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精忠報國的故事

閲讀1.86W

精忠報國的故事,精忠報國”這個成語出自一位偉大的愛國將領之口,他的名字叫岳飛。他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令人敬佩,不辭勞苦、不計報酬,只為報效國家。這種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精忠報國的故事。

精忠報國的故事1

在歷史的長河中,岳飛是一位精忠報國的英雄,他的故事被傳頌千古。本文將講述岳飛的一生及其精忠報國的壯麗故事。

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出生於河南湯陰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自幼聰慧好學,崇尚忠義,膽識過人。在少年時期,岳飛拜師學藝,習得一身武藝,成為鄉里的佼佼者。為了報效國家,他毅然應徵入伍,加入了南宋抗金的戰鬥序列。

岳飛在軍旅中表現出色,逐漸嶄露頭角。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智謀過人,擅長運用奇兵異術,屢次擊敗金軍,逐漸在軍中樹立了威望。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岳飛率領的宋軍以少勝多,大破金軍,震驚了朝野。這次勝利為南宋朝廷帶來了希望,也使岳飛成為了抗金的中堅力量。

岳飛在抗金過程中,始終秉持着精忠報國的信念。他常常告誡部下:“吾輩當以國家為重,雪百年之國恥,迎萬民之福祉。”為了保衞祖國,他竭盡全力,不畏艱險,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這種高尚的品質深深地感染了部下,使他們在戰場上勇往直前,頑強抵抗。

岳飛的忠誠和英勇受到了朝廷的嘉獎,他相繼被授予了諸多元帥職務。在權力的誘惑下,岳飛沒有為私慾所動,而是繼續致力於抗金事業,帶領宋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他的愛國精神成為了南宋時期的一面旗幟,激勵着無數人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精忠報國的故事
  

然而,正當岳飛滿懷信心,準備一鼓作氣收復失地之時,朝廷內部的腐敗與奸佞之臣開始對他進行排擠和陷害。以秦檜為首的官員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賣國家利益,與金朝進行祕密和談。而岳飛由於堅決反對和談,遭到了秦檜等人的嫉恨和誣陷。

1142年,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在獄中,他遭受了嚴刑拷打,但始終堅貞不屈,拒絕與秦檜等人為伍。1142年除夕之夜,岳飛在杭州大理寺獄中被害,時年39歲。他的遺言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和對敵人的不屈。

岳飛殉國後,他的故事和英勇事蹟傳遍了天下,人們對他的尊敬和愛戴之情與日俱增。1163年,宋孝宗即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追諡“武穆”,並以其忠誠勇武的事蹟為後世傳頌。

精忠報國是岳飛一生的.信仰和追求。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這一信念,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岳飛的故事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

在當今社會,我們更應銘記岳飛的精忠報國精神,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那些如同秦檜一樣的奸佞之臣,時刻保持警惕,為國家的發展和繁榮保駕護航。

精忠報國的故事2

岳飛作為南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重要影響最大的民族英雄,在宋朝歷史上,他一生戎馬,轉戰南北。

以其出色的軍事天賦指揮着他的“岳家軍”全力抗擊金人的侵略,南宋王朝能夠得以偏安於杭州,維護南方政權短暫的穩定與繁榮,與岳飛的抗金活動有着莫大的關係。

然而,在宋高宗趙構與秦檜等通和派一干人等的陷害下,岳飛遭受了莫大的冤屈,成為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冤案,使得歷代仁人志士都為其扼腕歎息,然而其所樹立的民族精神支撐着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不斷地影響着中華民族的歷史。

在我國古代文獻典籍中,關於岳飛的資料不在少數,尤其是南宋朝作為最為接近岳飛的時間,所留存資料都較後世更為詳實。《高宗日曆》是宋高宗在位時的主要官史,其中包括了岳飛從靖康元年冬參軍殺敵後直至冤獄殉難的主要經歷。

但這部史書的編撰卻是由秦檜之子秦熺完成的,正如李心傳所言:“蓋紹興十二年已前日曆,皆成於檜子熺之手。”經過秦熺之流以媚上為目的的刪削篡改,官史之中“凡所記錄,莫非其黨奸諛諂佞之詞,不足以傳信天下後世”。故這部分歷史記錄的真實程度,還有待商榷。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一生忠於國家,忠於職守,忠於家庭。無論生前身後,岳飛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還留下了“精忠報國”的寶貴精神財富,並被後世發揚光大。

從南宋到明,岳飛忠義精神貫穿朝廷和民間。君臣和民眾對岳飛敬仰、推崇的方式及其背後所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但他們對岳飛的忠義精神都非常敬重。

精忠報國的故事 第2張
  

當時岳飛還是一個品階不高的武官,此次上書顯示了岳飛的遠見卓識。但是,由於汪伯彥、黃潛善把持朝政,岳飛因越職上書被趕出軍隊。

岳飛雖因越職上書受挫,但抗金之心沒有動搖,依然心繫朝廷、胸懷國家。岳飛幾經週轉,歸隸張所、王彥、宗澤等將領,並屢立戰功。紹興三年(1133),宋高宗為表揚岳飛戰功累累,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命人繡成戰旗,賜予岳飛。

在治家方面,岳飛要求妻子着裝樸素,拒絕吳玠提議納妾的建議,對長子岳雲更是嚴加管教。都説至孝者才能至忠,至忠者才是大孝。

這一點在岳飛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岳飛隨宋高宗南渡後,費盡周折才找到母親姚氏。在這期間,岳飛只要有空就親自照顧母親,“嘗藥進餌、衣服器用,視燥濕寒煖之節”。

紹興六年(1136)三月,岳飛母親姚氏去世,岳飛“水漿不入口者三日”。然而,在宋高宗的命令下岳飛未能為母親守孝3年,再加上由來已久的目疾,岳飛忍受着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摺磨,不得不繼續奔赴抗金前線,經歷了3次北伐,收復了大片失地。

直到紹興十一年(1141),宋高宗的十二道班師金字牌,遏制了岳飛北伐,將岳飛收復中原的理想徹底覆滅,使“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岳飛侍母至孝,侍國至忠,可謂忠臣孝子。

可見,岳飛是儒家忠義思想的繼承者。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歷代英雄比比皆是,但提起忠義,統治者首先想到岳飛,可見岳飛的忠義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岳飛一生保家衞國,對民秋毫無犯,民眾對岳飛有着質樸的感情。

標籤:精忠報國