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中國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別稱。比如廣州被叫做“羊城”,其中武漢市一座很古老的城市,歷史非常的悠久,以下分享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1

1.江城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中雲:“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謂江城,乃指武昌,後沿稱武漢為江城。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
  

2.武昌

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現在的蛇山築城,稱夏口;公元280年,晉朝將江夏郡改為武昌郡,即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後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時曾設武昌府。辛亥革命後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武昌即成為正式名稱

3.漢口

南北朝時期,漢口作為地名在史籍上出現。今天的'漢口其實只有500餘年歷史,始於明代成化年間的漢水改道。漢水原來從龜山南邊注入長江,成化年間其主流則從龜山 北的集家嘴注入長江。漢水改道後的低窪荒洲地帶,至清嘉慶年間發展成為與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廣東佛山並稱四大名鎮之盛譽的漢口。鴉片戰爭後漢口開埠通商,發展更趨快速。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 第2張
  

4.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1927年初,武漢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併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2

江城——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自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

元代成為湖廣行省省治;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漢口開埠及洋務運動,使武漢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佔據重要地位。

一、武漢的山美

武漢有龜山、蛇山和磨山等名山,當年,毛主席在這裏留下了“龜蛇鎖大江”的豪邁詩句,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就座落在蛇山上,它共有五層,高50多米。

黃鶴樓內有仙鶴、龍鳳、龜蛇等青銅像、陶瓷壁畫及古樂編鐘,供遊人賞玩,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白雲黃鶴”寫下了千古絕唱。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 第3張
  

以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最為著名: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二、武漢的水美

武漢又號稱“江城”,長江和漢江交匯,把武漢分隔成了漢口、漢陽、武昌三鎮,磨山腳下的東湖比杭州西湖大5倍。

它大湖連小湖,小湖又通湖,萬頃碧波,清澈見底,東湖與磨山湖山相映,綺麗多姿,長江之濱的武漢江灘是全國最大的江灘,吸引了眾多市民在這裏遊玩休憩;

三、武漢的人文美

武漢的小吃享譽全國,精武路的鴨脖子、吉慶街的'大排檔、户部巷的早點等等,熱乾麪上加入芝麻醬、小葱、胡蘿蔔絲,香氣四溢,味美爽口,讓人吃了一碗想兩碗。

武漢人也以自己的勤勞和聰明才智建設着武漢,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武漢,蓄力讓武漢的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人更美。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3

“江城”是武漢的美稱,出處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南宋詩人袁説友《遊武昌東湖》:“如何不作錢塘景,要與江城作畫圖”。

千年之前,武漢便有江城別稱。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係特別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

武漢叫江城是因為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是長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土地面積8494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

武漢別名江城的由來 第4張
  

擴展資料: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中國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武漢正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