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動物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

動物2.72W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有室內養殖、田間放養以及工廠規模化養殖3種。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1

(一)場所選擇

人工養殖紅蚯蚓設備簡單,管理方便。一般可以利用房前屋後、庭院空地以及舊木箱、廢桶、盆罐、竹筐、磚池、育苗温牀等,就可培養藥用紅蚯蚓。還可用蔬菜大田、果園、苗圃等結合養殖紅蚯蚓,能雙重利用獲益。

(二)選種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需要、不同條件,選擇不同品種的紅蚯蚓。一般選擇易養、易繁殖,能適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來選種。如菜園、果園、苗圃多的地區,可選擇青紅蚯蚓養殖,結合大田種植,雙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植物增產,又可收穫紅蚯蚓動物蛋白飼料。

如果舊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區,以及城鎮居民,可選擇紅紅蚯蚓養殖,利用業餘或輔助勞力,利用有機廢物,進行養殖。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
  

(三)紅蚯蚓的養殖方法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可根據紅蚯蚓習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內養殖、田間放養以及工廠規模化養殖3種。

1、室內養殖室內養殖包括箱養、坑養、池養和棚養等方法。一般適養紅紅蚯蚓。

(1)箱養法紅蚯蚓養殖方法:

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適於養殖愛勝屬紅蚯蚓,如赤子愛勝蚓、日本引進的大平二號、北星二號等紅紅蚯蚓。本屆紅蚯蚓喜歡在爛草、堆肥、牛馬糞及腐爛的枯枝落葉、爛菜、瓜果,以及造紙、纖維、食品加工廠的廢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當然上述有機物、垃圾或馬牛糞先要經堆積發酵,待温度下降後,才能作為養紅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裝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磚池中,然後放人紅蚯蚓即可養殖。養殖期間經常噴水保持濕度60%一70%(一般是手捏成團,放開散開為宜),並用草蓆、草簾和舊麻袋覆蓋遮光,在氣温13—28℃都能正常生長。

(2)坑養及磚池養殖紅蚯蚓:

包括土坑、磚池、舊豬圈、房檐下、牆腳邊、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磚、石砌成養殖池。除愛勝蚓屬<紅紅蚯蚓)外,還可適宜養青紅蚯蚓。

土坑或磚池的深度一般為50—60釐米,面積根據需要而定,可2—3平方米,也可10—20平方米。坑內或池內分層加入發酵好的飼料,先在底層加入15—20釐米厚的基料,上面鋪一層10釐米的土壤

就可引入紅蚯蚓養殖。如紅蚯蚓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層lo釐米飼料,上面再覆蓋10釐米肥土。青紅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濕度30%左右。也可利用舊豬圈改成養殖池放養。

2、田間放養法

紅蚯蚓養殖方法 適宜於桑園、菜園、果園、苗圃、飼料田、多年生經濟植物、林區,以及灌溉方便、水分充足的肥沃農地養殖。一般適養青紅蚯蚓。

(1)桑園養殖法:

一般選地勢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園,沿桑樹行間挖寬40釐米、深20一25釐米的溝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機肥料,如馬牛糞、秸稈、雜草、豬羊糞、枯樹葉、爛草等,每畝約加有機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釐米,放人種蚓進行養殖。

投放數量視蚓種和個體大小而定。行間可種植綠肥或青飼料,每隔5行開一排水溝。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飼料田養殖法:

包括種植聚合草、蠶豆及其他常年青飼料地均可養殖。養殖時要選擇地勢平整的飼料地,每隔10行開一灌水和排水溝。在聚合草行間,開寬、深各15—20釐米的溝槽,槽內施入有機飼料,上面覆土10釐米左右,即可放入青紅蚯蚓進行養殖。經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園養殖法:

菜園水肥條件充足,管理精細,最有利於紅蚯蚓的生長和繁殖。在養殖紅蚯蚓的菜園,每畝施入7500—10000公斤優質有機肥或腐熟的爛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後,投放種蚓進行養殖。菜園養殖,應減少化學氮肥和某些農藥的.施用。成蚓可結合蔬菜管理分期採收。

(4)果園養殖法:

利用果樹下的空地養殖紅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進果樹生產。如養青紅蚯蚓,方法類似桑園養殖法。如養殖赤子愛勝蚓(紅紅蚯蚓),則在果樹下沿樹行堆積寬1、5—2米、高o、4米腐熟的牛、馬、豬糞,作為紅蚯蚓養殖牀,每養殖牀之間留一走道,每隔2個養殖牀開一排水溝。在養殖牀飼料面上用稻草或麥草覆蓋。保持濕度60%一70%。雨天用塑料薄膜蓋好,防止雨水浸泡。

(5)利用防空洞養殖法:

城市防空洞是地下室,冬暖夏涼,周圍濕度較高,適於養殖紅紅蚯蚓。養殖方法同箱養與坑池養殖。晚上可點盞燈,既可防止逃逸,又有一定光源有利於紅蚯蚓生長。

3、工廠規模化養殖紅蚯蚓法 : 主要用於赤子愛勝蚓的大規模養殖。

這種養殖法,必須有一定的專用場地和設施,包括飼料處理場、控温車間、養殖牀、卵繭孵化牀、紅蚯蚓加工車間、肥料處理及包裝車間、成品化驗室和成品倉庫等一整套設備。當然,也可採用分散養殖、集中處理的方法。如養殖部分,可分給集體或個人進行養殖,而工廠集中成品處理或加工。下面着重介紹養殖設施。

(1)飼料處理場:包括飼料的堆積發酵或分選粉碎之用,面積大小視規模而定。

(2)養殖車間:可採用磚木結構,也可採用塑料大棚。温度控制在18—28℃。控温設備,冬季可利用鍋爐暖氣、太陽能熱水器或其他工廠的餘熱進行保温。夏天可用通風、噴水、縮小養殖堆等措施降温。養殖車間的寬度以4—5米為宜。塑料大棚寬約7米,長根據需要而定,如30米、60米或100米,高2米為宜。

(3)養殖牀:寬以1、5米為宜,一邊砌一高40釐米的矮牆,近走道一側設高10釐米的小埂,牀面稍傾斜,裏高外稍低有利於飼料中多餘水排出。養殖牀四周設寬25釐米、深25釐米的水槽,供排水和預防鼠類、蟻類危害,兩牀之間留1、2米的走道。

在養殖車間內,可在兩牀的外側設飼料發酵池,冬季可放人新鮮馬、牛、豬糞,利用發酵熱提高棚温,夏季則作卵繭孵化牀之用。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2

1、温度

紅蚯蚓的生長、活動、生殖與呼吸都受温度影響,尤其温度不同對生殖影響很大。紅蚯蚓比較適宜的温度在15-20度左右。當氣温低於15度,紅蚯蚓的活性會降低,生長速度、繁殖速度都會降低。而氣温高於30度,紅蚯蚓就會出現死亡,當氣温低至5度左右,紅蚯蚓就會進入休眠期。

2、光線

紅蚯蚓沒有眼,只是在皮層、表皮和口前葉這些區域有類似晶體結構的感光細胞。紅蚯蚓接觸部分光就衰弱,是夜行動物,所以不能日光直射(直射日光幹曬五分鐘即死亡),飼養棚需要遮光。一般紅蚯蚓要求在100勒克斯暗光下養殖。紅蚯蚓對不同波長光有不同反應,紅光無反應,紫外光有害,藍光則對它有刺激。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 第2張
  

3、酸鹼度

紅蚯蚓在強鹼、強酸條件下不能生存,但對弱鹼、弱酸條件都有一定的適應性。有的能在pH4的條件下生存,但多數適宜於中性土壤。嗜好腐殖環境的條紋紅蚯蚓生息的pH值範圍為pH5~8。調節pH值的中和物質有:碳酸鈣、鹼性中和劑;有機酸(醋酸、檸檬酸)、酸性中和劑。

4、濕度

紅蚯蚓體內的水大約佔體重的75%~90%,紅蚯蚓利用皮膚上的氣孔進行呼吸,它的軀體應經常處於濕潤狀態。但太潮濕的環境易使紅蚯蚓氣孔堵塞而死,對其生存也不利。紅蚯蚓必須棲息在潮濕的環境中,水是紅蚯蚓生存的關鍵。

5、食物

飼養的紅蚯蚓可以選擇腐熟的`有機肥為主,而野外的紅蚯蚓食物主要是以有機物為主,飼養的紅蚯蚓有機肥以腐熟的牛糞最佳,然後以打成漿的瓜果為輔進行餵養。牛糞能為紅蚯蚓提供食物來源,粗纖維較多,還能增加紅蚯蚓的生活範圍,而打爛的瓜果類,可以為紅蚯蚓的生長提供一定的糖分,促進紅蚯蚓的生殖繁衍。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3

一、分期飼養

按紅蚯蚓個體的發育階段而給予不同的養殖管理,是紅蚯蚓人工養殖能否取得高產的關鍵。傳統的“幾世同堂”混養法,由於在採收利用上無法分別大小:超過最佳收穫期的成蚓,來不及採收,浪費餌料和養殖設備;未到最佳收穫期的幼蚓,採收了則降低產量,人工分揀又增加勞動強度。人工養殖時,須建立專門的種蚓池與生產蚓池。

二、薄飼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兩次,除蚓糞、取蚓繭或倒翻飼育牀三四次,每次給料厚度為15釐米至20釐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創造紅蚯蚓最佳生態環境。

適時採收在以往的資料中,介紹年收穫紅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產中發現,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利用紅蚯蚓生長繁殖的優勢期(性成熟前後,以蚓體出現環節為標誌)實行短期(一般以1個月為宜)高密度養殖,而又增加採收次數,及時調節和降低種羣密度,保持生長量和採收量的動態平衡,是奪取紅蚯蚓高產的關鍵。

三、輪換更新

通過種蚓的不斷更新和養殖牀的週期輪換,不僅保證了種羣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牀位長期養殖同一蚓羣而形成的種羣自然衰退。種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紅蚯蚓的養殖方法 第3張
  

四、養殖管理

紅蚯蚓養殖分種蚓、蚓繭孵化、前期幼蚓、後期幼蚓和成蚓等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種蚓管理。養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萬條至1、5萬條,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糞,採收的蚓繭投入孵化牀保濕孵化,同時翻倒種蚓牀,用側投法補料,以改善飼育牀生態條件,以利繁殖。

2、孵化牀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釐米至15釐米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細和濕潤,每平方米可孵蚓繭5萬至6萬個,孵化基每月用鐵叉鬆動一兩次,以利通氣與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糞化時,要及時除糞,用下投法補料並及時擴牀,以降低幼蚓密度。

4、後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後期幼蚓生長迅速,要增加除糞補料次數,用下投法補料並及時擴牀養殖;當性成熟進入繁殖期後,要發揮紅蚯蚓生產和產繭優勢,不失時機地降低養殖密度或及時採收利用,或取代舊的.種蚓。

五、養殖密度的控制

紅蚯蚓養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萬條為宜,在此範圍內,投種少、產量高。前期幼蚓養殖密度可稍大於每平米3萬條或每平方米2、5公斤;

後期幼蚓至成蚓養殖密度可逐漸降至每平方米2萬條左右。進行密度控制應與輪換更新結合起來,將種蚓牀、孵化牀、前期幼蚓牀、後期幼蚓牀按1:1:2:4的面積比建造,結合擴牀養殖,即可達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標籤:蚯蚓 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