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

學習5.31K

奉天,是瀋陽市舊稱。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1

1625年,後金遷都盛京(今瀋陽)。清兵大舉入關之後,建都北京,稱為京師(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今瀋陽設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開始正式出現,並一直沿用至民國的北洋政府時期。

1928年底,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服從於南京【國民】政府;並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改奉天市為瀋陽市。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稱瀋陽。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偽滿洲國成立,瀋陽再次被更名為奉天,直至1945年抗戰全面勝利,重新使用瀋陽作為市名,沿用至今。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
  

奉天下面還有個承德縣

盛京城裏有奉天府了,這位陪都府尹大人的級別也挺高,但他的轄區下面,並沒有盛京城這一塊,這意味着他所在的這座城裏,沒有老百姓歸他管!

堂堂奉天府,相當於“寄設”在了盛京城內,理政、用人、辦事都不方便。康熙四年(1665),朝廷在盛京城內設立了承德縣(縣衙原址在懷遠門內大街路南胡同內),這個縣名可是全新的,現在河北的.承德,是雍正十一年(1733)才有的,那之前一直叫“熱河行宮”、“熱河廳”。

所以,先有咱遼寧的承德,後有河北的承德,這是歷史事實。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2

一、以滿代漢

遼寧和瀋陽兩個名字的出現,都與其境內的遼河密不可分。

遼寧一名雖然於1929年才正式出現,但早在戰國時期,燕國就已經開始以遼河之名設遼東和遼西兩郡來命名這片地區。

而瀋陽一名的出現則是在13世紀末期,元朝在遼河支流瀋水的北岸重修毀於戰火的瀋州城。因地處瀋水北岸,故稱瀋陽。

14世紀中期,明朝建立。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軍收復了包括今遼寧大部分地區在內的遼東。

蒙古人退回蒙古高原,遼東成了明朝與蒙古人鬥爭的前線,因此明朝在此地廣建衞所來防守。

但遼河平原氣候寒冷,沼澤眾多,陸上交通不便。內地的士兵和物資大量進入此地只能從海上走遼東灣登陸再沿河而上,因此遼寧地區的城市皆沿河而設,其中的遼陽背靠長白山,三面環河,易守難攻。

與遼東灣和前線的距離都不遠,這使其得以成為此地的核心城市,因地處遼河以東,明朝在此設遼東都指揮使司主管戰事。

而瀋陽離蒙古前線較近,更適合作為前哨站,因此明朝設瀋陽中衞,作為抵抗蒙古的前線。

至16世紀滿清在東北崛起之前,遼寧地區作為傳統漢地,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始終保持着與內地一致的政治體制,遼陽則以其特殊地位成為遼東的核心城市。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 第2張
  

16世紀末,建州女真崛起於東北,在首領努爾哈赤帶領下,建州女真聯合東蒙古統一了女真各部,並於1621年相繼攻陷遼陽和瀋陽,逐步取得了對遼東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攻陷遼陽之後,努爾哈赤立刻將這個遼東核心定為自己的都城並將八旗將士全部遷於此地。但遼陽城中漢人眾多,努爾哈赤為了維護女真人的利益不得不打壓漢人,這引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迫於種種壓力,努爾哈赤不得不另選新都。

在當時的遼東,瀋陽是僅次於遼陽的第二大城市,但由於靠近蒙古與女真前線,發展規模和速度始終不及遼陽,因此城內人口不多,可開發的潛力比遼陽更大。

努爾哈赤攻佔此處後,瀋陽成為與東蒙古各部聯絡的重要地區,並且為後金提供了大量的糧食。1625年,努爾哈赤將都城遷到了瀋陽城。

但僅一年後,努爾哈赤死於鬆錦前線,其子皇太極即位。皇太極即位後有鑑於之前定都遼陽失敗的經歷,決定在政治文化領域採取“以滿代漢”的措施,通過增強滿洲文化影響力的方式來穩固自身的統治。

例如,皇太極發展完善了滿文體系,並下令軍民強制學習滿文,講滿語;將原漢文的官稱和城市改為滿文等。

於是,作為後金的首都,1634年,瀋陽被更名為“mukden”(音穆可丹),意為“興盛”,漢文作“天眷盛京”、“盛京”。

此時,中原的李自成等農民軍勢如破竹,於1644年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清朝趁此時機揮師入關擊敗李自成,順利進駐北京,這成為了清朝發展的轉折點,也成為了遼東和瀋陽地位的轉折點。

二、由城到省

入關之後,清朝開始面臨如何從一個地方政權轉向一箇中央帝國的重大問題。

此時地處東北的盛京明顯無法再作為統御中央帝國的首都。因此,清軍入關後即將首都遷往北京。

對於內地人口稠密的漢族地區,清朝繼承並發展了省制,分設巡撫總督主管民政事務。

然而,清朝對於突如其來的入主中原機會明顯有些準備不足,粗放且野蠻的統治使得內地反清起義起此彼伏,使得清朝對於能否長期佔據中原顯得有些信心不足。

因此,清朝始終將東北視為可以退守的“後路”。

雖然盛京已不再是首都,但清朝統治者依舊保有其“陪都”的地位。盛京不僅保留了中央行政系統,並且繼續實行傳統的八旗制度,設八旗都統來管理東北的滿人,設盛京總管(後改稱盛京昂邦章京,意為盛京總兵)總理旗務。

盛京總管權力極大,名義上的轄區包括整個東北北至外興安嶺,東至庫頁島的250餘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17世紀中後期,隨着清朝統一戰爭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留守東北的八旗軍隊調入關內,這使得本就地廣人稀的東北的人口大量減少,出現了“沃野千里,有土無人”的局面。

與此同時,沙俄派出殖民隊伍翻過外興安嶺,沿黑龍江侵佔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區,嚴重威脅東北的安全。

面對這種情況,清朝增派八旗軍隊加強防守。多次招募內地的民眾遷往東北墾荒,充實人口。這使得東北的漢人和耕地數量迅速增加,原本的八旗都統和盛京總管管轄範圍過大且主要管理的是八旗事務,對漢人和農耕之事難以具體管理。

因此,清朝先是於1653年設寧古塔將軍分管松花江流域的軍政。又於1657年取“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模仿內地設置奉天府用以管理漢民與農耕事務。

1665年,盛京昂邦章京改稱“奉天將軍”,名義上為東北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有權管理奉天府。

由此可見,盛京與奉天這兩個名稱,都帶有一定的滿族和帝制色彩,用以彰顯清朝的統治。

但大量的內地移民進入東北使當地滿族比例降低。特別是被清朝當作陪都和後路打造的盛京更是開始被內地影響,這引起清朝的警惕。從1670年開始,清朝以山海關為起點,沿遼西走廊建造土牆來限制移民的進入,因土牆上皆插有柳條,因此也被稱之為柳條邊政策。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 第3張
  

柳條邊的設立人為將東北分成邊內和邊外兩個地區。

邊外佔當時東北地區面積90%以上,其移民政策時而開放時而嚴禁,此地為抗擊沙俄入侵的最前線地區,兵多而民少,因而清朝設置不同於內地的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進行管理。

邊內地區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但人口比邊外地區更多,有包括盛京、遼陽和牛莊(今遼寧營口)在內的10餘座城市。

但這裏同時也是被滿族視作根本的龍興之地,嚴禁移民入內。因此清朝在此地既設有奉天將軍管理滿人和旗務,又設有和內地一樣的奉天府管理漢人和農耕事務。

直到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重申滿族文化的重要性,將奉天將軍改回帶有滿文意味的盛京將軍,但職責和轄區與之前基本保持一致。奉天府則被繼續保留,因此邊內地區依舊習稱奉天。

19世紀中期,清朝逐漸走向衰落,沙俄強佔了黑龍江流域近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黑龍江和吉林的範圍大大縮小,黑龍江將軍不得不遷往更靠內地的齊齊哈爾。

此時,內地突出的人地矛盾使得農民起義接連不斷。為緩和人地矛盾並加強對東北的控制,清朝於1860年廢除了柳條邊政策,內地百姓大量越過山海關遷往東北墾荒,掀起了“闖關東”的浪潮。

為了應對東北迅速增加的人口,清朝不斷地在移民墾殖集中的區域添設與內地一樣的州縣,至1911年清朝滅亡前,東北萬人以上的城市數量有50餘座,比1860年開放柳條邊前幾乎翻了一番。

19世紀末期,沙俄製訂了旨在將長城以北全部吞併的黃俄羅斯計劃。日本則通過甲午戰爭擊敗了清朝,成功將勢力通過朝鮮半島延伸至中國東北。日俄兩國因爭奪中國東北矛盾逐漸加深,最終於1904年爆發了以奉天為陸上主戰場的戰爭。

日俄戰爭過程中,孱弱的清朝根本無力阻止雙方,只得被迫選擇“中立”。這導致了日俄雙方輪流蹂躪這片土地,上百萬中國人流離失所。

人口增加、城市增多以及帝國主義的侵略充分暴露了職責不清,管理混亂將軍制度明顯已經不能再維持東北的穩定,改革勢在必行。

1907年,病入膏肓的清朝做出了拯救東北的最後努力:廢除盛京將軍,在原奉天府的基礎上設立奉天省,以奉天巡撫管理。而在東三省之上設東三省總督,駐紮奉天府。

至此,奉天省一詞正式出現,和隔壁的吉林省成為了全國唯二的省與市(府)同名的地區。

而出任第一任東三省總督的徐世昌對後來奉天省的命運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終為共和

徐世昌出身北洋系,東北置省一事更是其全力推動。因此北洋系的官員大量進入東三省任職。綠林馬匪出身的張作霖也因與北洋系關係頗深,成為奉天軍隊中的要員。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承德成立熱河特別區,併入東北,東北進入東四省時代。

1916年,中國進入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趁袁世凱去世之際攫取了奉天的軍政大權,統一東北。奉天省與省會奉天府始終是這位東北王的核心根據地,甚至整個東北的軍閥也被統一稱之為“奉系”。

與此同時,各帝國主義勢力紛紛支持其在華勢力範圍的各派軍閥相互爭鬥以擴大權益。日本則以支持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為契機,逐漸擴大對中國東北的侵略。

1924年,張作霖在日本的支持下揮師入關,佔據北京,成為了北洋政府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同年,國民黨領導的廣州【國民】政府掀起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高舉打倒軍閥,再造共和的旗幟,矛頭直指張作霖等北洋軍閥。

1928年9月,自知不敵北伐軍的張作霖逃回奉天,由於日本發覺張作霖越發難以控制,於是在皇姑屯製造爆炸,炸死了張作霖。

同年12月,張作霖的'繼任者,其子張學良出於對日本的憤恨,毅然投向南京【國民】政府,通電全國宣佈東北易幟,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至此,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對中國的統一。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 第4張
  

由於【國民】政府歷來標榜反對帝制,提倡共和與平等。此前曾將甘肅的鎮戎和鎮番等明顯有歧視色彩的縣名改名為民勤和同心等帶有平等色彩的新名。

那麼具有明顯帝制色彩的奉天之名顯然不適合作為地區的名稱。同理,舊稱盛京同樣也不適合。

而且奉天省的範圍已經遠超遼河以東這個範圍,因此舊稱遼東也不合。

於是,1929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取“遼河兩岸永遠安寧”之意,改奉天省為遼寧省。4月,改奉天市為明朝舊稱瀋陽。“遼寧”之名至此方才實至名歸。

但就在僅僅改名的兩年以後,1931年,日本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徹底侵佔了東北。1932年,日本又在東北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由於“偽滿洲國”名義上由清廢帝溥儀建立,在僅僅改名三年後,遼寧就又被改回了清朝時期的奉天省之名,瀋陽市也被改回了奉天市之名。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東北光復。光復後的東北在十年的時間裏經歷了三次大的行政區劃調整,才最終形成了今日東三省的格局。

第一次是【國民】政府對舊有“偽滿洲國”的行政區劃進行的調整。

由於此時東北的工業實力遠超內地,且近代長期半獨立。【國民】政府出於加強統治的需要拆分東北為十個省。帶有滿清帝制色彩的奉天省和奉天市又被改回了之前的遼寧省和瀋陽市。

第二次則在解放戰爭時期。

1949年初,遼瀋戰役結束。國民黨政府垮台瓦解。中共在東北成立新的人民政府,但由於此時解放戰爭尚未勝利,東北作為重工業基地仍需為前線大量供應戰略物資。

因此東北區劃特別注重對重工業城市的管理,瀋陽、撫順、本溪、鞍山四地被劃為直轄市,東北被重新劃分為六個省,遼寧省被撤掉,以遼河為界重新劃分為遼西省和遼東省。

第三次則是在1953年到1955年。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東北作為少數擁有重工業基礎的地區被重點發展。

奉天是哪個城市舊稱 第5張
  

因此,中央將旅大(今大連)、長春和哈爾濱三市劃為直轄進行直接管理。但這就是使得東北變成了六個省和七個直轄市。六個省失去了各自的核心城市,七個直轄市雖然實力強大,但卻對周邊發展的推動作用比較有限。

為了整個東北地區的均衡發展,1954年,瀋陽等七個直轄市全部降為省轄市。遼河兩岸的遼西和遼東重新合併為遼寧省,瀋陽成為省會。

1955年,熱河省撤銷,併入河北、內蒙和遼寧。東北最終形成了東北三省的格局。

遼寧省和瀋陽市名稱的反覆變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自16世紀後期以來的歷史發展。滿清帝制、民國軍閥和日本殖民等因素使得該地區在遼東、奉天和遼寧以及盛京、奉天和瀋陽幾個名字中不斷變更。

遼河兩岸始終烽煙滾滾,未能實現真正的遼寧。瀋陽也始終揮之不去盛京與奉天的封建意味。

最終,在新中國的治理下,遼河兩岸才實現了安寧,遼寧一名終於實至名歸。瀋陽這座千年古城也擺脱了盛京和奉天的帝王氣息,重生為一座民主與共和之城。

標籤:舊稱 奉天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