,他並沒有沉淪,他還想着“我的藝術應使可憐的人得益”。此刻,我又想起了杜甫,一陣大風把他的茅屋掀了頂,於是“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失眠中他卻想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一足。”偉人的襟懷竟是如此相似。

愛情啊,你竟然遺棄了貝多芬!在貝多芬的一生中,他不斷鍾情,夢想幸福,但夢想總是破滅,幸福離他很遠。

還有,更讓我們唏噓的是,貝多芬竟然是貧窮的,音樂會並不能為他帶來金錢。他貧病交加,孤獨無依。

唯一一個可依賴的侄子,貝多芬曾經視之為己出的傾注了大量情感的侄子還是那樣的不成器,整日出入於賭場。在他的`伯父臨終時,竟沒有在場。

在悲苦的深淵裏,貝多芬從事於謳歌歡樂!

他用他的音樂教會了懦弱者具有活下去的勇氣和膽識,教會精神跪倒的人用獨立的頭腦站立,教會了欠缺意志和持久耐力的空虛心靈奮發向上!從《英雄交響曲》裏,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強者對命運的叩擊!

他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可以説他也是一個硬漢,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海明威那句“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他的一生,就是一曲波瀾壯闊的交響曲。生活給了他苦難,他卻用苦難來鑄成歡樂。他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永遠地離開了全人類,每當我們聽到他的作品我們就想起了他,從他的音樂裏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偉大。

還記得有人説過“要麼好好活,要麼趕緊死。”是的,我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改變命運,讓生命能夠在黑暗的宇宙之間發出一絲耀眼的光芒!

貝多芬有感範文2

貝多芬,作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被人們冠以“樂聖”的頭銜,並不為過。人們敬仰貝多芬,這不單單是因為他短暫的生命為人類留下了極為豐厚的音樂財富,更多的是他那堅忍不拔,敢於同命運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給予我們的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貝多芬的命運極其坎坷,甚至可以説“一開始,人生對於他就只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戰爭”。當他還是孩童時,就被父親剝奪了原本可以盡享歡娛的童年時光,在嚴酷體罰的壓迫下,苦學提琴。然而,痛苦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叩門。在他30歲時耳聾又無情地對他施以酷刑,這對貝多芬內心深處無疑是一個驚天霹靂,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也帶來了一個沉重的打擊,絕望之際,他幾乎好幾次尋求自殺。於是,他從內心深處發出慘痛的哀號:“我躲避一切交際,我不能對別人説‘我是聾子’!倘若我幹別的職業尚可,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可怕的遭遇。”

但與此同時,他又發出另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完全屈服!”這斬釘截鐵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驚服、振作、謳歌呢?究竟是什麼力量拯救了這顆趨於毀滅的心?還是讓貝多芬自己來回答吧:“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還是道德!”可見,貝多芬強忍着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神聖使命的執着追求。他把對音樂的追求,對人類的奉獻視為比生命更可貴的靈魂。這是一種力量,一種抗拒生命的不竭動力,永不幹涸的生命之泉!

貝多芬的耳疾和他創作的大量音樂作品恐怕在許多人眼中仍是一個謎。最難以置信的是,一個聾子是如何創作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英雄交響樂》?又何以能譜寫出豪放宏偉的《命運交響曲》?更是怎樣去神話般地彈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閲他大量音樂作品,更令我驚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樂鉅作都是在耳疾之後以靠咬着木杆來感覺音符所完成的。貝多芬從何而來如此非同凡響的靈感,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腦海久久翻騰,無不讓人感奮不已,並使我油然想起奧裏森·馬登的一句名言:“縱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傑出人物,他們當中一大部分人曾經有過艱辛的童年,甚至備受命運的虐待,但強者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及時調整心態,並承受艱難困苦,用恆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圍困,鑄就卓越與偉大。”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時40分,在狂風暴雨中,貝多芬結束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孤獨地死去了。死時拳頭緊握,或許在最後的時刻,他仍然要扼住命運的喉嚨。

讓貝多芬他那高貴的品格,善忍的德行,昇華的靈魂,以及稀世的人生價值亙古永存!讓貝多芬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去勇攀知識高峯,共創輝煌人生!

貝多芬有感範文3

今年寒假,我閲讀了《貝多芬傳》這本書,其中貝多芬留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貝多芬五短身材,脖子粗壯,有着運動員般的體格。他那一張開闊的臉上,面色紅潤,唯有到了晚年,才變成病態的暗黃色。他前額突出,輪廓堅硬。他的目光是他態度的表現。他的一生就像狂風暴雨的一天——開始,是風輕雲淡的早晨,然後有幾絲微風掃過。不過靜止的空氣中早已醖釀了一種隱祕的威脅,一種沉重的感覺。突然,大片陰雲飄來,雷聲轟鳴着滾過……

我最欣賞的,是貝多芬面對死亡的坦然和樂觀。在等待第四次手術的.過程中,他躺在病牀上安詳地寫道:“我一點也不着急,我想,所有的病痛都會隨之帶來一些好處。”

是啊,在邪惡與美德永無止境的戰爭中,當我們精疲力竭的時候,要是我們能浸潤在貝多芬這種意志和信仰的海洋裏,該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啊!我們應該學習他身上的那一種勇敢,那一種鬥爭的幸福,一種視死如歸的坦蕩,一種感受到上帝與其同在的偉大力量。我們要在與自然界交融的時時刻刻,都能吮吸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也許有時,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我們感到被上帝剝奪了一切,甚至於快樂。然而,我們要像貝多芬一樣,自己創造快樂來普惠這個世界,永遠記住貝多芬的這句豪言壯語吧,它可以成為我們適用一生的座右銘——“唯其痛苦,才有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