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人是非常重視死後的事的,他們認為人死後在陰間的生活是和在陽間一樣的,給逝者穿壽衣入葬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以下分享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1

為逝者淨身穿衣都有哪些流程?

給逝者淨身穿衣的流程主要有四個環節,第一、淨身穿衣的準備工作;第二、為病危或已故老人淨身;第三、為病危或已故老人穿衣;第四、為病危或已故老人穿戴配飾。接下來具體看一下各環節的步驟。

第一、淨身穿衣的準備工作:為病危或已故老人淨身穿衣前,家人應着手做些淨身穿衣的準備工作,諸如壽衣、棉籤、白酒、梳子、鑷子、毛巾等。

第二、為病危或已故老人淨身:為老人淨身前先把原來穿的衣服脱去,然後用毛巾蘸白酒從上到下按順序擦洗,切忌不能反覆來回擦洗,從頭到腳擦洗一遍。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三、為病危或已故老人穿老衣:為老人淨身完畢,接下來就是穿壽衣環節。穿壽衣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件一件地給穿上,另一種是先一件一件套好,最後一起給穿上。

第四、為病危或已故老人穿戴配飾:壽衣穿戴完畢後,接下來是壽衣配飾的穿戴。諸如壽帽、壽枕、被褥、被單、蓋臉布、金銀元寶、綁腿帶等均需按照當地習俗給穿戴好。如果家屬不知道如何為老人淨身穿衣,可以登陸天順祥官網預訂專業的淨身穿衣服務。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2張
  

人死了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中國人對老人的'葬禮一向非常重視,尤其老人淨身穿衣環節,家人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不小心對先輩造成不敬。那麼人們給去世的老人穿壽衣都有哪些講究呢?

首先、親屬不能哭泣:為老人淨身穿衣時,家屬再悲傷也不能哭泣,更不能把眼淚滴在壽衣上。傳統喪俗認為親人的眼淚滴在壽衣上,逝者捨不得活着的家人,不能安心順利上路。

其次、壽衣袖子要長:家屬為老人準備的壽衣,袖子一定要足夠長。認為壽衣袖子長可以遮住老人的手臂,避免老人在陰世衣不蔽體,進而遭受陰世的悽風冷雨。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3張
  

再次、壽衣件數為單:家人為老人選購壽衣的售後,定要注意壽衣件數的問題。一般都是三件套、五件套、七件套等。傳統喪俗認為陰世的吉利數字為單數,與陽世的吉利數字恰恰相反,所以為老人準備的壽衣,件數一定要是單數。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2

那為何要給死者穿壽衣呢?穿壽衣又有哪些講究?

逝者穿壽衣下葬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時期,當時厚葬之風和迷信活動盛行,奴隸主階級為了維持其統治,利用宗教迷信大力提倡凶禮的習俗。唐杜佑《通典》説,太古時代凶禮中規定: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棺槨。

商周時期的殯葬制度規定“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諸侯、王公貴族死後,喪葬時間、儀式、棺槨到殉葬品都有嚴格的等級劃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豪華奢侈的壽衣,是在滿城出土的漢代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的金縷玉衣,它是用1100g金絲和2498片玉石編綴起來的。除了金縷玉衣外,還有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4張
  

在古代民間,死者按貴賤可以穿三重、五重、七重壽衣,通常死者身份越高、年齡越大,穿的壽衣越多、越貴重。高齡死者穿的壽衣越多,越表示多福多壽。還不到五十歲就死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壽衣。

那麼人死後為什麼要穿壽衣入葬呢?這是因為在古代人死後,裝殮死者的棺材並不會很快入土埋葬,而是會在家裏停放一段時間。死者的年紀越大停放的時間越長。有人為了表示孝道,會等三年守孝期滿後才將棺木入土安葬。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棺材裏的屍體時間長了會腐爛,屍液會從棺材的'縫隙中滲出來。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出現,一般會在棺材裏面放上草木灰、草紙一類吸水的東西,除此之外,還要給死者多穿些衣服,以便更多地吸收滲漏出來的液體。由於人的內臟基本都在身體的上半部分,腐爛後滲出的液體比下半身多,因此上身穿的衣服要比下身多。夭壽者一般死後就會很快埋葬入土,所以穿的衣服較少。後來這種做法逐漸形成了習俗,一直沿用下來。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5張
  

死者穿壽衣入葬,是中國文化習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穿壽衣有非常多的講究和禁忌。比如,壽衣的數量不能是雙數,最好是單數,五件、七件和九件均可,避免死亡的兇禍再次降臨。有些地方“九”與“狗”同音,所以,九重壽衣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做壽衣的面料也有講究,不能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有斷子絕孫的意思。也不能用棉布,棉布易使骨骸色澤晦暗。《淮南子》中曾説過:“葬死人者,裘不可以葬。”

裘即為野獸的毛皮,是説毛皮不能做壽衣。這是因為,在古代毛皮是貴重的東西,隨死者下葬太可惜了,不如留給生者使用。還有一種説法,死者穿毛皮做的壽衣來世會轉生為獸類。總之,皮革衣物不適合做壽衣。

舊時布料有“洋布”和“土布”之分,相比農家自制的“土布”,“洋布”色澤鮮豔,質優價廉,但民間認為,“洋布”是不能製作壽衣的,因為洋布的“洋”字與陽間的“陽”字同音,“洋布”製成的衣服不適合死者帶去陰間穿。

壽衣最好用綢子,綢子與“稠子”諧音,寓意多子多孫、福壽綿延。另外,死者不能穿別人的舊衣服,以防亡魂在陰間入不了神籍。

壽衣的顏色也很有講究。在清代,對官員去世後所穿戴的壽衣顏色也有詳細的明文規定:一二品官員死後穿絳色壽衣,三四品官員死後穿黑色壽衣,五品官員死後穿青色壽衣,六品官員死後穿紺色壽衣(深青色中微微透紅的顏色),七品小官死後則只能穿灰色壽衣。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6張
  

民間壽衣大多數為藍色,很少見到黑色壽衣。我國古代並沒有規定壽衣不能使用黑色,但是民間認為黑色是兇色,死者穿黑色壽衣投胎轉世後不能為人,只能轉生為獸。有的地區死者穿的壽衣顏色是按性別劃分的,如江蘇常武地區,男性死者穿藍色壽衣,女性死者穿紅色壽衣。

河南一帶男性死者的壽衣大多為白色、藍色及黑色,而女性壽衣的顏色則多為白色、紅色、黃色、綠色及藍色。洛陽地區女性壽衣中要有一件紅色衣服。

民間習俗認為,死者是不能露手的,所以,壽衣的衣袖一般都會比正常的衣袖長,能將死者的手全部蓋住,下襬不能出現毛邊,釦子必須是單數,否則為會子孫後代帶來不幸。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3

其實,以前人們為死者穿壽衣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防止屍體腐爛而流出液體來,畢竟在古代,老人過世後,多數都會按其年齡在家裏停放一段時間才下葬的,穿壽衣也就是為了不至於屍體腐化而滲漏出來。一般來説,穿壽衣的件數上身和下身相差兩件,因為人們知道,人的內臟在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兩件。

人去世之後穿壽衣是自古以來的習俗,這是古人對入土為安的死者的一種尊敬,也是希望逝者的靈魂有個好的歸屬,現在的人們為老人穿的壽衣多是上穿五件下穿三件。

按照民間的習俗,為死者壽衣不管穿多少件都講究是單數,不穿雙數。人們深信陰陽相對,也就是説陰世的吉利數與陽世的.吉利數是相反的,因為世間吉利數多為雙數,陰世的吉利數就該是單數。在老人們眼中,為逝者穿壽衣,要先穿下身,後穿上身,畢竟活着的人起牀都是先穿上身,後穿下身的,這也是一種吉祥的展現。

人死後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第7張
  

對於壽衣的講究,老人們認為,面料不能選用緞子面料,因為“緞子”與“斷子”同音,對後代寓意不利。也不能用獸皮類的,民間認為,用獸皮做壽衣的話,死者來世會轉生為獸類的。在為逝者壽衣時,還忌諱哭,老人們認為,眼淚滴在壽衣上,會讓死者不安寧。當然,這都是民間的一種俗信,畢竟趨吉避凶是人們的心理需求。

為逝者穿壽衣,一般來説,如果逝去的是男性,就要逝者的兒女來替逝者穿上。如果逝去的是女性,就要逝者的女兒或者兒媳來為逝者來穿。如果家裏沒有後代也可以找人幫忙來穿,一般情況下,在農村具體為逝者穿壽衣都有主管喪事的執事,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來作指導,這也是老傳統。

當然,壽帽、壽鞋、壽襪、也都是不能少的,這樣為逝者穿戴整齊也就象徵意義的走完了這個完美的人生。雖然穿壽衣只是一種形式,但卻寄託着親人對逝者深深的哀悼之情和對逝者的尊重。

標籤:人死 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